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对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打击力度的加大,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上升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黑灰产对抗程度的日益激烈,电信网络诈骗也逐步呈现出专业性、组织性、隐蔽性等新型特点。根据国家反诈中心数据显示,电信网络诈骗涉案让群众损失惨重,2023年仅公安部紧急拦截涉案资金就高达3288亿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部署全国“断卡行动”。如何构建卓有成效的防控机制,真正阻断不法分子利用银行账户涉案成为商业银行反诈工作的重中之重。

工商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有关要求,以“数字工行”建设为指导,按照“主动防、智能控、全面管”的风险治理路径,持续迭代升级反诈能力,积极探索智能化技术在反欺诈领域的深化应用,构建智能化反诈新体系,打造工商银行反诈新质生产力,做到欺诈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工商银行以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2023年工商银行涉案账户和涉案金额压降均取得四大行最好成绩,树立了“断卡”行动行业标杆,先进经验获得国家有关部门通报表彰,为金融行业反诈工作提供了借鉴样本。

工商银行智能化反诈体系是智能化技术在反欺诈领域深化应用的实践,该体系从“夯实数据基础积蓄智能化源动力”“构筑技术底座打磨智能化工具”“深化场景应用发挥智能化价值”三个方面提供智能化的反诈能力,形成了对电诈黑灰产行为的智能化识别、智能化处置,并进行反诈模型的智能化评估和迭代升级。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 副总经理 张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 副总经理 张旻

夯实数据基础,积蓄智能化反诈源动力

夯实数据基础,积蓄智能化反诈源动力

数据是智能化时代的新形式生产要素,是智能化反诈的动力之源。一个“内外融合、精准高效、开箱即用”的高效数据服务基础是智能化得以深化应用的基本保障。工商银行基于行内数据中台体系(如图1),强化风险数字化表达,通过画像技术对客户风险、设备风险进行多维度的精准刻画,对不同客户进行分门别类,提供“精准研判、精细操作、精确打击”能力。

图1  工商银行数据中台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工商银行数据中台体系

1.构建360°风险画像。一是以行内数据为基础,依托数据中台海量数据计算能力,扎实做好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的数据治理,从客户、账户、卡、设备、交易等多个维度构建风险画像,对风险进行分级分类,更准确地刻画不同等级的风险特征,更全面、更精准地进行差异化风险判断。打通外部数据共享、融合的数据通道。二是积极应用权威部门、机构的有效数据信息,补充完善风险画像内涵,360°勾勒客户风险特征。三是主动对接金融反诈一体化平台,及时感知行业涉诈账户情况,并根据可疑涉诈名单开展反查,有效识别潜在的涉诈账户和潜在受害人账户,部署实时风险规则,拦截涉诈分子资金转出,保护疑似受害人资金受损。同时,对于排查核实的涉诈账户通过系统反馈到反诈一体化平台中,实现同业间的风险信息互联互通,助力行业整体风险防范。

2.打造高维风险特征库。高维风险特征是智能模型准确性的有力支持,工商银行积极打造实时特征体系,将事前、事中、事后的数千维数据进行特征构造,融合数百种典型名单类特征,共同构建千亿级风险特征库,形成全行统一的用数生态。通过高维数据特征详解电诈“作案”细节,提高异常风险行为的识别能力。

3.形成统一风险事件库,强化风险态势感知能力。一方面整合全行跨渠道、跨专业、跨条线的风险事件信息,形成统一的风险事件库,强化对风险事件的集中管理和全面判断。另一方面加强与人民银行、反诈中心、同业机构和行业头部企业的合作,强化对行业态势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及时感知新型电诈事件、电诈行为、电诈场景的变化趋势,洞察电诈方法特点,助力工商银行安全风险和欺诈风险防控。

构筑技术底座,打磨智能化反诈工具

构筑技术底座,打磨智能化反诈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体系化的智能技术底座是智能化技术在反诈业务中能够深化应用的生产力保障。工商银行在行内工银图灵、工银魔方等十大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围绕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按照“统一底座、统一开发、统一资产、统一服务、统一运营”思路进行升级迭代,建立全行智能底座AI中台(如图2),具备算力高效、快速研发、共享共建、数字运营四大能力,提升人工智能深入规模化应用的效率和质量。算力高效方面,从提升智能底座供给能力入手,提升算力集约使用、统一运维、自主可控等能力,节省设备开支,降低运维投入,规避“卡脖子”问题。快速研发方面,从降低AI应用门槛入手,通过引入大模型算法,沉淀建模模板,提炼最佳实践方案,提升模型研发效率;按照搭积木思路,沉淀AI原子能力,支持不同能力快速组合,提升AI服务研发效率。共享共建方面,从提升AI资产和服务的“可见、可得、可用”管理能力入手,配套沉淀、管理、共享机制,提升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的整体效率。数字运营方面,从加强模型和用户运营入手,建立以模型为中心的数据闭环运营体系,提升模型持续迭代和量化评价能力;建立线上化的AI运营社区,拉通供需关系,扩大应用生态。

