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也能讲故事吗?6月14日,本报头版刊发“任平”文章《》。 文章紧扣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关注焦点,精心选取“1元钱打火机,20年不涨价”这一典型案例,深入湖南邵东实地调研采访,创新评论生产方式和表达语态,在陈情中说理,潜移默化影响人的同时,有力回击了“中国产能过剩论”的荒谬论调。 文章刊发后引发热烈反响,本期“研究事儿”和您一起精读这篇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微知著,立足一个故事讲透道理

“从‘一元钱打火机’看中国产能”,评论的副标题点明了全文结构视角。文章聚焦湖南邵东因地制宜发展打火机产业的典型故事,从一只打火机窥见中国产能的奥秘,透视出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所在。以小切口折射大视野是评论常见的观点引入路径,将故事作为论据穿插于观点之间也是常规操作,但这篇任平文章三大部分都紧密围绕一个案例展开,把故事作为立论根基,全篇通过讲透一个故事来讲新道理的做法并不多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指出“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评论从打火机这个传统产业出发,着力展现湖南邵东如何通过科技赋能、转型升级,助力“老树发新芽”,在新赛道上迸发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进而印证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观点。

但评论又不止步于传统产业,每一部分都采用由点及面的论证模式,在充分挖掘展现个案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观点链条、发散逻辑思维,将目光落在中国新能源产业和中国制造业的全球方位。文章第一部分从邵东打火机产业以技术创新带动研发和生产,实现质量跃升和效率变革的故事展开,落脚于中国新能源产业也同样经过长期研发投入,形成领先的技术优势,激发先进产能;第二部分从邵东打火机产业发展完整产业链条和产业配套能力,形成规模优势的故事展开,落脚于中国新能源汽车通过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充分整合生产要素,因而能在质优的同时保持性价比,锻造竞争力;第三部分从邵东打火机“乘风破浪”走向世界的故事展开,落脚于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的出海之路,见证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是经济全球化大势所趋。

犹如种树,评论通篇把邵东打火机产业的个案作为立论“根系”,由此生发出中国新能源产业为世界贡献优质产能,符合客观经济规律、适应全球市场需求的观点“枝叶”。在典型故事的讲述中,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主题相结合,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驳斥“中国产能过剩论”相结合。正是由于以足量篇幅讲透一个故事,厚植立论根基,后续引申出的观点才更显枝繁叶茂,让读者从个体故事中真切感受中国产能的强劲脉动,深刻把握中国发展优势。

因势利导,基于调查研究陈情说理

“每只注塑打火机仅售1元钱,20年不涨价,何以做到?人力成本从20年前的1角钱降到如今的1分5厘,何以实现?全球一年销售200亿只打火机,其中约七成来自中国中部的一个县级城市,何以取胜?”这篇任平文章以三组数据、三个问题开篇,并通过一系列设问、答问,环环相扣推进论证逻辑,展现出较强的调查研究属性。

怀揣这些具体问题,评论员行走邵东,深入企业观摩质检、焊接,参观车间、展柜,与企业家交流交心……循着打火机产业链一路探寻,在生产管理一线找答案。从研发投入、成本控制、智能化生产,到品质把控、仓储物流、产业链整合,通过近距离观察解剖邵东打火机产业这只“麻雀”,折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大势,从中解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得出“中国产能的全球竞争力,正是这些优势综合作用的结果,完全符合经济规律和市场原则”的结论,由此,“中国产品何以走向全球”的答案逐渐明朗。

在立论充分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因势利导,展开驳论——从“中国造‘一元钱打火机’20年价格不变,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没人说这是产能过剩,世界消费者从中持续受益”,推导出今天走在世界产业高端、性价比具有竞争力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开始在国际市场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时,美方一些人却扣上“中国产能过剩”的帽子,背后的动机正是“美国担心在国际贸易中自己越来越多的产品无法保持价值链高端地位”。文章以调研报告的思维方法驾驭素材、层层论证,最终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直击要害。

述论结合,丰富评论作品叙事肌理

在叙事上大胆用笔、着以浓墨,是这篇任平文章的鲜明特点。每部分先述后论,一半以上的篇幅以叙述为主,在讲好故事的基础上凝练观点,展现出行进式报道的节奏感、体验式报道的现场感,又不失评论应有的思想性,读来令人耳目一新。这种将深度报道笔法融入观点表达的书写方式,以故事印证思想,打破了用观点证明观点的局限,增强了观点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文章善用“现在进行时”:“机械‘双手’灵活起落,将一排排打火机精准摆放传输;检验装置连续3次按压点火,火焰跳跃而起;电子‘眼睛’同步识别火焰情况,不合格产品被自动剔除……在湖南沃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质检车间里,自动验火、调火设备正在忙碌地给电子打火机‘做体检’”“湖南邵东新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机器作响、纸张穿梭,一股油墨味扑面而来”……评论员敏锐捕捉一线见闻,以传神细节丰富评论的现场感,让鲜活观点呼之欲出。

文章见人见事,描摹刻画了几个典型人物形象:无论是邵东第一家打火机企业创始人之一付再华2002年第一次参加展会,向外商推销自己的打火机,把正在读大学的女儿拉去当翻译,最终做成了第一笔出口生意,还是邵东打火机协会会长吕省华2008年为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带着“哪怕绕地球一圈,也要去巴拿马”的决心,历经50多个小时的辗转,最终尝到了“打火机被一抢而空”的成功喜悦,都以其真实感人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文章通过这些企业家的个体奋斗故事,生动再现了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弄潮儿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从中折射中国企业坚持在开放中发展,在竞争中成长,敢于到国际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搏击风浪,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非凡历程。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衍生观点,深刻揭示出中国新能源产业受全球欢迎,是中国企业公平参与国际竞争的结果,是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的例证。

更多内容 点击阅读:

作 者:荣 翌

编 辑:杨 阳

核 校:徐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