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春|唯美|深情|精短

我的南湖时光

【云南】白鸥

第一次去蒙自南湖,记得是刚到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今红河学院)读书的第一个月。

中文系的老师组织我们去参观西南联大文法学院的旧址,印象最深的是闻一多故居。闻一多先生住的小楼,当时的教授们称作“何妨一下楼”,而对于我们这些后生而言,则是“何妨一上楼”。居室里的陈设朴素、简洁,那一桌一椅一床,据说是原样摆设。身处其室,面对那一袭长衫和那只硕大的烟斗,让人联想到先生“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的民族精神以及当时生活在蒙自小城的人们未尝忘了战争,而且坚定抗战必胜的民族自信心。后来我到云南大学读本科,走进至公堂也同样可以感受到先生的这种爱国情怀和大无畏精神。

这一次参观,可以说,西南联大及南湖的人文景观便驻扎在我心里心了。很多个周末,无事的时候,就想到离学校3公里之外的南湖公园逛逛。

去南湖,就是去领略“十顷平湖堤柳合,一庭清晨藕花香”的景致,就是去感受湖中“蓬莱三岛”及当时文人雅士会集的气息,就是去享受那一碗热气腾腾、浓香扑鼻的过桥米线,就是去触摸“云南十八怪——鸡蛋用草穿着卖”的异趣。

我们不敢称“文人雅士”,更不敢学着朱自清先生围着南湖走一圈,然后就来上一篇《蒙自杂记》这样的散文,但是,湖堤可以走,湖水可以濯,石桥可以过,柳下可以歇,亭中可以坐,花香可以嗅,过桥米线可以吃。

最为享受的自然是南湖边观音桥的过桥米线。走累了,进店坐下,招呼一声店家,不大一会儿,头大一个汤碗端上来,碗里的油汤虽然滚烫,却不冒一丝儿热气。忽然想起一句俗话“油汤不冒气,烫死傻女婿”,当然,这一大碗汤是用来烫佐料和米线的,而不是“烫女婿”的。一起端上来的还有三五个小碟子,小碟子里盛着半透明的两三片鲜肉、圆圆的一根熟鸡腿、薄脆的三五片香酥,去了壳的两个鹌鹑蛋,或者时新佐料,比如菊花瓣、比如草芽片、比如豌豆尖、比如玉兰片等等,一样一样倒进滚烫的汤碗里,最后把米线倒进去,闭了眼,凑近了鼻子嗅一嗅,我敢说,这滋味不亚于传说中秀才娘子为丈夫亲手做的中国第一碗过桥米线的滋味!

南湖,是云南十八怪之“过桥米线人人爱”的原产地。虽然“过桥米线人人爱”,但是作为上世纪90年代初的穷学生,我们自然不可能每一次到南湖,走累了,逛饿了,就大大咧咧去享受当时3元钱一碗的桥米线,而是蹩进一家小笼包子店,1.2元一笼,把笼里热腾腾的10个小包子,就着一小碟蘸水,慢慢地吃,细细地嚼,吃完了,走回学校。或者随便坐到路边的烧豆腐摊上,吃2分钱一块的烧豆腐。蒙自的烧豆腐摊,也像烧豆腐的原产地石屏一样,天一亮豆腐摊就开张了。

一些不下地或者不上班的当地人,一边吃烧豆腐一边喝着小酒,那份自在,那份悠闲,那份惬意,着实令人羡慕。坐在对面的摊主一边烘焙豆腐块,一边与客人款些闲话,每见客人搛了一块胀鼓鼓、香喷喷的烧豆腐,他便随手从身边的大土碗里抓一颗苞谷粒到丢进与客人相应的搪瓷缸里,等客人吃好喝好了,再从搪瓷缸里倒出苞谷数粒一数,数完了苞谷粒,账也就算好了。

烧豆腐摊上这种数苞谷粒的记账方式,红河州人到现在还在使用。我们呢,不喝酒,用小勺子舀了花椒面、辣椒面,拌匀了,从烧烤架上抓起一块胀鼓鼓的烧豆腐,掰开成两半,一股热腾腾的白气便冒了出来,张嘴吹一吹,蘸一下碟子里的花椒辣子面,慢悠悠地咀嚼,舌尖与牙缝里,香中带着辣,辣中透着麻,可过瘾了。当然,更多时候,我们没钱,是空着肚子走回去学校的。

在南湖边一路逛去,想走就走,想停就停,没有谁来催促。遇到斗鸡的,我们也凑上去,与旁人一样睁大了眼睛,屏声静气,一门心思盯着两只雄赳赳的斗鸡,看它们腾闪击打,你来我往,一争高下。正如东汉刘桢所写《斗鸡诗》 :“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利爪探玉除,瞋目含火光。长翘惊风起,劲翮正敷张。轻举奋勾喙,电击复还翔。”赢了的那只鸡,高高的昂起脑袋,俨然一位凯旋的将军,围观的人群此时高声喝彩,它一点儿也不惊慌,似乎斗赢了就是等着这一阵喝彩呢。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看客,哪一只鸡斗赢了或者输了,都不重要。看完一场比赛,如果不想继续观看,走开便是了。

