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这把火烧到了她家的鸡窝,有视频博主跑到其老家拍鸡的视频,看起来荒诞不堪,可仍旧遵循的是此前热点事件的规律,并没有什么新颖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萍事件的火爆,又堪比近日南方多地的洪水。舆论凶猛如流水,只是却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拨。

一拨是相信和支持姜萍的,另一拨是质疑甚至认为她的数学才能造假的。如果说前两天两拨人的说法还比较克制,基本上还处于理性讨论的范围,这两天的情况则急转直下。

随着有专业领域的人士公开质疑姜萍的造假,两拨人的言辞渐渐变得激烈。于是乎,从围绕姜萍的争议,演变成对讨论双方家族成员的问候。

事情发展这一步,真假看起来已经不重要。因为这两拨人现在所坚守的,是各自内心的高地。

再进一步说,姜萍是真的有数学才能,或者是在他人协助下造假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相信和质疑两方的争辩,已经与各自内心相信的东西深度绑定。这时候质疑彼此,就相当于要推翻彼此心中的某种信仰架构。

在这种情况,争辩双方哪怕想尽一切办法,采用任何可能的手段,也要找到能力压对方的充足证据。

因为只要把对方驳倒,再踏上一万只脚让其永世不得翻身,那自己的信仰之塔才更加熠熠生辉。

形象一点说,如果说网上的每一次热点事件是一把火,不论事件如何变化,围观者渐渐散去后,火也就熄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姜萍这件事,两拨人如今还在继续往里面添油添柴。而且,双方给彼此扣的帽子越来越大。

相信姜萍有才能的人,前几天认为质疑的人是嫉妒姜萍的才能。再或者就是自己天赋平平,通过拼命做题考学才取得后来的成就,所以见不得姜萍这样的天才。

这种质疑虽说不好听,但基本上还处于正常范围。而最近相信的这拨人,明显给一部分质疑者扣上了更大的帽子

有支持的网友公开表示,质疑姜萍以及认为姜萍老师协助其造假的人是学阀。

啥意思呢,就是有人认为,当下中国的教育界已经变成了一潭死水,选拔和考试的制度已经僵化,所有学生的培养,都像是在流水线上填鸭,都得走常规的流程才能完成晋升,没有不拘一格选才,更不会突破限制选才。

就是说有支持姜萍的人认为,那些激烈反对的声音,都是通过当下教育体系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把持着教育界的方方面面,自然不会愿意看到像姜萍这样的另类破局人才出现。

说实话,这顶帽子扣得很大。但是,千万别认为被扣上帽子的一方无法反驳。转瞬之间,他们送给对方一顶更大的帽子。

质疑姜萍的人表示,那些相信和支持姜萍的普通人,陷入了某种癫狂的幻想,从而自嗨到不能自拔。因为这些人百分之九十以上不懂数学,有很多初中辍学,最高也无非是中专毕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好不容易在中专群体中出现一个数学天才,他们自然要将其供奉起来,不容他人质疑和评说。

此外,质疑者还认为,姜萍在整起事件中是懵懵懂懂的无辜者,操纵者是她背后的数学老师。甚至还有质疑者认为,这场比赛的主办方也参与了造假。

这便是质疑者送出来的终极大帽子,他们认为主办方之所以要造假和宣传姜萍这样的人才,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跟国家体系下的教育模式叫板。

就是说,一些私营团体,想通过各种方式打破教育界由国家掌控的局面,把自己的影响力乃至决策延伸到其中。到最后可以不断培养出自己体系下的人才,最终让这些群体给自己服务。

该说法听起来很宏大,但已经有阴谋论那个味道了。关键这不是假的,而是网上真有人这么说而且在讨论。

所以,支持和质疑的两拨人可谓半斤八两,他们送给对方的帽子都很大,已经远远超过人身攻击的范畴,就差点要说对方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了。

这样一种局面,姜萍在被媒体和大众围观之前,她自己恐怕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吧。

为什么两拨人彼此攻击会如此不遗余力呢?

有人觉得,两拨人是在各自捍卫彼此认可的观念。支持者相信,天才不会按部就班的出现,要有不拘一格的氛围,才能筛选出更多的天才。

质疑者则不认可这一点,他们更相信教育乃至成长,要遵循最大程度的体系培养才能完成。

当然,他们也并非完全不相信天才,而是认为天才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只有系统培养才是必然。孰是孰非,恐怕姜萍的热度完全退却,还是无法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

事已至此,当事人姜萍的声音反倒被埋没了。其实,舆论场本就是菜市场,嘈杂是一种常态,甚至于每次事件背后的嘈杂,都有了一个固定的模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再去看两拨人的声音,虽然音量都不低,可实际上就像潮起潮落的海水,有涨起来的瞬间,也有退潮的那一刻。

彼此扣的帽子是很大,可不代表这帽子就很重。换言之,姜萍的舆论热度发展到现在,依然遵循着过去固定不变的范式。

你要问接下来会怎么样,其实并不怎么样,想想此前的任何一个热点事件,有什么因为所以的逻辑结果吗?很多事情,说着说着就没有传播的动力了。就好比一阵强风,吹到最后也是什么都不剩。

姜萍还是姜萍,不管她有没有像两拨人说的那样,她仍在在中专,等着接下来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