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兰妈谈育儿

网上刷到一个视频:如果90后当了婆婆,是怎么样的

主打的就是:

“吃饭点外卖”
“孩子你们爱生不生,只要不让我带孩子就行”
“生了孩子就去月子中心,我可以出钱,但就是伺候不了”
“过年你们爱去哪过就去哪,我就想睡到自然醒”

搞笑的段子,虽然说是给大家带来乐趣的,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假如90后当婆婆了,是以这种心态和儿子儿媳相处,那至少可以省了育儿、和生活的两大麻烦

想想我们身边争来争去的婆媳关系、家庭矛盾,根源就在孩子谁带、怎么带,还有“我的事你凭什么干涉”的内心不满

矛盾也是由“管太多”引起的

可事实上,“管太多”这个底层逻辑,也是适用于所有关系相处的

成年人之间如此,家长和孩子之间也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拿一辅导孩子写作业就鸡飞狗跳来说吧

前段时间,女儿一个同学的妈妈向班主任求助

她说:

“老师,我实在是管不了这孩子了,每天写作业到深夜十来点,我催他还不耐烦,教他写也不乐意,一直在那故意磨蹭,非要把我气死不可”

听完妈妈的描述,老师把孩子叫到办公室了解情况

可在孩子那听到的说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孩子说:

“我也不想那样呀,可是老妈真的很烦人,我说题不会做,拿去让她教我吧,没教两遍就一直问我听懂没有,我回答没听懂,她就骂我笨得跟猪一样,我回答听懂了吧,她不骂人了,可题我还是不会做呀”

老师听完这些也瞬间一目了然了,她告诉妈妈:“孩子回家后只管给他规定个时间写好作业就行了,关于写得怎么样、写了多少,批改作业是我们老师的事”

果然,听了老师的建议,妈妈把辅导作业的完美程度降低后,她和孩子的关系就不再那么水火不容

可见,家长之所以一辅导孩子作业就鸡飞狗跳,那也是没有弄清楚“管太多”这个底层逻辑

如果我们能带着这个底层逻辑,从以下方面重新去看待孩子的学习与成长,那效果就会大有不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当孩子不会做题时

告诉TA:“有不会写是正常的”

有位妈妈曾告诉我:

“我们辅导孩子写作业容易生气的原因,从来都不是因为孩子不会做题而暴躁,主要是他们的学习态度让人生气抓狂”

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孩子的学习态度总是不在状态呢

听另一个妈妈回忆她儿子写作业的场景

那天,老师额外布置了描写熊猫特征的小作文

这让一向视作文为老大难的儿子开始抓耳挠腮了,他一会儿扣扣指甲,一会儿又玩玩手里的笔帽

妈妈看到这一幕,气极了,觉得如此态度能写好作文才怪了

于是,她一脸严肃地看着儿子开启了嘴碎模式

不是吐槽孩子本身就比别人差,就是责怪一点都不知道努力,只有做学渣的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话落在孩子的心里肯定是不好受了,低着头闷闷不乐地开始落笔写字,遇到思路打不开的地方还问一嘴:“妈妈,大熊猫的尾巴是什么颜色”

妈妈听后,更觉得儿子是懒于思考了,她气急败坏地责问:“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得着问我吗?”

儿子回答说:“我又没有见过真正的大熊猫,我哪知道它尾巴长什么颜色”

是呀,没有见过的东西如何绘声绘色地描写,又如何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呢

所以,任何时候态度即是答案,也是我们和孩子有效相处的关键

不想孩子每逢写作业的时候就鸡飞狗跳,那我们就要从态度方面理清问题了

告诉孩子:“没事,遇到不会做的题是很正常的,正是因为你不会,所以我们才要学习”

一句因为、和所以,就可以很好地把孩子往“不会就学习”的正道上引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当孩子遇难退缩时

告诉TA:“这是证明你的机会”

有人把辅导孩子作业比喻成一个无底洞,时常让人感到心力交瘁、不知道如何下手

家长都如此,何况是孩子呢

有一个朋友,每次辅导她女儿写作业时脾气都格外暴躁

不是在抓孩子偷懒不写作业的路上,就是正在吼得嗓子冒烟

有好几次,你看着孩子在低着头写作业,可凑近一看,她居然在数题目一共有多少个字,一页纸能不能把作业都写完

等到好不容易磨蹭好了,开始写作业时,时间已经过了一半

至于慢速数题目有多少个字、和快速写答案的结果,看看犹如鬼画符一般的字迹就知道了大概

气急败坏的情况下,朋友直接吼着说:“重写,写不完不准睡觉,写不好也要一直重写”

