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口齿伶俐的马云喜欢的日本实业家稻盛和夫说过:语言是一种灵魂。

马云可能没读过的美国诗人玛雅·安吉罗则说过:语言是一颗子弹。

言而总之:语言是深邃的。哪怕是“卧槽”和“牛逼”这种词也是深邃的。不过深邃有其永恒不变的一面,也有其随时翻滚的一面,因为我想到了中国网友给比利时前锋卢卡库起的绰号“楚庄王”。

卢卡库到楚庄王,看似有些无厘头,但并不是没逻辑。

几天前罗马尼亚3比0乌克兰那场球让我想起一个人,20年前的前锋伊利耶。老实讲没看过伊利耶几场球,不记得他长相,甚至不确定他球风几何,记住他的唯一原因是他的绰号。关于这人的记忆和想象全在这个绰号里了。然后我突然发现,现在球员的绰号跟以前不一样了。

以前有武侠书卷色彩,现在是网络戏谑味道。

“眼镜蛇”这个词出自当时瓦伦西亚主教练拉涅利之口,他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赞美自己的前锋:“他在球场上具有致命性,他的攻击可以像眼镜蛇那样咬出致命伤。”那时候足球记者如何描述拉涅利在瓦伦西亚的一场比赛中派出阿德里安·伊利耶和克劳迪奥·洛佩斯首发?

应该是这样:补锅匠派出了眼镜蛇和小虫的锋线组合,蝙蝠军团吃掉对手的可能性很大。

很多年后,球迷会不会觉得这相当于文言文,还得翻译。

过往那些年球员绰号有一层滤镜:

动物:独狼罗马里奥,野兽埃德蒙多,小鸟加林查,老虎埃芬博格,小毛驴奥特加、黑天鹅里杰卡尔德、兔子萨维奥拉、花蝴蝶坎波斯、秃鹰布特拉格诺、野猪戴维斯……

人物:战神巴蒂、小巫师贝隆、大帝亨利、国王坎通纳、小丑艾马尔、疯子伊基塔、风之子卡尼吉亚、屠夫托夫丁、外星人罗纳尔多,各类王子XXX……

器物:核弹头舍甫琴科、霹雳火斯托伊奇科夫、金色轰炸机克林斯曼……

绰号的意义在于高度概括了他的球风甚至个性。虽然现在回看起来多少有点老土或肉麻。当时欧美足球在国内传播还限于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信息渠道单一且封闭,文字记者或解说员的语言高度凝练,且带普知属性,《足球俱乐部》把巴乔描绘成“忧郁王子”,那他眼神就一定很忧郁,球迷只是受众,没有反馈和互动。

时过境迁,社交媒体时代,球迷已经是传播者,所以他们也用不着媒体给球星起绰号了,他们决定自己来!

于是,球员绰号不再是中央五台给克林斯曼起的“金色轰炸机”,而是网友揶揄维尔纳的“金色侦察机”——意思是维尔纳甚至都没有带弹药,各种低难度不进,哦不对,高难度不进。

也对,现在你给球员起正儿八经的水浒传式绰号,不符合中文互联网语境了。卢卡库刚出道的时候本来绰号“小魔兽”,后来因为总是被俱乐部租借出去,被中国球迷改成了“卢员外”(卢援外的谐音),再经历过上届世界杯和本届欧洲杯多次迟钝地错过门前机会后,卢卡库更加融入中国文化,已经变成了“楚庄王”(杵桩王的谐音)。

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谁能想象刚果(金)裔的比利时黑人球员Romelu Lukaku在中国收获楚庄王的绰号。但不得不引用古龙的话:一个人的名字可能会起错,外号是绝对不会起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楚王不爱细腰。

绰号已经没有距离感了,主要靠损。边锋安东尼因为喜欢带球瞎转圈,就变成了“圆规”,此前圆规这个绰号好像只属于鲁迅《故乡》笔下的杨二嫂。中卫马奎尔因为转身太慢绰号就变成了“航母”。

可能自伊布得名“奉先”开始,中国网友手握给球星起绰号的主导权。奉先当然有贬义词,讽刺伊布三姓家奴,不过随着他在每家俱乐部都成功,这个绰号的意思也只剩下“骁勇善战”和“玉树临风”了。

再不会有战神或王子。80年代90年代那些足球明星曾是中国年轻人探寻世界的灯,现在中国人眼界似乎开阔了,异域猎奇的心理需求不复存在,以前的“膜拜”“向往”变成了现在的“欣赏”“把玩”,语言表达也就变了,所以会把哈兰德叫“布欧”,把姆巴佩叫“神龟”。

球星不再会被神化,反而有被物化的倾向。至于个性这个词,我越来越觉得是个伪命题。球迷现在好像比球星更有个性,比如C罗球迷和梅西球迷看起来就是两种人。不过他们在网上互撕的时候又明明是一种人。我早觉得社交网络并不是彰显个性的舞台,而是戳穿个性的镜子。

扯远了。

我意思是以前的语言是少数人创造的,现在的语言是很多人创造的,所以它不断沸腾,已经不能平静流淌。我当然不是不恋旧,但我觉得语言的起伏也有趣。

最后一个还有古风的绰号可能是魔笛,可惜魔笛也快退役了。不过不管语言怎么变吧,相信古龙,绰号肯定是对的。

发于红星新闻欧洲杯专栏《老记散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