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人们,中午好。

互联网流行风向又又又癫了;

前有女生吃饭只吃一小口的宝宝碗,后有女生追求萌感整牙变成宝宝牙;

最近换血升级大改造,开始碰瓷婴儿的宝宝脸,学名又叫“量角器圣体”

咱是打死都想不通,这数学学科里的测量工具,到底是如何跟女性审美攀上了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知道啥叫量角器圣体?还得从最早的出处说起。

年初有网友形容一个长相可爱的小孩姐;

说她身体是小树墩圆柱体,脸型像量角器似的,圆呼呼的很可爱,称呼她为量角器宝宝;

结果被一些圆脸女生拿走玩梗,把原本形容几岁小孩的梗,硬往自己脸上套;

还拍了自称“量角器圣体”的系列视频,令人不适。

有的是把自己的照片p上量角器的图,自行确诊天生量角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是同行的男生手持量角器,在镜头里用量角器去测量她的脸;

测完下巴还要测额头,画外音还要配上“哇,真的是量角器圣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频里周围起哄的声音,明显全都是男生,被拍摄的女生还要故作娇羞得意的神情。

男性起哄哇声一片,嘴上喊着你通过了测量,你是天生的量角器圣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实际上传达的却是,“你的脸型像宝宝一样真小真可爱,你小小一只更能引发男性的保护欲”。

这不是臆测,而是评论区真实的言论。

圆脸还是尖脸,明明没啥可讨论的;

但它非要造个“量角器圣体”的词,从男性视角给女性的容貌盖棺定论。

而这种畸形审美标准,也早都不是第一次了。

细数这几年给女性身体造的审美标签,已经能凑齐一个文具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a4腰到圆规腿,从天鹅臂到直角肩,衡量的尺子始终悬在头顶。

脸呢得是婴儿般的小脸和圆脸,但腰必须是纤细的,臀部得是蜜桃般丰满的;

过去鼓吹瓜子脸的长脸是美,进化到现在必须幼态感十足的短脸才是美。

于是一批人跟风去做了“人中缩短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为了缩短鼻子到嘴巴的距离,达到减龄显可爱的目的,切肉缝合,方法快准狠;

高颅顶同样成了发型新风向,为了造成头包脸的视觉冲击,光是贴假发片都不算完;

还要给头部做填充手术,异物注射进头皮,让头顶蓬成圆球状。

精灵耳膨体术同样是缩脸小心机,耳朵贴着头显脸大,招风耳换成精灵耳的名,就能吸引一批追求幼态减龄的女性群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大卧蚕和纯欲唇,能动刀的地方动刀,动不了的地方还有幼态腮红和幼态瞳色去弥补。

脸型和五官的标准一再收紧,对四肢的要求直接媲美AI建模。

从漫画腿到酒杯腿,现在又搞出了一个圆规腿;

于是一批女孩不惜断骨或抽脂也要追求直腿,誓要消除天生外翻和肌肉凸起;

邪门审美层出不穷,而这些无一不是幼态审美的回炉重造。

甚至连淘宝店模特图也是幼态感成风,女装店兜售的不是衣服品质,而是充斥着幼态感的性暗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有人说,不要出现什么流行你都往容貌焦虑上扯;

但你自己看看,这些反复折腾自己身体的人,是不是已经快要疯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关于幼态审美的讨论我们并不陌生。

从前段时间我们写过的「幼态审美已经盯上女生牙齿了」的推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网上大型风靡的宝宝碗、宝宝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及情侣之间幼化女性、癫到极致的“帮我看一下女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现在网络上都开始有「跟着5岁女孩学化妆」的视频。

种种风向都在揭露着一个事实:“超绝”幼态审美正在统治地球。

而当幼态审美成为主流,会带来什么呢?

一言以蔽之:机遇和竞争。

机遇,是疯狂割女性韭菜的商家的机遇;

他们拿捏着幼态审美的风向,通过缩人中、削骨手术,进行着一场场消费主义下的审美霸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竞争,是部分女性自我内卷、开始雌竞;

拿着幼态审美的大尺子往自己身上安,再往其他女性身上安;

似乎只有达到婴儿的审美尺度才能斩男、好嫁,主动纵身一跃,跳入男凝陷阱。

面对以上种种,神金、癫了已经不足以形容我的心情。

我更大的感受是——割裂。

一边在吹捧女性要拥有婴儿的面部结构;

一边又要求她们拥有成年女性的身材。

一边在鼓吹审美多元、身体自由;

一边又让带有儿童软色情的审美成为主流。

幼态审美下的女性被拉扯成一块面团,被人随意揉捏成“四不像”。

我知道提起审美相关的话题,有些人会喊口号说:审美自由。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主流审美的背后从不是主动选择,而是一种权力。

在战争年代,丰腴的女性更受欢迎,因为能干活、好生养就是权力的需求;

在和平年代,白幼瘦大肆盛行,背后也是因为权力需要女性弱小、好操控;

如今,幼态审美成为主流已经是一种极端的畸形;

压抑女性的强大,直到变成幼女、婴儿才罢休。

更加令人悲哀的是,在幼态审美成为主流的过程中;

成人和幼女的边界也在变得模糊。

幼态审美的本质,其实是成年人掀起的掩耳盗铃的儿童软色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幼女来说,她们成了成年人的间接性需求投射,也成了幼态审美的软色情牺牲品。

尼尔波滋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指出:

当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儿童几乎都被迫提早进入充满冲突、战争、性爱、暴力的成人世界,这也导致了“童年”的逐渐消逝。

将成人的审美需求投射到幼女身上,本身就是对她们的加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对成年女性来说,幼态审美也让她们丧失着自我身体的主体性。

网络上我们反对身材、年龄焦虑;

我们说着不过「三十而已」,要大方接受自己的老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畸形的审美风向却层出不穷,没有人能不被裹挟其中。

幼态审美也正是不断否定着成年女性的魅力;

反复告诉着女性们:年轻的、婴儿般的、弱小的才是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审美,是时代集体意识的一面镜子;

其实除了外貌上,写这篇稿子时我意识到一个事实:

最近几年,幼态审美一直无孔不入地侵袭着我们的世界。

外貌上,幼态脸、初恋脸成为主流;

只有越像小女孩、小婴儿才越是美的;

交流上,我们的语言不断向幼稚化靠拢;

真的假的被叫成“尊嘟假嘟”;‍

化妆品被拟人化成“XX胖子”;

城市名称被食物所代替;

南方女孩被叫做“小土豆”;

行为上,成年人像小孩,小孩却逐渐早熟;

“对小学生来说幼稚,对大学生来说刚刚好”成了流行语。

幼态审美一衣带水、无孔不入;

一切或平常或严肃的事物,被消解成幼稚化的表达;

被消解的也不止是表达,而是一种情绪。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一书中曾描绘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玩偶社会;

当万事万物都被娱乐化所取代,我们的现实也就成了便于操控的“玩偶社会”。

也许是下沉年代,当一个成年人太辛苦;

只有当一个口欲期的婴儿,才不用承担起那么多的责任。

堕落的确意味着轻松。

但堕落的本质是一种逃避,一种退化,也是一种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到这儿我想起古希腊哲学家的一句话:人是万物的尺度。

所以你到底是想当丈量、体验世界的人;

还是当一个被人用量角器丈量面孔的玩偶?

作者 / 牛小玲、宇宙紫薇星‍‍‍‍‍‍‍

编辑 / 姜 姜

设计 / JANE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

后台回复“加群”,进入读者粉丝群

流行“先天量角器圣体”

幼态审美别太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