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建海上森林项目“体验官”

吴玉婷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环球商务管理专业大二在读

嘿!朋友!

你见过红树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但说来惭愧,广东作为中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的省份,在此之前,我从未见过红树林,也没听过它——更别提亲自下滩涂、满身泥,在镜头面前向大家侃侃而谈“下地”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滩涂上来后,双手粘满泥

但这一次,跟随着红树林基金会(MCF)的脚步,我来到了泉州。作为一个普通探访者,目睹了一场绿意蔓延的“浪漫”。

嗯,请听我细细讲述......

2024年6月4号下午两点,我已抵达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洛江片区。行李箱在车上,人还恍惚着,脚已经实实在在踩在这片“触感特别”的土地。它有它专属的名字:

滩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阴天滩涂地的照片,吴玉婷摄)

老实说,实景和我想的有所出入。看到滩涂上红树生长的照片,你也会有点疑惑吧?毕竟开头看到的短片,树是那么的美,绿意是那么的纯粹。磅礴的景色,扑面而来的生命力,光站在那里,心境都变得豁然开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距离感受泉州的红树林

但,亲爱的朋友

你可曾留意?

滩涂上的这片“贫瘠“,放眼望去,遍地灰泥。但这成片的泥灰色中,掺杂着星星点点的“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滩涂上的红树苗

放大照片,滩涂上种满了红树苗。尽管枝叶还稀疏着。但走近看,这鲜嫩的绿色已足以让人心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大看看

MCF负责泉州湾红树林修复的工作人员和我说,MCF和诸多高校有合作,会定期与专业的老师开展监测。监测得到的结果可以用来优化红树林的修复方案。

“我看这一片的树苗都很矮,是最近才开始种的吗?”我看着面前的红树苗问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MCF的工作人员们行走在红树苗之间

“对,去年才种的。项目是2023年开展的,但其实MCF之前就已经参与到泉州湾的红树林湿地保护工作。当时这里还没有红树,这一片看过去全是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在2022年清除完毕后,去年6月在绿色家居减碳红力计划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开启了泉州湾红树林修复工作,种下了这一批红树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片土地曾被互米花草覆盖

当时听完她的回答,我是很惊讶的。尽管在红树林保护和修复的领域我才刚“入门”。但在来泉州实地探访前,我也做过基本的功课,清楚地知道这块滨海湿地的“敌人”——互花米草,有多难缠。即使大规模清理后,也极容易复发。

MCF主要采用了“生物替代”和“物理防治”结合的方法,双管齐下。通过种植红树林抑制互花米草的复发,从而实现最终“以红树林为主体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打造众多生物繁衍栖息的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所以项目从去年开始,在互花米草清理完后,把这一片都种上了?”我好奇地问,“这边是修复了376亩,种了25万株树苗?”

“是的!”她回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望无垠的红树苗

我诧异于数目之大,确认了好几次,震惊后只余感慨。

修复的621.78亩红树林,分别坐落在泉州湾的洛江、丰泽和晋江段。不到一年的时间,MCF累计种下约80万株树苗。从岸边远远望去,在这片绿色幼苗的身上,我已窥见未来海岸卫士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丰泽区红树林修复对比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丰泽200亩修复地、以及洛江376亩修复地的石碑

就在我以为项目只负责红树林湿地修复时,MCF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她们还开展湿地教育工作,招募并培养泉州湾“湿地守护星”,开展湿地讲解,湿地导赏等科普活动。编写《丝绸之路的海上森林 - 自然教育活动手册》等教材,从而来进一步扩大湿地教育的宣传。

短短一年时间,竟可以完成这么多事,影响到这么多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趁着渴望继续了解的这股劲儿,第二天,我来到了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科普馆门口,碰到了泉州湾的一位“湿地守护星”。

出乎意料的是,她也还是个大学生。与年轻面孔形成反差的,是她丰富的知识储备。在展馆所有的区域,她都能把红树林湿地的故事娓娓道来。在镜头清晰的记录下,那一刻,青年参与湿地保护的责任和担当具象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普展馆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观过程讲解图片

我从她身上,看到了成百上千个青年参与湿地修复与科普的缩影。在项目开展的这一年里,MCF在泉州培养了40名本地中小学生老师、58名泉州湿地守护星,开展了30余次湿地教育活动,参与活动人数累计超过15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泉州湿地守护星培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小学教师带学生走进湿地

此外,MCF还开展了“爱鸟周自然笔记”、世界湿地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在过去一年里,现场参与湿地科普活动影响人数超过8000人,通过媒体宣传报道影响人数超过2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MCF在泉州开展湿地教育取得的成果

更让我触动的是,组织这一系列活动的MCF,本身就是一支“青年主力军”!据统计,MCF近70%的在职人员都是青年。每个人各司其职,在自己负责的板块全力以赴,用行动诠释了——“人与湿地,生生不息”的愿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金会成员大合照

在参观完科普馆的下午,我得到了深入滩涂的机会。

人生第一次下滩涂,献给泉州湾保护区的丰泽片区,这也是MCF修复另外200.6亩红树林的所在地。

但下滩涂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

在岸上看着“温和”,“平平无奇”。但当脚真正踩上去,泥牢牢吸附,在众多个浅坑中不可避免地下陷,我才意识到,下滩涂这件事,本就不容易。

有多不容易呢?请看下方视频:

 多年以后,我将回想起被MCF带去看红树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多年以后,我将回想起被MCF带去看红树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轻装上阵,在滩涂地走的每一步都费力。更别提在滩涂地里,靠着一双手和一把铲子种植红树。对我来说,这只是新奇且艰难的两个小时。但对于MCF的工作人员而言,这是他们每次下滩涂都会面临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只有它们能在这片滩涂上畅行无阻了吧

MCF工作人员告诉我,在丰泽片区种下近55万棵红树苗并完成基础的红树林修复后,她们和高校监测团队的老师们开展合作,定期进行生态监测、资源调查。在这过程中,如果发现害虫啃噬红树苗的情况,需要及时跟进。并根据害虫的种类,有针对性地开展病虫害防治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束后,在回酒店的路上,我陷入沉思。

三天的旅程,交替着“惊喜与惊吓,新奇与枯燥”。心情起伏着,心境波澜着。不变的,是对这群人“坚守”的感慨。

很难想象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里,能看到这么一群慢下来,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的人除了红树林基金会作为串联起整张大网中的一个重要连接点;我还看到了高校监测团队的老师和同学们的努力;日复一日,坚持巡逻红树林保护区的巡护员们的心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巡护工作

MCF把这些不同身份的人聚集在一起,让社会多方参与治理。共同守护着泉州湾这一片片红树林茁壮成长。

心怀赤诚,修复一片片红树林湿地。在当今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等气候危机下,有一句话很应景——“世界破破烂烂,但万幸,总有人缝缝补补”。

最后,感谢淘宝·天猫家享生活行业、阿里巴巴公益和爱心商家们的支持,资助项目顺利推进,让我得以在今年今月,赴泉州之约,见证一群人建造的——万古长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