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是第十二届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在监管部门指导下,金融机构广泛开展各类以“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中国平安始终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为切实帮助客户守好“钱袋子”,免受非法金融活动侵害,积极开展金融教育活动,宣传防范非法集资知识,助力提升社会公众防范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厚植全民防非、主动拒非的良好社会氛围。

以案说险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与多样化。越来越多的老人都希望能够通过进行养老投资来增厚自己的养老资本,用以享受安逸而有尊严的晚年生活。但在面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养老投资套路时,不少老年人由于警惕性和风险意识不足,容易成为非法集资的受害者,遭受精神与财务上的双重损失。

案例

某个炎炎夏日,平安人寿客服中心接待了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老人手持一份寿险保单,要求退保。工作人员即刻上前了解情况,核实后发现老人的保单是一份年金型保险产品,目前已经进入了定期领取养老金的阶段。面对一份切实的养老保障,老人却坚持要退保,这引起了工作人员的警惕。她赶紧将人引导至老年人关爱等待区,稳住情绪,再慢慢询问老人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老人表示,前段时间和朋友参加了一个免费旅游团,途中听到导游谈到一个特别好的投资项目,可以定期获得高额收益,而且保证本金安全。同行的不少人都附和,说已经通过该项目获得了多次返息,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老人无比心动,回来后就开始复盘自己的积蓄,想到自己的年金型保险,虽然可以定期领取养老金,但毕竟金额有限,不如退保之后用资金投资该项目,获得更高额的收益。

工作人员一眼便识破了这是个典型的针对老年人的非法集资套路,于是一边带着老人观看客服中心电子大屏上播放的防范非法集资宣传视频,一边向老人详细解释视频中的不法人员是如何通过虚假的投资养老项目骗取老年人的养老钱。经过耐心的劝阻,老人意识到自己差点被骗,打消了投资的念头。

案例分析

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急于寻求养老保障,同时对金融理财认识不足、信息辨别能力相对薄弱的特点,通过赠送粮油米面、免费旅游、免费讲座等手段,有意博取老年人的信任和好感。在老年人降低警惕后,虚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投资项目,编造虚假文件、安排“托儿”演戏,用高利息、低风险为诱饵诱使老年人投资,实施非法集资活动吸收老年人资金。

风险提示

一、要保持警戒心理,对过于热情的陌生人、各种免费讲座、旅游等活动保持警惕。

二、要坚决抵制诱惑,谨记“投资有风险”,保本高息就是诈骗。

三、要提高法制意识,平时多关注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反诈宣传等,提升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识别能力。

四、要多和家人沟通,多咨询正规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员,如发现被骗,及时报警处理。

稿件来源:平安人寿温州中心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