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宁高新区“生态高新”主题系列(第2场)暨“担当作为强服务 提质增效优环境”新闻发布会举行。发布会向与会媒体代表介绍了高新区提升环境保护工作质效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济宁日报、区融媒体中心等市、区媒体记者参加此次发布会。

担当作为强服务

提质增效优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济宁高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 陈红海

今年以来,高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持续发力,始终坚持又高又新、担责尽责、争先率先、务实求实的工作作风,主动担当、全力以赴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提升环境保护工作质效,为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环保力量。

智能服务 以智提速 简化审批流程

一是服务窗口前移,依托互联网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山东“一网通办”总门户,采取线上服务模式,简化群众现场办理环评程序,实现全流程“不见面审批”,努力“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以互联网赋能环境审批。二是压缩审批时限,推进环评审批“再提速”。通过全程网上办理,推动行政许可事项“减时限”,报告书、报告表审批时限分别由60、30个工作日压缩到15、7个工作日。三是热情服务,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严格要求窗口工作人员,在做到热情服务的同时,熟知相关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不断加强对最新法律法规的学习,提升业务技能,能做到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优化主动服务效果。加大重点项目服务力度,每个重点项目明确1名工作人员进行包保,指导建设单位分类办理环评手续,应免尽免,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减轻了负担。

用心服务 主动对接 释放发展动能

一是主动帮扶,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夏病冬治”。2024年上半年,高新区现场指导帮扶82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指导企业实施低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工作,降低了企业在末端治理设施的支出,提升企业治污能力,为夏季臭氧污染防治工作打好基础。同时开展重污染天气绩效评级工作,助力更多企业提标升级。二是提前介入,及时调度和沟通重点项目环评进展情况。根据“三线一单”和高新区规划环评有关要求,明确提出项目准入等方面环保意见。对不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类管理名录》内的出具相关证明,对需要备案的指导建设单位进行备案,对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报告书的告知建设单位相关的办事流程。在环评编制过程中积极与企业、第三方沟通协调,主动介绍新形势、宣传新政策、提出新要求,及时解决环评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防止走弯路,多费时,增加企业成本。2024年上半年,高新区已审批环境影响报告表25个、环境影响报告书1个。

柔性服务 刚性政策 深化助企措施

一是为企业提供全过程技术指导帮扶和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定期组织人员对重点企业开展指导帮扶,以座谈形式进行现场办公,听取企业问题诉求,当场确定推进措施,坚持以污染防治的高水平促进企业发展的高质量。今年以来,共深入企业330人次,帮扶企业260家。二是优化执法监管模式,建立和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高新区共有42家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对纳入执法正面清单内企业实行分类监管、差异化监管,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高新区生态环境分局把“无事不扰”与“技术帮扶”相结合,同时引导企业主动知法、懂法、守法,筑牢企业环境底线,切实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推进技术创新 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为了更好地提升环境管理水平,高新区生态环境分局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引入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还加强了对环境数据的分析和应用,通过数据挖掘和模型预测等方式,为环境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依据。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良好氛围

高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将生态环保宣传工作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支撑,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强力扩大宣传范围,切实增强宣传实效,竭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提升生态环保水平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是用好执法检查现场的“普法课堂”。有效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全员参与,当好“宣讲员”,主动对接企业,开展“送法入企”。二是充分把握“5.22”生物多样性日、“6.5”环境日“8.15”生态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现场宣讲、发放生态环保宣传手册等方式,与企业共同学习生态环保政策和相关知识,积极引导企业养成知法守法、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