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应国内产业申请,商务部依法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中国每年从欧盟进口超30亿美元的猪肉,最高的年份曾达到近80亿美元。

许多外媒在报道时提到,在中方发起反倾销调查之前,欧盟公布了对中国电动汽车的临时反补贴关税。在20日的商务部记者会上,路透社记者关心,在调查期间,中国是否会同等对从欧盟进口的猪肉征收临时关税。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指出,中方首先考虑的是,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和中国《反倾销条例》,中国市场上该商品的销售增长是否符合反倾销调查条件。他进一步指出,“经初步调查确定倾销成立且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自初裁后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调查结束后,商务部将作出终裁决定,符合有关规定的,可以征收反倾销税”。

欧盟主要猪肉输华国担忧反倾销调查

直新闻注意到,中国是欧盟的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市场,出口额近150亿欧元,中国同时还是欧盟最大的猪肉海外市场。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去年进口60亿美元包括内脏在内的猪肉产品,其中超过一半来自欧盟国家。优顶特研究院认为,除了猪肉会受到影响,猪耳、猪鼻和猪脚等在欧洲不受青睐的部位,欧盟国家未来能否为这些产品找到替代市场更是个大问题。终止猪肉产品订单,将导致欧洲肉类行业蒙受巨大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市民在市场买肉 资料图

其中,西班牙相关行业受到的影响可能最为严重。香港《南华早报》17日援引海关总署数据指出,西班牙是向中国出口猪肉及猪副产品最多的国家,美国和巴西,荷兰、丹麦和法国分别位列第四、第五和第七。

西班牙农业、渔业和食品大臣路易斯·普拉纳斯17日在首都马德里表示,考虑到相关调查可能持续一年多,他预期西班牙短期内不会受到潜在措施影响。但他同时指出,希望双方有相互理解和谈判的空间,以避免对农产品和食品征收关税。普拉纳斯补充道,“贸易战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法国全国农民工会联合会主席阿诺·鲁索此前曾向媒体表示,中国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市场,倘若无法与其进行贸易,很快便会遇到问题。丹麦农业与食品理事会近日也指出,如果中国限制欧洲肉类进口,该行业将遭到沉重打击。该游说组织呼吁在7月4日前找到解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方对欧洲猪肉行业发起反倾销调查 图为中欧旗帜

外界注意到,2020年9月,中欧双方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协议于2021年3月生效。协定文本共14条,对地理标志——即俗称的“地区特产”——设定高保护规则。这个协议,是中国对外商签的第一个全面的、高水平的地理标志协定。《协定》签署生效后,欧洲猪肉制品产品的生产随之扩大,而相关工厂、产线主要便是面向中国这一特定市场。一旦中国对欧洲发起反倾销措施,相关工厂将要面临转型和规模收缩的压力。分析人士指出,欧盟不少国家的养猪业都是为了出口而生,去年猪肉出口量已然出现下滑,若再失去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市场,将给欧盟猪肉商带来巨大的损失。

对于中方对欧洲猪肉行业发起的反倾销调查,《金融时报》等多家外媒均表示,此举“精准地击中了欧洲的软肋”。事实上,近几个月来,欧洲各地的农民举行了多次大规模抗议活动,反对欧盟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新规定,因为这可能会大大增加畜牧业生产成本。《纽约时报》分析认为,在欧洲,农民是一个强大的政治游说群体,他们一直在寻找增加对华销售的途径。若现在因为欧洲没有正确处理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再次损害欧洲的农业出口,其后果难以想象。

德国“去风险部长”来华寻“友好”解决方案?

在中欧经贸摩擦加剧的背景下,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于6月21日至23日访问中国。这是今年继德国总理朔尔茨之后又一位德国政要访华,也是哈贝克上任以来首次访问中国。在德国政坛,来自左翼绿党的哈贝克被视为对华最强硬的部长,他要求德国企业“去风险”,减少对华依赖。两个月前,这位“去风险部长”没有跟随朔尔茨一同访华,如今却单独带队访问中国,引人侧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 资料图

德国《商报》称,与哈贝克一起乘坐政府飞机前往中国的大型国际企业的代表都不是特别知名,但在德国经济中颇具代表意义,包括汽车供应商沃斯(Voss)、金属加工公司肖德(Schoder)、太阳能初创公司恩宝(Enpal)等。此外,德国工业联合会(BDI)的代表和德国部分联邦议院议员也将与哈贝克同行。

根据法新社曝光的暂定行程安排,哈贝克将访问北京、上海和杭州三地。在访问中国期间,哈贝克计划会见政界人士和商界代表,以及德国和欧洲企业的成员,就经贸关系、气候保护和能源政策等话题进行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哈贝克此访面临新的形势变化——欧盟对华关税大棒、欧洲议会选举落败都为这次访问投下阴影。两件事都沉重打击了朔尔茨政府:前者将冲击德国车企。2023年,德国车企有近三分之一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德国企业界已施压政府帮助解决关税争端;后者将对朔尔茨政府今后的施政形成莫大压力。时势之变赋予哈贝克这次访问更艰巨的任务。德新社报道称,预计中德双方将在其此访期间展开“激烈磋商”。

观察认为,哈贝克访华的最大关注点在于他作为调解人前来,将如何与中方磋商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税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根据欧盟的说法,如果与中方的讨论不能得出有效解决方案,将从7月4日引入临时关税。这意味着从欧盟6月12日宣布决定到下月4日生效前,中欧将有半个多月的“谈判窗口期”。在此期间,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以及将受关税冲击最严重的欧盟国家,德国声音被认为尤其关键。

路透社和法新社透露,朔尔茨政府表示要推动“友好”的解决方案。德国舆论称,德国希望阻止欧盟汽车关税生效或至少将其弱化。德国经济部已表示,哈贝克不会直接参与关税谈判,但会在与中方官员的会晤中推动“更公平的贸易条件”,哈贝克将“无法避免地”谈及欧盟加税问题,但他不代表欧盟委员会进行发言和谈判。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预计哈贝克会向中方传递三层意思:重申德国不支持欧盟对华加征惩罚性关税;指出中国强劲出口给欧洲市场造成问题;呼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听取中国诉求并向欧盟转达,推动形成解决方案,这是哈贝克与中方会谈的一大目标。”至于德国的“调解”能否影响欧盟的决策,郑春荣认为要看德国能否凝聚欧盟内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力量共同发声。“不过,加税前景仍将取决于中欧双方沟通乃至博弈的结果。”

作者丨朱海胜,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