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上午,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盘锦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普湾经济区、建平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园区立足园区定位功能及特色优势,积极关心服务园区企业,保障和推动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部署、重要举措和阶段性成果等有关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阳市铁西区区长、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中德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赵永圣介绍,2023年沈阳经开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40.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46.8亿元,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跻身全国前15名。沈阳经开区坚持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企业、大抓园区,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核心区,特别是按照省企业大会精神,把企业发展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全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好服务、创造最优环境。

沈阳经开区坚持产业立区,加快建设以企业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促进企业集群式发展,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加快建设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等6大产业集群,沈鼓、机床等7个头部企业配套产业园和中关村、检验检测等12个特色产业园,实现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构建,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二是推进企业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投入近亿元资金支持企业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及市场化应用,携手企业扛起“大国重器”的使命担当。截至目前,获批国家和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51个,龙门式五轴铣镗加工中心等25个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维护国家产业安全贡献力量。三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提升,出台了技改项目投资补贴政策,按照10%对技改投资给予补贴,累计推进机车车辆厂等146个技改项目,总投资148亿元,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例如,特变实施技改后,产能提升24.5%,产品平均设计周期缩短20%,关键设备联网率达100%,运营成本下降22%,单位产品成本下降13%,产品不良率下降28%,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降低23%)。四是全力推动企业转型发展,鼓励区内企业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构建锂电池、氢能、风光电、储能和应用“4+1”新能源产业体系,支持66家规上新能源企业发展,加速推动远景科技等领军企业项目布局。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三生制药产值突破50亿元,高水平打造德生生物CDMO平台。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汉京、贺利氏、东大和泰等新材料项目加速推进。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推进智能工业数据解析与优化实验室、中国电信智算中心等项目建设。

盘锦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继宽介绍了服务华锦阿美等大项目上的具体举措。张继宽表示,企业和项目可以说是经开区发展的生命线,是经开区快速、高质量发展的保证,因此经开区始终把服务项目、加快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抓实工作举措,精准助企纾困,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速,确保项目顺利建设。针对重点项目经开区第一时间成立项目专班,建立日报告、周调度推进机制,通过集中办公与现场办公相结合、多部门联动、清单化管理等方式,限期破解“堵点难点”问题,为项目顺利落地夯实基础。项目全面开工后,持续做好全周期保姆式服务,管委会主要领导挂帅全程参与项目流程,全力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在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过程中,通过提前介入、容缺审查、告知承诺、并联审批等方式,加速审批进程。例如,华锦阿美项目涉及的消防审查工作。经开区的营商环境建设部采取提前介入、前置材料一次性告知等举措,并根据日常工作经验帮助企业梳理前置材料准备过程中所需注意事项,提升项目申报速度,为项目办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手续做好保障工作。同时对重点项目重点关注,选派优秀干部作为项目管家,为企业提供全周期、优质高效的助企服务。坚持“一切为了项目干,一切围绕项目转”,着重关注项目手续办理,建立项目手续办理“三清单”,清晰地展现出项目各阶段手续办理流程,邀请企业参加“三清单”培训,为企业答疑解惑,进一步提升企业手续办理效率。

此外,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经开区项目专班牵头,带领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等部门定期到企业开展实地调研、现场办公,全力满足项目实施所需的要素条件。比如,在华锦阿美项目建设前期,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部和鑫诚集团联合发力,多方调配土源、协调施工车辆,统筹编制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压缩施工期限,先后完成了多条道路、排水管线、供电线路建设等工程,第一时间满足项目开工条件,并同步推进项目燃气管网配套建设,全面保障项目用气需求。通过强化全方位的企业服务,保障了华锦阿美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自2023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32套装置已开工30套,累计完成投资83.9亿元,今年1-4月完成投资26.8亿元。

大连普湾经济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锡庆介绍,普湾经济区锚定“大连市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工作目标,围绕“一湾两岸七片区”发展布局,构建“343+X”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集群成势,为企业打造高质量发展空间。系统梳理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情况,编制《普湾经济区“一业一策”推进重点产业建圈串链行动方案》,进一步构筑产业链“生态圈”,不断完善激励政策,持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构建起产业特色鲜明、企业竞争力强、空间布局合理的区域性产业集群。狠抓中央及省、市惠企政策落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广泛汇集上级发改、科技、工信等领域惠企政策,抢抓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风口,颗粒化整理形成政策服务包,多形式、多层次、全覆盖加大企业培育和支持力度,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可享快享。

朝阳建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武国航介绍,朝阳建平经济开发区作为辽宁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示范区主战场和建平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已形成“一区三园”的规划布局和“一体两翼”发展模式,累计吸引入驻企业341家。为了壮大园区企业队伍,园区坚持打造辽宁开放合作的西门户和新增长极,抓住京津冀产业转移机遇,锚定节能环保材料、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农产品深加工4条“赛道”,全力招龙头、引项目、育企业。引进落地了洪海节能、鸿鑫科技、金风科技、菲哲石油装备等行业领军企业,顺运通、华凯、东鑫智能、依视康等科技创新企业,为园区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年初以来,已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22.4亿元。特别是我们始终坚持对园区中小企业的培育,创立产业引导基金作为企业发展加速器,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协调金融机构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贷款,实行定期走访制度上门解决企业难题,助力惠企政策充分释放、创新创业资源有效利用。随着合作交流日益频繁,创业氛围愈发浓厚,这里已经逐渐成为企业拓展北方市场的根据地,中小企业追求扩大升级的首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