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互联网医疗呈现爆发式增长,互联网医院规模、医生和用户数量、服务量等迅速增长。但随着医疗服务体系尤其是线下服务全面恢复了运转,互联网医疗真正进入常态化时期。在更为冷静的环境下,考验的是从业者如何将过去的高光时刻转变为能力沉淀。

6月10日,方舟云康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舟云康)通过港交所聆讯,IPO在即。根据灼识咨询数据,以2023年平均月活跃用户计算,方舟云康是中国最大的线上慢病管理平台。方舟云康的即将上市或给行业提振信心,展示出互联网慢病管理的一个参考样本。

用户需求发生变化,提供连续且深度的服务是核心

2023年以来,线下医疗服务开始复苏并迅速增长,但同时,线上医疗服务仍呈增长状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23年6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增至3.64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62万人,占整体网民的33.8%。

聚焦到服务供给端,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头部医院和互联网医疗平台增长也很明显。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自2018年互联网医疗新政出台后首批上线互联网医院的公立医院,通过持续创新线上服务,2023年互联网医院平台注册医务人员人数超1800人,注册用户数量超过1300万人。此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互联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等头部医院的线上服务量皆有显著增长。

头部互联网医疗平台方面,截至2023年,方舟云康已有4270万名注册用户,2023年度月度活跃用户达840万。除了用户规模提升外,方舟云康H2H服务平台注册医生超过了21万名,其医生留存率由2021年的85.1%增长至2022年的91.9%,在2023年也保持在了93.2%。

这些医院和平台的现状都是互联网医疗持续发展的缩影。而究其原因,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互联网医疗平台,准确获取和理解用户需求才是其能在互联网医疗浪潮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对于专注互联网慢病管理服务的方舟云康而言,以慢病患者的需求为首位是其业务模式的基础。

那么,慢病患者的需求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是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更好的长期疗效、更方便且可负担地获得处方和药物,以及获得高度相关的健康及疾病内容。

此前,提高药品可及性是大量行业从业者的入局锚点。它们通过与药企的合作、供应链建设等方式,实现药品的快速送达,满足慢病患者的基本用药需求。

但这一模式也存在诸多局限,首先,纯医药电商模式往往解决的是患者医疗服务的后端需求,而忽略了慢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长期健康管理需求,面对携更强大的供应链和资源入局的互联网巨头时,难以为继;其次是,部分从业者片面强调GMV(商品交易总额),而高GMV背后可能隐藏着疾病过度诊疗、过度用药等问题。这在影响患者的同时,也在进一步拖累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因此,满足慢病患者药品可及性需求只是基础,重视其更多的进阶需求,如提供主动连续、全面多样的健康管理服务,才是互联网医疗平台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

精细化慢病管理模式,更加注重患者健康管理结果有效性

近年来,布局互联网慢病管理的企业数不胜数,布局方式也各有不同。互联网医疗企业是其中主力,通过建立稳定的医患关系链、医疗科普内容矩阵或智能硬件等多种方式切入慢病管理;药械公司也进行大量布局,如建立院内院外数字化全病程管理模式;甚至是实体医院也纷纷通过互联网医院延伸服务范围,开展诊后随访、慢病管理或全病程管理。

如此热闹的市场之中,方舟云康选择了一条怎样的线上慢病管理路径,发展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线上慢病管理平台?

动脉网对其招股书进行拆解后发现,方舟云康是以慢病管理服务中心为业务中枢,连接患者、医生、药品等内外部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精细化慢病管理服务,进而实现了慢病患者的三大价值主张。

首先是设置慢病管理服务中心,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更好的长期疗效。

很多慢病患者因为生活习惯、对疾病的重视程度等因素,慢病管理依从性不高;但患者依从性又直接影响着慢病管理的效果。因此,需要外力促使其改变,用户教育和跟踪督促就是必不可少地提高患者依从性的手段。

方舟云康基于H2H平台和线下医疗机构提供综合医疗服务。作为综合医疗服务的能力支撑,方舟云康还搭建了慢病管理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咨询跟进、处方咨询、患者交付等服务。

慢病管理服务中心的医疗团队通过标准化管理服务体系,为慢病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诊疗与管理方案,巩固治疗效果,增强了患者依从性,进而减少或延缓了并发症发生。

为了服务好患者,方舟云康还投入大量成本以更好地留住好医生,如提供专业可靠的医生执业平台,在保障医生合规提供服务获得阳光收入外,通过优化激励措施、提供更优质的医生工具,提高医生的患者管理效率,节省了医生时间。同时,方舟云康也重视医生的进阶需求,如提供职业成长和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学术社区服务提供医生教育内容,帮助医生了解慢病相关的前沿知识和潜在治疗方案。

也正是对医生赋能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深度,以及在慢病管理服务中心服务模式的共同作用下,患者获得了更精细化的慢病管理服务。

