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一个印象中神秘的存在。

科幻影视作品中,它常常是异能的诞生地,挑战着一切“不可能”。

而在生活中,它似乎并不常出现在普通人的聊天话题中。脱去想象滤镜,当我们聊起现实中的研究所,还多了一份疏离感:

这些重点培育的研究所,和大家的生活有什么关联呢?

前段时间在无锡锡东新城,刚好有机会探访了一家研究所——无锡市南京大学锡山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

在那里,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01.

专业名词背后的“希望”

先简单介绍下无锡市南京大学锡山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

这个研究所由无锡锡东新城商务区与南京大学共建,成立于2022年6月,聚焦先进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转化,是无锡合成生物未来科学中心的执行机构。

别看它成立时间不长,光环还是挺足的:

获批了2023年度江苏省创新能力建设计划——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项目,正式加入了医药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还获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刚接触的时候,我觉得它也挺“抽象”的。在实验室里参观时,听南大无锡研究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研究所都在研究什么内容:

有新型生物材料敷料、蛋白载药技术递送抗肿瘤药物、生物基色素合成生物学、生物再生材料高聚磷酸盐……

密密麻麻的专业名词扑面而来,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个,是器官再生领域的技术:

在脾脏内功能性再生肝脏、胰岛等器官。

简单介绍就是:研究怎么让人的脾脏长成其他有功能的器官,比如肝脏。

乍一听有些摸不着头脑,为什么要把人的脾脏变成肝脏?

了解才知道,技术背后都对应着精准的病患需求。

有一组令人心痛的数据:全球有近1000万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等待移植一个新的器官,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没等来新器官,就已经失去了生命。

他们中,也有人采用传统组织工程技术再造器官,但这个方式也有弊端:

血管系统往往无法复刻,导致人造器官无法长大存活。

所以,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的董磊教授团队才会想到另辟蹊径,对脾脏进行改造。

人体即便没有了脾脏,其它的器官可以代替它的工作,保证机体正常运行。但人不能没有肝脏。

这一套技术正是出于这一点,把有功能的肝细胞放到脾脏里生长、发挥功能,用“不必须”的器官脾脏支持“必须”器官肝脏的再生。

“比如说,对于肝硬化、肝纤维化患者,或者高酪氨酸血症等遗传代谢性肝病患者,我们可以通过基因编辑和细胞疗法,在脾脏上实现肝脏自体细胞的功能性再生,形成‘肝化脾’,相当于在肝外再造了一个新的肝组织。这种脾脏转肝脏的思路是比较创新和颠覆的。”

据介绍,董磊教授团队目前已经在小动物,以及小型猪和猴子等大动物上开展研究,进行验证,都看到了超出预期的效果。团队正在筹备开展临床实验,如果能够成功,这在国内将成为“破天荒”的第一例。

难以想象,如果真的成功,这将为多少患者带来希望。

至此,这些研究内容不再只是高冷的专业名词,它变成了一种确切的需求,一种迫切的希望,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不同。

02.

高深技术,抵达务实终点

和研究所执行副所长毕锋交流时他说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要打通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而且我们要具备自我造血的能力。检测服务、中试服务、还有成果转化,是我们自我造血的重要基础。”

和刻板印象中研究所的“不食烟火”不同,围绕在南大无锡研究所日常工作中的,并不是只有那些看起来很抽象的研究。他们对于“落地”的重视,让人有些意外。

尽管在锡东新城落地的时间不算长,这样的转化成果已经积累了不少。两年间,除了申请发明专利48项,还达成合作项目8个。

我们很强调一句话:加快科研成果变成实际可用产品的进度。”毕锋强调。

这是一种怎样的转化过程?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常见的现象:长期卧床者或意外创伤,发现伤口久治不愈,甚至反复溃烂。这,在糖尿病患者中尤其常见。

研究所研发团队在临床上发现,这些创面难以治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面表面容易形成细菌生物膜,这种生物膜是像“被子”一样的保护层,导致无法充分有效的杀死其中的细菌。

而研究所研发转化的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氨基多糖,攻克的就是这一难题。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氨基多糖这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它可以瓦解顽固的细菌生物膜,有望成为根治生物膜相关的感染性疾病的一种直接有效的通用新型材料。我们就探索它在实际中的应用,是不是可以作为一个液体辅料来用,在加速创面愈合速度的同时,提高创面愈合效果?”

于是他们开始研究氨基多糖促进伤口愈合以及作为伤口治疗产品的可能性,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他们惊喜地发现:确实可行!

眼下,这一项技术的转化已经在高速运转了。研究所基于此孵化了一家生物材料初创公司,主业就是开发伤口生物敷料来解决创面修复难题,估值已经超过7000万元。

除此之外,他们手上也不乏已经应用成功的技术——

紫杉醇,作为一种广泛认可的高效天然抗肿瘤药物,也是全球销量最多的植物抗癌药之一。

但在过去,平常老百姓却用不起它。

因为紫杉醇的主要来源——红豆杉植物资源稀缺,并且其提炼技术难度高,提取量低,导致紫杉醇在过去长期面临着价格昂贵的问题,被誉为“黄金药”。

而研究所研发团队有一项创新药物制剂技术,能够实现对原有紫杉醇的全面改良和优化,提升疗效的同时降低副作用。据悉,这项技术实现了完全国产化,并且节能环保,整个生产过程规避了传统方法中使用的有毒溶剂,确保最终产品不存在毒剂残留的风险。

这套技术拿下了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专利优秀奖及江苏省专利金奖,相关发明专利还获得了中国、美国、日本和欧洲授权,相当硬核。

最为关键的是,这项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到产品“注射用纳米抗肿瘤药物”——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中,实现了这项技术从实验室研发走向商业化生产的蜕变。

据悉,这项技术未来还将应用于其他药物的开发,比如当下热门的核酸药物等。

03.

