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争的烈火恐将长燃十年?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日受邀赴意大利出席七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其目的不言而喻——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虽然泽连斯基看似满载而归,深入分析却暴露出他并未如愿以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泽连斯基和拜登)

不久前,美国总统拜登与泽连斯基刚签下了长达十年的双边安全协议。

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乌克兰若面临武装攻击或威胁,两国高级官员必须在24小时内紧急会晤,商讨应对策略,并且明确乌克兰所需的防御支持。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这对于乌克兰的军事扩张和国防工业的加强也具有深远意义。

泽连斯基的另一个收获来自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会晤,双方签署了协议,据此日本今年将向乌克兰提供高达45亿美元的援助。

乍看之下,这两份协议似乎让泽连斯基的腰板挺得更直,但深究其内容,实则显示乌克兰仍未得到美国的全力支持,难道乌克兰的危机真将延续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泽连斯基与岸田文雄)

先来审视第一点,拜登明确表示,美国不会允许乌克兰将美制导弹用于俄罗斯本土,对于远程武器的立场依旧不变。而泽连斯基则将这份协议视为“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桥梁”,但美方对于“乌克兰加入北约”依然没有松口,重复着旧的论调。这表明美国尚未全力以赴支持乌克兰。

至于“乌克兰危机将持续十年”之说,源自于美乌协议的十年期限。自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的插手让局势愈发复杂,美国既未完全放手,亦未全力支持,而是维持一种模糊策略,让乌克兰持续战斗。这难道意味着,美国打算继续使用这种策略,以消耗俄罗斯的实力?

2.拜登开始意识到问题所在

从当前俄军的表现来看,即便美国抱有此种企图,恐怕也难以实现。特别是随着西方援助的武器在前线屡遭打击,拜登或许也感受到了异样,因此,虽然与泽连斯基签订了安全协议,却未做出更具意义的承诺。

目前俄军的进攻有多么猛烈?可以追溯至上月对哈尔科夫的大规模攻势,自此,俄军在前线遭遇的多为乌克兰的机动预备队,战斗力有限,导致乌军防线迅速崩溃,同时,乌军损失惨重,只能依靠跨境偷袭来维持与俄军之间的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尔科夫战区)

但乌军力量有限,即便对俄后方造成一定损失,也难以掩盖溃败的事实。尽管配备了西方援助的坦克和战车,仍旧难以抵挡俄军无人机的“开罐头”式攻击,俄军的无人机部队已累计摧毁了超过100辆西方坦克和战车。

此外,俄方统计显示,在阿瓦迪夫卡战场上,某些乌军部队的伤亡人数已增加了七倍,尽管乌克兰不断增兵,但新兵的生存机会渺茫,士气也难以提振。

3.俄军出动王牌进入战场

特别是在乌克兰与美国、日本签署安全协议之后,俄军的攻势如狂风暴雨,几乎是在协议签署后不到24小时,乌克兰全境拉响了防空警报,据乌克兰空军消息,俄军的导弹已经进入苏梅州和切尔尼戈夫州,并朝乌克兰西部移动。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鉴于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仍在继续,俄罗斯必须保持警惕。为此,俄军在防守端出动了一张王牌——S-500防空导弹系统,被部署在克里米亚,以保护克里米亚大桥不受威胁。

S-500能够拦截弹道导弹和其他远程导弹系统,普京曾赞誉该武器“无可匹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500防空导弹)

作为俄罗斯常规武器中的最后王牌,如果S-500都面临乌军的打击威胁,那么俄军的底气也将大减,这同时也表明俄军极为重视当前的战果。

即便如此,乌克兰如今可能无暇顾及S-500,其自身防线已摇摇欲坠。当前最紧迫的,莫过于训练新兵与坚守阵地,否则将难以抵挡俄军的攻势。

综观全局,摆在乌克兰面前的路似乎只有一条——和谈。然而,从乌克兰计划举行和平峰会却未邀请俄罗斯参与来看,乌克兰显然并未认真对待和谈。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乌克兰恐怕只能将所有希望寄托于美西方身上。但反观,美西方真的能够援助乌克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