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学伴”制的始末

大家可曾听说过“学伴”这一词?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学习的伙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涵义。

可是,当这一词被山东大学“再利用”,变成每个留学生配三个女“学伴”时,那就意味深长了……

三女陪一“洋男”?

山东大学,我国的一个985名校,是多少学子的梦中学府。

可是,“学伴”制却让这所高校深陷舆论。

2017年,山东大学开始为该校留学生一对一配对学伴。

理由是:外籍留学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存在语言不通,气候环境、生活习惯上的差异等问题。

有了异性伴读的陪伴,他们能很快适应学校的生活,学伴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也能促进与外籍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提高山大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更好地融入世界排名榜。

听起来好像是没啥问题。

而一年后,从2018年开始又升级为1对3。

也就是说,一名外籍留学生在山大留学,不光拿着高达10万元的超国民待遇,还有三名美女学生在身边伴读

浪妈仔细一瞧:“异性伴读”,还是3名?

这是把留学生当成什么,又把我们的学生当成什么了?

从曝光的山大学伴报名表以及学伴管理规定中,并没有规避异性学伴问题。

在报名表中,还特别强调学伴的性别,将“结交外国异性友人”列为选项之一,在表头用红字注明:

“请同学们尽可能详细认真的填写,以便为你匹配心仪的学伴。”

对留学生如此“优待”,我们的陪读女学生又是什么态度呢?

浪妈看到的是,她们在网络上炫耀自己的陪读生活,好像自己陪留学生读书有多么高贵一样。

甚至在面对网友的质疑时,还挑衅地回复一句:是什么戳破了你的自卑。

到底是谁自卑呢?

校长被怒批职位不降反升?

浪妈看来,自卑恐怕是高校本身。

这样一个打着“促进交流”的旗号却干着“崇洋媚外”勾当的制度是怎么能在高校里流行起来的?

那些陪读的女生真的懂自己在干什么吗?

这就不得不提到“学伴”制度的首创人,山东大学的前校长樊丽明了。

为什么是前校长?那可不就是因为这个“学伴”制,校长本人被骂惨了,于是下台了。

但是人家可不是灰溜溜地下台,而是到了北京任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好家伙,不降反升。

在谈到创立“学伴”制的初衷时,樊丽明解释说是因为她本人也曾经是一名留学生,在美国留学期间,她就受益于当地大学的类似项目。

这不仅能够帮助她提高英语水平,也能够让她更好地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社会。

所以她回国后就想把这个项目引进到山东大学来。

但是网友们并不买账,因为山大的“学伴”制明显变了味儿。

三女配一男,要求女生成绩好、颜值高,甚至还有这样的规定:

如果有发生违反留学生意愿的事情,并且遭到了留学生的投诉,那么这位伴读学生将会被扣除学分和取消补助。

然而,在面对争议时,樊丽明坚持认为:

这种制度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也有利于提高女生的自信和能力。

她甚至还表示,如果有机会,她也愿意给留学生当伴读。

浪妈也是无言以对了。

高校需起正面带头作用

“学伴”制实在太过荒唐,哪怕山东大学不久后就发声明表示会进行整改,但并没有平息众人的怒火。

直到2020年10月份媒体曝出山东大学最终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永久取消中外学生“学伴”项目。

而制度首创人樊丽明也遭到了山东大学领导层的严厉批评和处分,并被撤销了国际事务部副部长的职务。

此后,她一直处于低调和沉默状态,直到最近高升才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齐鲁大地乃孔孟之乡,自古人文荟萃,有敏而好学之风。

儒家的“人道大伦、礼乐传统”至今影响着山东的民情风俗,大家对其都有着“好客山东”的印象,

但是,山东大学的“学伴”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却对这一形象产生了另一番解读。

交流没有问题,关键是你这让异性去陪读,还搞出个“三女伴一男”,这能怎么交流?

“为留学生配学伴,不是自卑就是自作多情。”人民日报曾这样评论。

高校在教育社会中应该是起带头引领的作用的,

可是近年来,我国高校频频被曝对留学生特殊对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