其次是建立强大医药供应链,帮助患者更便捷且可负担地获得处方和药物。

药物也是保障疾病治疗与管理效果的关键环节。从慢病患者角度而言,买到药、买好药、收到药,以及实现持续性规律用药指导是核心需求。

在服务患者过程中,方舟云康通过医疗和医药服务积累医生患者,通过医患资源积累,方舟云康平台价值也得到了药企的认可;而与药企合作产生的学术知识、患教内容又进一步吸引医生与患者,形成良性循环。

方舟云康目前已搭建了完善的药品供应链和高效的配送体系,满足患者的基础用药需求。截至2023年底,方舟云康已与760多家制药公司合作,其中包括跨国药企和国内大型制药公司,向超过1400家供应商作出采购,销售超过21万个药物SKU,其中61.6%为处方药。

然后是搭建医疗科普矩阵,让患者获得高度相关的健康及疾病内容。

医疗是一个高严肃性和强学术性的领域,与公众存在一定的距离感;但同时,又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因此,在人们愈发重视自我健康,希望清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需求下,专业的医疗科普具有十足的必要性。

方舟云康搭建“方舟医聊”,为医患搭建一个可交互的科技化医疗科普教育平台,以有趣、实用且专业的医疗科普服务为医患纽带,让患者参与到照护自己健康的过程中,推进医学状态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而从方舟云康整体战略布局视角来看,“方舟医聊”也能吸引更多的产业用户,在用户、医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循环。

对于患者而言,慢病管理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过往,互联网医疗平台众多,服务流程、内容和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患者感知到的服务结果、可用数据衡量的有效性也有所不同。

方舟云康则基于优质的医生资源和前文提到的慢病管理服务中心,以及建立强大医药供应链,满足慢病患者以最低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获得优质医疗资源、便捷就医渠道和长期健康管理的需求。

高用户粘性和高复购率也侧面印证了患者对方舟云康业务模式的认可。2021年、2022年及2023年,H2H服务平台从活跃用户成为付费用户的转化率分别为32.6%、42.9%及36.2%,在线零售药店服务平台的转化率则由14.7%分别增长至14.8%及17.7%。

互联网慢病管理存在三大演进趋势,平台如何应对?

互联网慢病管理的巨大市场空间早已无需赘述。动脉网认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AI、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等,互联网慢病管理的未来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在老龄化趋势下,适老化改造可扩大用户群体。根据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由2021年12月的26.3%提升至29.9%。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4亿,且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扩大。

作为慢病高发群体,中老年用户在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为互联网医疗行业带来更大的潜在用户规模。平台方可通过页面设计优化、智能终端配置等方式加强老年人使用的便捷性。

针对各个年龄阶段的慢病群体,方舟云康也通过H2H智慧医疗业务生态体系,将医疗服务、慢病服务、医患教育和药品服务等,从医院逐步延伸至患者家中,实现患者居家疾病服务,进而改善患者的就诊体验、增强医疗服务及时性和药品服务可及性。

技术创新应用,持续深化服务内容。人工智能技术在提高互联网医疗的工作效率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进一步提升患者服务的主动性与交互性,改善服务的连续性和治疗结果。

方舟云康也将科研技术广泛应用到了一线业务中。公开资料显示,方舟云康已完成智能视觉机器人、智能文本机器人、智能辅助管理等多种业务场景的开发应用,在提高业务效率的同时,做到了服务更专业、更温度。

构建多渠道支付方式,实现医药险联动。在慢病管理过程中,医护团队服务、多样化的用药需求,特别是对创新药的需求,都需要通过更有利的支付渠道作为支撑。除了个人支付和医保支付,平台还需通过多维度的医疗健康数据促进商业健康险产品创新,实现线上医疗闭环。在创新支付服务上,方舟云康也在通过医保合作,提高健康保障。

2014年以来,随着创新企业、药械巨头、科技大厂纷纷入局,互联网医疗领域百花齐放。但受限于患者依从性、管理有效性、付费方等多种因素,业务收缩、缩水卖身或是彻底关停成为大部分参与者的结局。

方舟云康因为找到了更适合自身的线上慢病管理路径,经受住了市场考验。方舟云康招股书数据,2021年、2022年、2023年,方舟云康分别实现了17.59亿元、22.04亿元、24.34亿元的收入;盈利水平也持续提升,毛利率由2021年的12.5%增长至2023年的20%;亏损率逐年收窄,从2021年的17.3%下降至2023年的8.1%。以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利润计算,方舟云康2023年利润率0.3%,已实现盈亏平衡。

在过去几年里,互联网医疗行业经历了一轮大浪淘沙。面对未来,互联网医疗行业仍然有不少的坎要迈过。这需要每一个局中人的不断探索。方舟云康距离IPO这一阶段性目的地或许只差100米,但互联网医疗的长跑竞赛还远未到终局。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