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7日,柞水县开展以“粽意绵绵 情暖柞水”为主题的“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端午”活动。图为志愿者和群众一起包粽子(资料照片)。本报通讯员 李翔摄

6月7日,柞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总工会、县文化馆联合开展了一场以“粽意绵绵 情暖柞水”为主题的“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端午”活动。活动现场,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为群众讲述端午节的历史文化及柞水非遗项目,还邀请社区居民一起包粽子。大家围坐着唠家常、包粽子,欢声笑语不断。粽子煮好后,志愿者们又将这些爱心粽子送到20余名环卫工人手中……

文明如细雨,润物无声。在柞水,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各种方式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

柞水县紧扣“建阵地、建队伍,强服务、强实践”,创新方法手段、推进资源整合、优化志愿服务、满足群众需求,高标准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探索出一条资源高度融合、志愿服务深入人心、群众乐于且便于参与的文明实践新路子。

织好阵地“网” 打造文明实践矩阵

“我特别喜欢到这里来。大家都是一个村的,在这里参加活动有说有笑,感觉时间很快就过去了……”6月11日,在营盘镇朱家湾村,谈起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郑传家有说不完的话。

朱家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干净整洁、配置齐全。在这里,村民既可以休闲娱乐、强身健体,又能学习知识和技能。

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毛家锋介绍,朱家湾村在人口密集区、群众安置点打造乡风文明“一条街”,用小故事、小图片教育引导群众。针对农家书屋普及开放问题,朱家湾村按照“1+N”的阵地建设体系,在村委会设立1个农家书屋总站,在旅游景区、民宿酒店设置21个农家书屋分站。小阵地发挥大作用,朱家湾村潜移默化培养群众的阅读习惯,让文明实践深入基层、惠及群众。

只有建好阵地,才能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柞水县委、县政府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三级书记带头抓、多个部门齐落实、多方资源共统筹的良好工作态势。

目前,柞水县已建成1个县级文明实践中心、9个镇(街道)文明实践所、82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三级”组织。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基础上,柞水县还延伸设立村史馆、文化大院、道德讲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文明实践点243个,形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

回应急难愁盼 提升文明实践质效

“嫂子,今年栽木耳,你手头紧张不?国家有个小额信贷贴息政策,可以救急。如果需要,我给你具体介绍一下……”在营盘镇秦丰村的木耳大棚基地,志愿者贾经刚一边帮忙挑拣菌包,一边给耳农陈道莲普及惠农政策。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柞水县紧密结合群众的急难愁盼,推出惠农富农政策宣传、文艺文化产品下乡、面对面法律服务、义诊送到家门口等一批特色志愿服务项目。

柞水县还自主研发了志愿服务微信小程序“志愿服务通”柞水志愿者平台,通过“点单—派单—接单—履单—评单”的“五张清单”管理模式,为需要帮助的群众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不仅要有温度,还要有深度。

柞水县把宣传教育阵地建到了村组院落、田间地头和群众家门口,策划开展“1+1乡村院落汇”5300余场,举办“两新讲堂”400余期、各类理论宣讲200余场次,创新运用柞水渔鼓、快板等方式编排理论宣讲节目30余个,制作书签、画报等文创产品120余件,进一步盘活了现有场地资源,提升了文明实践工作质效。

“目前,全县陆续成立了196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9395名,国家的好政策、党的新理论和社会好声音如涓涓细流浸润群众心田。”柞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任戴昕说。

深化基层治理 传播文明实践新风

在凤凰镇凤镇街社区,每到傍晚,社区文明实践员齐吉娥家门前就歌声阵阵。这是齐吉娥在带领文化志愿服务队的10多名妇女排练节目。

“以前,闲了没事干,邻居聚在一起打麻将。现在,活动多了,实践所给配了音响,村里的广场也修起来了,大家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风气好了,心情也更敞亮了。”社区居民王能娟说。

这是柞水县通过深化文明实践、丰富活动内涵,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不断培育文明新风尚的一个缩影。

凤凰镇创新打造一支人马、一百元礼金、一提米酒、一顿简餐、一套流程的“五个一”婚礼形式,打造“简约又不简单”的乡村婚宴新品牌,积极推动零彩礼、低彩礼、婚丧简办等风俗改革,深受广大群众好评。

“我是一名村干部,我带头只送100元礼金。下一步,我们村还想组织在家待业妇女建立一支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专门帮村民办理婚丧嫁娶等事宜。”桃园村党支部副书记孟珲说。

柞水县引导群众大力践行文明风尚,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文明积分、爱心超市等做法,指导全县82个村(社区)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修订村规民约,持续深化“厚德陕西·善行商洛·孝义柞水”实践活动,持续开展“好媳妇、好公婆”“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五美庭院”等评选。近年来,当地已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和“五美庭院”1.15万户,“好媳妇、好公婆”700余人,形成了人人向先进看齐、人人向文明靠近的新风尚。(王佳伟 通讯员 张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