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有很多人声称“随意扫码”会导致微信内的钱被盗走,甚至还言之凿凿地进行科普、举例,但只是扫描一下“二维码”,危害真的有那么大吗?其实不然,都是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在带节奏。本期文章就跟大家聊聊与其相关的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信“扫码”操作,会被对方盗走钱吗?

使用微信执行正常的“扫码”操作,不会被对方盗走钱。网络有很多人都说微信扫码存在被对方盗走资金的可能,但老王在实际测试,以及网络检索结果中却没有发现一起被盗与“二维码有真正关联”的真实案例,大多都是把“二维码”当作工具,并不是因为“二维码”本身导致的资金被盗,反而是出示“收款码”被盗的案例多一些。

虽然二维码是微信支付、收款的主要媒介,但作为收款方,但凡是能够通过微信收款的账户,都需要进行实名认证,除非对方傻到一定程度,才会采用这种方式盗取资金,不然被抓是肯定的。而且微信虽然有免密功能,但仅限于一些特殊环境下的免密,比如关联京东、拼多多程序购物时,以及各个地区的公交车、地铁等,这种情况无法盗走我们账号内的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有人扫码后钱被盗了?

过往已经发生的案例中,的确有人使用微信扫码后,钱被盗走了,但被骗的原因不是因为“二维码”本身存在问题,而问题出在二维码标注的信息上。以最常见的“罚单”套路为例,这几年交警部门开罚单以后不会收取现金,更不会通过交警的个人微信收取罚款,而是需要车主拿着罚单上去缴费,但一些车主不了解情况,看到罚单罚单上有一个缴纳罚款的二维码,就认为是交警开的,于是扫码付款(注意,这个步骤需要输入密码支付,或者使用指纹支付,不存在免密支付操作),缴纳了罚款,但后来发现自己被骗了。

试问一句,这种被骗的案件和类似案例,与二维码的安全性有什么关系?这就好比“有人走路摔断了腿,就告知别人走路危险”一样搞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如何防范“二维码”骗术?

扫描二维码的危险性其实并不高,你可以不相信老王的话,难道连腾讯也都不相信吗?作为国内Top3以内的互联网大厂,妥妥的万亿规模企业,旗下的技术团队不说是世界顶尖的,起码也是国内顶尖的,如果连微信支付的“二维码”防护措施都做不好,那么微信支付早就被取缔了。

如果想要防范“二维码”骗术,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不扫码,不管是什么码,只要不扫码,哪怕二维码存在猫腻,也都无法盗走微信钱包内的资金,但这明显不现实。而且前面也说了,微信支付系统生成或兼容的二维码都是安全的,而那些因为“扫码被骗”的群体,都是因为被“二维码”关联的信息给骗了。比如电费缴费账单、违停罚款等,实际上二维码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不法分子利用一些手段对二维码进行了包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束语:早些年的二维码骗术有很多,比如商家的收款二维码,如果被不法分子替换了, 消费者扫码付款,钱就会转入不法分子的账户内;如果不法分子将收款码印制在违章罚单上,车主扫码支付,就会被骗;如果不法分子将收款码印制在电费欠费催缴清单上,不明就里的户主扫码交钱,那么钱就会转入对方的账户内。对方收到钱后,会立马通过不可描述的渠道,将钱转移,试问这是二维码导致的资金被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