图2  工商银行AI中台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工商银行AI中台体系

在AI中台体系上,工商银行自研即时响应的企业级智能决策引擎(如图3),提供高性能毫秒级的决策服务能力、灵活部署即时上线的响应能力、一站式可配置的用数服务能力、多维度洞察风险的决策运营能力,引领业界由“专家经验决策”向“数字化决策”变革。一方面智能决策引擎提供大容量高时效的实时风险决策能力,日均决策超10亿笔,成功率达到99.999%,平均耗时缩短至10ms左右,有效支撑三方快捷支付场景在双十一、春节红包等大促期间大规模交易风险防控。另一方面智能决策引擎的风险特征、规则、策略灵活布控、线上训练、快速上线能力,使得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发现新风险趋势、新作案手法时能够直接部署、优化风控模型,快速应对风险变化,保障业务高质量发展。

图3  工商银行智能决策能力视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工商银行智能决策能力视图

深化场景应用,发挥智能化反诈价值

深化场景应用,发挥智能化反诈价值

工商银行持续发挥技术创新引领作用,推进机器学习、知识图谱、隐私计算、网格计算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构建了智能化反诈能力(如图4),实现风险的精准识别、及时管控、主动防御,风险防控从“人控+机控”转向“机控+智控”,具备了跟诈骗分子正面技术对抗的能力,跑赢“断卡行动”同业竞争。

图4  工商银行智能模型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 工商银行智能模型体系

1.全链条应用智能模型。在业务办理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中深化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打造了“智能模型与专家模型双轮驱动”的模型体系,形成通用反诈模型与特定场景防控模型互为补充的多维度、立体化模型网络。突破计算能力瓶颈研发部署支持千万级并发访问的实时人工智能模型,对模型识别结果进行自动管控,将电诈风险识别、管控时效提升至毫秒级,有效压降了涉案笔数,缩短了涉案卡可使用周期,狠狠地打击了诈骗分子。

2.深挖涉案关联关系。电信网络诈骗组织性、团伙性发展让关联关系更加隐秘。利用知识图谱在社区挖掘、关联关系分析上的先天优势,构建百亿级反诈知识图谱。应用知识图谱强大的知识表达能力和对知识关联关系推理能力,整合不同业务场景诈骗线索,识别客户、账户等维度的资金流显性关联关系和其他隐性关联关系,深度挖掘欺诈团伙,识别潜在欺诈风险,及时有效切断风险传导链,实现对诈骗团伙以点带面的精准打击,产生规模化防控成效。

3.针对高精尖黑灰产专项打击。当前,金融黑灰产越来越多地使用最新的攻击技术,2023年以来,人脸识别技术面临的攻击威胁持续增高,AI换脸攻击成为当前最“高精尖”的攻击方式,包括基于定制ROM的视频替换和基于AI合成的人脸替换。针对黑客通过修改手机操作系统的底层代码,劫持摄像头驱动函数替换视频的难题,通过高维智能模型的深化应用找到了一条识别定制ROM进行人脸攻击对抗的新路径,截至目前已经识别数十款定制ROM,在手机银行的多个核心场景中应用取得良好效果。针对诈骗团伙通过AI算法替换原照片五官,进而伪造人脸,具有拟真程度高,单照片难以识别的特点,首创引入深度目标检测模型进行“五官”锁定、图向量预训练模型图片特征提取,构建AI换脸背景相似度识别模型,突破AI换脸难以识别的业界难题,实现开户AI仿造人脸攻击防御,准确率95%以上。

伴随着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不断加速,金融反诈治理也逐步进入深水区。工商银行将持续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紧紧围绕“五化”的发展转型思路,不断实践风控智能化、动能数字化,持续深化智能化技术在反欺诈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工商银行将进一步加大金融反诈治理力度,深度开展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链”的集中攻坚行动,擦亮“放心工行”金字招牌,履行大行责任担当,有效践行金融为民使命。

(此文刊发于《金融电子化》2024年5月上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