“暴风眼”效应

最近这几年,技术的成果转化被提得越来越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落地的链条当中,新型研究机构承担的角色也变得更重要。

在研究所,我们听到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家企业,发现支架涂层技术很有市场。

医学治疗中经常会出现植入支架,过去支架表面一般不做涂层处理,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现在不同了:支架表面往往需要附上一层药物来防止血液在支架位置形成血栓。

但怎么才能让涂层药物稳定性更好,持续时间更长,抗凝效果更好?

企业试着找到了研究所,想看看能不能合作攻克这个难题。在研究所的技术平台介入下,不仅帮助这家企业顺利推出自己的产品,还顺带着解决了产业链上其他的一些技术问题,一下子打开了市场。

有了这样的研究所,是不是一键打开更多可能性?

对于研究所来说,这还不够,他们还要更多赋能企业。这两年来,研究所和当地产业园共同搭建了检测服务平台、材料中试平台、仪器共享平台等一系列专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其中的检测平台,拥有细胞、微生物、色谱质谱、力学等多个实验室,检测范围包括药品、医疗器械、食品、美妆等,眼下,这个检测服务平台正在申报国家CNAS、CMA检测资质。

还有一个材料中试平台,拥有1000平万级GMP车间,配备3个生物材料研发中心及年产能百万瓶配液灌装生产线,可提供生物医药材料研发、药械产品转化、生产工艺研发和产品注册服务。

还有更厉害的——研究所正在建设中的10米法电磁兼容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心、细胞治疗GMP中试车间、合成生物学实验室等……一旦建成,对于生物医疗领域内的企业带来的便利性不言而喻。

日前,这家研究所又有新动作:

研究所与无锡锡东新城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南京大学化学和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三方合作共建的新平台——无锡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这个平台主要围绕合成基因组学、生物基涂层材料、生物聚合物材料、非碳生物基材料生物制造、其他生物制造类等领域开展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服务。

落地两年多,研究所导入的创新资源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可见一斑,表现出科技创新的强劲势头和坚实的创新载体支撑能力。

从探访中我们也了解到,与这家研究所类似的新型研发机构,在锡东新城当地还能找到不少:

比如2021年成立的无锡芯光互连技术研究院,牵头100多家集成电路互连技术领域的头部企业,在工信部中电标协牵头并制订了中国首个原生Chiplet技术标准《小芯片接口总线技术》。今年3月20日,IEEE新标准委员会正式批准Chiplet国际标准立项。

孵化企业之一芯光智网集成电路设计(无锡)有限公司,研发出了国内第一颗围绕数据中心隐私计算场景的加速芯片SPU。

又比如,2023年正式开展实质运营的无锡区块链高等研究中心,围绕建设无锡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城市、申报国家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的目标要求,致力打造研发技术一流、创新人才集聚的生态枢纽。当前已围绕区块链成果转化及场景应用成立实验室4个、测评培训部1个,获评2023年度江苏省区块链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全省共4个)。

这么一看,在不知不觉间,在锡东新城,这些和大院大所共建的研究所、研究院,已经不是一个个单独的点,成为了一个个是能够不断向外辐射影响力的“暴风眼”。

以锡东新城为代表,对新增长极的憧憬正构成眼下锡山引进大院大所合作项目、完善区域科创生态的底层逻辑。这个板块为什么重视引进共建新型研究机构?答案最终还是回到了产业升级本身。

放眼锡山,从集成电路到生物医药,从新能源到高端装备制造,科创平台一个个都与当地的特色专业园区相契合。这片区域正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与科创平台建设相辅相成,绽放出更加亮眼的产业之光。

本社法律顾问:海辉律师事务所

近期热门文章推荐

回复关键词阅读

  • 浙江非网红小县城,正在闷声发大财(关键词:闷声发大财)

  • 无锡要做怎样的“未来派”(关键词:未来派)

  • 江苏老百姓,为什么忘不了娄书记(关键词:娄书记)

  • 苏州向北,常熟向南(关键词:常熟)

  • 正在受难的药明生物,转机来了(关键词:药明生物)

  • 从一个50亿项目落地说起,无锡经开区的黄金招商牌从不单出(关键词:金牌招商)

  • 低调的羽绒服界“蜜雪冰城”,一年卖出330亿(关键词:蜜雪冰城)
  • 黄河路上的阿毛炖品,才是活生生的至真园(关键词:至真园)
  • 南京溧水,一个隐藏的草莓市场霸主(关键词:南京溧水)

  • 常州旷野春风,填平理想的落寞(关键词:常州理想)

  • 借一场赛事挖掘“黑马”企业,无锡是怎么做的?(关键词:黑马企业)

  • 常州一个特殊家族,低调成为“盐城首富” (关键词:盐城首富)

  • 南通叠石桥深度调研:怎样成为全球家纺跨境电商“供应链之王”(关键词:叠石桥)

  • 进击的相城,和它的一个新定语(关键词:相城新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