走进农贸市场,可以触摸到云南十八怪之“鸡蛋用草穿着买”实地场景。我们好奇地伸手去摸摸那一串用山茅草或者稻草捆绑得稳稳当当的鸡蛋,可以拎起来瞧瞧,问个价。你不买,货主也不会责怪。

还可以感受云南十八怪之“竹筒能做水烟袋”。先说历史悠久的蒙自刀烟,烟草大约于明代由吕宋传入我国,1620年—1627年传入蒙自新安所种植,是云南最早种植的烟草。“蒙自刀烟丝,纯手工精细制作,丝条细致,色泽鲜黄明亮,油分充足,味纯而清香,品质优良,吸起来具有独特的地方风味,为省内外嗜好水烟筒的各族人民所喜爱。”再说水烟筒,是民众吸烟的常用工具。这玩艺颇具科学性,既保持了旱烟的醇香,又用水过滤了其它杂质,而且声音很好听,“咕咚,咕咚”很有韵味。水烟筒一般长约70厘米,直径7厘米,竹筒中部插一小铜管或小竹管,是点烟丝的地方,竹筒内装着水,上部开口处用于吸烟。据说,这样吸烟,烟要先经过水的过滤,少了许多毒素,因此比吸食旱烟科学。有这么好的烟丝和水烟筒,吸烟的人群或许比其他地方要多些,甚至有女人也吸烟,我生平第一次看见女人吸烟,是在屏边大围山下的村庄里看见的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她半蹲半倚在自家屋檐下,“咕咚咕咚”吸几口,随着一阵烟升起,她抬起头来,眯缝着眼睛打量打量周围,那份悠然,那份自得,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她怀抱的水烟筒里了。当然,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当时有刚刚学会抽烟的同学想尝尝水烟筒的滋味,于是凑过去,卖烟丝的人热情地递过来烟丝和水烟筒,刚吸了几口,就被呛得咳嗽不止,眼泪也出来了。卖烟丝的人笑了,我们也笑。烟丝自然是不会买的,不过是一时兴起,闹着玩玩罢了。

那个时候,我们正是长身体的年龄,国家每个月人均供应30斤粮食,怎么够吃呢?大约读了一个学期,认识了几个在红河卫校读书的小老乡——他们读中专,年龄自然比我们要小,在南湖公园逛饿了,顺道也会跑去南湖公园南门附近的卫校蹭饭。说到蹭饭,其中的一位小老乡小阮,后来还带着我们去南湖边的消防武警支队找当兵的老乡蹭过饭呢,大约两三次吧。实话实说,到现在为止,在消防武警支队吃过的饭菜,在我的记忆里,是南湖边上最香最可口的饭菜了。无鸡便有鸭,无鱼便有肉,一大盆一大盆,一溜儿排开,看一看,闻一闻,就让人垂涎欲滴,何况还可以放开肚子,免费让我们这些穷学生“甩”个饱!

蒙自,“中国过桥米线之乡”声名远播,越来越响亮了,甚至北京、上海都开了“正宗蒙自过桥米线”店,可是,一番水土一番滋味,我在上海吃过,总觉得不那么“正宗”,差了点什么,就像石屏豆腐被称为“带不走的专利”,我认为“蒙自过桥米线”也是这样。

现在,只要一说起过桥米线,一说起烧豆腐,我便要想起蒙自南湖,想起过桥米线的温馨传说,想起西南联大旧址的“一多楼”,想起揽胜楼前的画桥烟柳,想起云南十八怪,想起学生时代的美好与纯真。

wyqk

作家档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鸥,原名胡晓,云南江川人,玉溪市旅游行业协会文学与文艺分会副会长,玉溪市红塔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有诗歌、散文、短篇小说发表于《中篇小说选刊》 《中国法制报》 《云南日报》 《玉溪日报》 《玉溪》 等报刊杂志。2015年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金窝银窝茅草窝》 。

文艺轻刊 优质原创作品集散地

本刊顾问

郭 平 冰 泉 王永华 姜 毅

本刊编委

程莫深 汀 兰 阿 静 邓立鹏

冰 轮 凌 云 宋希晨 坦克兵

素 心 清 幽 周妍蕉

本刊定位:青春、唯美、深情、精短。

来稿体裁:原创首发小小说、散文、评论、现代诗。1500字左右。拒一稿多投!来稿请用word文档,文字、标点校对精准。

来稿要求:作品+个人简介+作者照片+加主编微信:cms_cq26

投稿邮箱:wyqk_26@163.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资讯

本刊图片来源于网上

2023年要事回眸

《文艺轻刊》2023年年度最唯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