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兰妈谈育儿

网上刷视频时,看到这样感人的一幕

有一个女孩,看起来8、9岁左右的样子,正在吃力地帮妈妈把卖小吃的餐车从家里往外拖

由于车上的东西太多,女孩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也拿餐车没招

看了看那个庞然大物,女孩依然没有放弃,从后面推着不管用,就直接绕到前面用手拉

可正在使劲的时候意外发生了,餐车突然从侧面侧翻,餐车上的东西也洒落了一地

随着“哐当”几声响,屋内的妈妈也赶紧跑出来查看情况

再看看那满地狼藉的一幕,妈妈平复了几秒情绪,然后赶紧抱住吓坏了的女儿安慰说“没事,没事”

女孩也一个劲儿地对妈妈说“对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妈妈很难过,但她也知道孩子是好心帮忙,一边承受着接下来需要面对的损失,还要不露痕迹地安抚着女儿

整个视频也就是短短的几十秒,可是却充分地体现了一段家庭教育里需要的情绪价值

就像评论区一个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说:

“这就是有爱的家庭,如果这件事换做是我的妈妈,那第一反应就是挖苦、批评,甚至还满院追着喊着让我赔她钱”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从小缺爱、和从小不缺爱的孩子,他们长大后就是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

那如何判断一个孩子缺不缺爱呢?很简单,回家对比以下几方面就知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自信方面

总觉得不配得到爱

一个在缺爱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身上有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自卑、懦弱、没有力量感

有一个朋友,幼年丧母,父亲又常年在外打工

因为没人愿意揽下她这个包袱,基本上就像踢皮球一样,谁家有时间就去谁家住着

刚开始爷爷奶奶家,后来爷爷奶奶老了,照顾不动了,就在大伯、叔叔、还有小姨家来回切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这些家里都有原来的“小主人”,他们也不太喜欢朋友这个外来者

有些是故意闯祸让朋友背黑锅

有些是直接嫌弃排斥她的到来

还有些直接说:“你为什么总是在我家里”

这让本来就寄人篱下的朋友更加惶恐不安,她能做的也是尽量多做事、少说话

也正是如此生活环境下,以至于她的性格格外敏感、自卑,做什么事情都要看人脸色

如果是开心微笑的,那心里面就会好受一些,但凡有一点不开心,那内心就自责不已

尽管有些事和她无关,她也习惯性往自己身上揽,似乎谁都能得到爱,唯有她不配得到

看到她拥有如此痛苦的认知,我时常开解,也给予她不同形式的关爱,但我发现不论如何努力,童年形成的内心阴影是需要用一辈子时间去弥补、修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独立方面

从不喜欢麻烦别人

如果一直被爱,谁不想做一个被捧在手心里的小公主呢

若不是没有被举脱的底气,谁又会独立到世界只剩下自己呢

前几天去市场买菜,遇到一个小姑娘买西瓜,小小身板一次性买了4个大西瓜,还没走几步就看到双手被勒的通红

看到那一幕,我连忙上前帮她拎一、两个西瓜,可女孩实在是太客气了,一个劲地说:“不用,不用”,我那已经拎上手的西瓜也被夺了回去

说实话,那个时候还蛮尴尬的

可看到她倔犟地走十几步、再放下歇歇手,我又于心不忍,直接叫了一辆摩托车

摩托车司机收了钱,在原地等着女孩,女孩依然倔犟地不肯上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司机实在是无语极了,对着女孩就开始抱怨说:

“你这姑娘怎么如此倔犟,有人给你付车费多好的事呀,你还不乐意,反正我钱已经收了,你爱走不走”

女孩还想说什么,又看了看手里的西瓜,才决定坐车回家,但她临走时还特意给我留下一个西瓜作为感谢

我告诉她“不要那么客气”,女孩却告诉说:“我不想欠人情,也不愿意麻烦别人”

看着小姑娘留下的背影,我即欣赏又心疼

欣赏她的独立,但也心疼她独立下的孤独与无助

虽说不愿意麻烦别人、也不愿意别人麻烦自己,是一种独立自强的个性,但同在一片天空下如果一个人如此偏执地独立着,那该有多累、又该是多么孤独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情感方面

不信自己也不信别人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言论:

“永远不要跟原生家庭不好的人谈感情,根本就捂不热,到头来还把自己搞得伤痕累累”

讲真的,原生家庭不好的人之所以难相处,并不是他们这个人有问题,而是童年的阴影伤害让他们缺乏内心安全感,以至于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别人

堂弟新谈的一个女朋友,就是一个原生家庭不太好的姑娘

从有记忆开始,她的父母就一直争争吵吵,甚至还经常连着她一起骂

父亲骂她:“你是什么东西,整天拉个臭脸给谁看”

母亲骂她:“滚一边去,看到你这个拖油瓶就烦”

后来,在被骂环境下长大的她,内心自卑惶恐,经常会因为一件小事而纠结不安

堂弟呢,知道她从小缺爱、没有安全感,平时也特别照顾她的情绪,只要是女孩说过的话都放在心尖上惦记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最近一段时间,堂弟却委屈巴巴地告诉我,他再也爱不动了

原因是女孩想喝奶茶,堂弟就点了一杯她平时爱喝的红豆口味

可没想到,就是因为堂弟没有多问一嘴“想喝什么”,女孩就敏感多疑了起来

她嚷嚷着说:

“你现在一点耐心都没有了,点奶茶为什么不问我想喝什么,你是不是移情别恋了,你是不是烦我了,你是不是不要我了…”

随着指控声音越来越大,我似乎明白了堂弟的无奈,也心疼女孩缺乏安全感下的惶恐和焦虑

其实,这也是情感方面的匮乏

当一个人小时候没有得到充足的爱时,长大后就很容易变得敏感多疑,不会爱自己、也不懂得如何爱别人,还常常因为一件小事而陷入精神内耗、郁郁寡欢

所以,和缺爱者相处更要多一些耐心、和包容,捂不热背后也是曾经的阴霾与伤害过浓

如果我们遇到了这类缺爱者,也一定要明确告诉他们:曾经的不幸记忆虽然没办法改变,但今后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爱人也爱己的心去看待生活,相信所见皆是美好

如此,才能直入缺爱者内心,让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安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社交方面

习惯性地讨好别人

谈起缺爱这个话题时,有个博主一针见血地总结说:“缺爱的人永远在爱别人”

还碰见过这样一个网友,她称自己活得很累很累,都已经四十多岁了,还总是一昧地讨好别人,总会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遭到他人的反感和嫌弃

深度了解才发现,原来网友从小是生活在情绪化的家庭中,特别是她的母亲经常因为一件小事就非打即骂

小时候不小心摔坏了一只碗,被母亲痛骂“败家子”,并且还一连念叨了好几年

小时候没经住诱惑偷拿妈妈5块钱,至今还被扣上“小偷”的帽子,逢人还把这件事拿出来打击说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为了让妈妈少一些恶言恶语,她能做的就是服从、和妥协

听妈妈的话、讨好别人,无形当中也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

网友的经历,很快让我想到另一个朋友,他的童年经历和网友如出一辙

小时候,只要父母一吵架妈妈就连着情绪对他发泄出来

而从小经受语言暴力影响,也导致他极其自卑,为了得到认可更是无底线地讨好、满足别人

大学毕业后第一次找工作被拒,他为了得到实习机会,直接卑微地请求说:“我可以不要工资,您就让我试试吧”

老板看到了他的真诚与执着,最终决定给他一个机会

可讨好型人格的朋友,初入职场就被同事们各种指挥,一会儿被喊去端茶倒水,一会儿又扔一堆资料等着复印

从小不懂得拒绝,长大后嘴里也说不出拒绝的话

特别是一整天的忙碌下来,他还要不停地陪笑着说“好的,好的”

看到朋友工作的那么累,我劝他:

“你想在公司树立好的人际形象,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发光发彩的地方,也无法做到人人都满意,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能问心无愧,这便是你费尽心思要挤进公司的理由,如果你每天只满足于端茶倒水、如何讨好别人,那老板最后会不会反问你:为什么当初不选择服务行业呢”

职场环境如此,我们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允许孩子先成为自己,他们才能真正地长成参天大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内心方面

特别容易共情弱者

被这样一句话破防了:“缺爱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爱、渴望爱,可到头来总是又那么轻易被辜负了”

事实上,孩子缺不缺爱看看原生家庭就知道了

如果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感受过爱,那么长大之后又怎么会知道什么是爱呢

小时候父母没有给的东西,长大后即便是拥有也会患得患失,对你好时恨不得把心掏出来送给对方,稍微有一丝转变又被自己内耗掉

总是在思考“我为什么不受人喜欢”,也总是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共情感

比如,每次看到流浪猫、流浪狗,或者拥有共同成长经历的人,内心总是会不自觉泛起强烈的同情心,也想要通过一己之力让对方好受一些,哪怕自己多吃一些亏也无妨

早年前读大学时,我和一位室友外出回校途中,遇到一个穿着校服的初中生,是一个小女孩,她正在举着牌子在路边寻求帮助

牌子上大概写的意思就是不小心把钱包、和公交卡都丢了,现在回不了家,跪求好心人帮帮忙能施舍一些路费回家

多么可怜的桥段呀,可周围来来往往的行人都漠视不理

我和室友见状,赶紧把兜里的公交卡、和仅有零花钱都递给她,当时同情心泛滥起来,还直接掉着泪珠嘱咐说:“快拿着,赶紧回家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瞧着那会儿,我和室友还骄傲地以为“做了一件大好事”

可结果呢,没走多远,就有个老奶奶提醒说:

“姑娘,你们被骗了”
“那哪是什么学生呀,根本就是故意穿着校服骗人的”
“下次还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手段,接着骗人呢”

果然,又过了几天,我跟室友再次经过那个天桥,看到那个女孩又换了一身乞丐服,背上还背着一个奶娃娃,牌子上写的是“和妹妹已经三天没吃饭了”

即便知道这是骗人的,可室友和我还是见不得那种场面,当时我们还异口同声地说:“没办法,心里难受”

问及原因才得知,原来室友跟我一样,都是在单亲家庭、从小又是留守环境成长的孩子

从小渴望爱,所以长大后也见不得别人不被爱

记得罗翔老师演讲时曾说过,那些从小缺爱、原生家庭又不好的人,即便是慢半拍都已经很优秀了

原因呢,居然是别人在成长努力的时候,缺爱的人却深陷原生家庭内耗,别人家庭事业蒸蒸日上时,缺爱的人还在用一生去治愈自己

所以,爱孩子,让孩子带着自信成长,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爱自己,也是孩子对自己的救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关于如何判断一个孩子缺不缺爱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