一听说要重写,孩子马上就不乐意了,嘴里一个劲地说:“凭什么,我就不写”,手里还发泄地对妈妈又捶又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现惩罚不起效果后,妈妈打算用孩子最喜欢的自行车作为交换条件

她说:“如果你能好好完成作业,期末每一科分数能在90分以上,我就买一辆自行车送给你’

女孩听后有些心动,但又问了一句“只有一科行吗”,妈妈回答说:“不行”

女孩又马上泄气说:“那算了,我不要自行车”

如此,本身就急躁的朋友更加情绪化了

可看着一批评比自己还厉害的反抗,她也陷入了深深的无奈、与无助中

后来,当情绪平稳下来再次跟女儿心平气静地沟通时,女儿才慢慢吐露心声说:

“你根本就不晓得我学习有多累,每天在学校压力也很大的”
“我也想考高分,我也想好好学习,可是每次学进去的知识从这只耳朵进去,又从那只耳朵出去了”

是呀,遇到困难就退缩、累了就想歇歇,这才是符合人心的常态

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重新认知辅导作业的底层逻辑,把它化作理解和包容的力量慢慢感化孩子

与此同时,在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我们也要明确告诉他们:

别害怕,困难不是用来否决和打击你的,这恰恰是证明自己的一次机会,就像是爬山一样,站在山底:“会害怕爬不到山顶”,爬到山顶后又开始喜悦:“原来我真的可以做得到”

鼓励的力量,也是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当孩子偷懒不想写时

告诉TA:自己的问题自己承担

有一种孩子叫作“一写作业就犯困”、“一去玩就立马来精神了”

兰妈的大女儿就是这样比较难管的性格,天生反骨还常常带着让人捉摸不透的小聪明

学习方面,知道每天回家要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她不动声色地把不想写的作业落在学校

还借口说:“不小心放在学校忘拿了”

生活方面,和妹妹争宠也是无所不用其极,妹妹快要读小学了,就提前入手一块电话手表方便联系,姐姐看到后就连忙把自己的那块手表拿来说:“你看,我的手表都变成这样了”

定睛一看,哪里都是好好的,只不过是表壳看起来有些瑕疵和磨损

关于这些小聪明,以前总觉得无关大雅,也没有特别在意

直到有一次,女儿为了得到奶奶的“一百块奖励”,开始给自己做“假成绩”,我才意识到问题背后竟悄悄上升到人品层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女儿身上的懒、和小聪明,我试过很多方法,也走过一些弯路,最终在不断的经验总结中发现,原来孩子偷懒的真相背后就是家长太勤快了

我问她:“你为什么回家不着急写作业”,她说:“反正老师也不检查”

我问她:“你睡那么晚,第二天起不来床怎么办”,她说:“怕什么,不是有你和奶奶喊我嘛”

这就是典型的责任心缺乏,整治方法也是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问题需要自己承担”

比如,回家不好好写作业,我就给全家立个规矩:“到了晚21:00就要关灯睡觉,没做完的工作第二天去公司自己想办法,没写完的作业也第二天到学校自己跟老师交差”

又或者,早上赖床不肯上学,我会尊重地说:“好吧,你可以多睡会,但是不管多晚,妈妈待会儿还是会把你送到学校去,那个时候你就要自己去跟门卫沟通,还要顶着全班目光走向座位”

每次一听到这里,还想闹情绪的想法就烂在肚子里了

这就是培养孩子责任意识、和行为意识的底层逻辑,父母不管,孩子才能真正习得自主自强的本领

而恩威并施,是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良药,更是辅导作业里必不可少的成长要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当孩子拖拉磨蹭时

告诉TA:“你要做好时间规划”

孩子越催越反抗、越纠正越摆烂不学了,这样的孩子您见过多少呢

女儿班里有个男生叫凯凯,是一个学习总是“慢半拍”的孩子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妈妈无奈之下只好把孩子送到补习班补课

在补习班里凯凯妈妈还遇到了几个同病相怜的家长,她们聊起孩子的磨蹭、拖延时,没想那些磨蹭孩子都有一个通病

那就是把时间都浪费在情绪对抗上了

凯凯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每天从学校延迟课结束后,差不多六点多一点就回到家里了

明明作业也没有很多,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要磨蹭到晚上十来点还没写完

有一次,妈妈特意观察凯凯的写作业状态,结果发现孩子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会儿写几行作文,一会放下没有写完的作文,又去做数学课课练,英语试卷

等到喊睡觉休息时,一看作业没有一门学科是完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把这件事反馈给学校老师,老师告诉她:“这就是典型的时间观念缺乏,没有时间规划概念也就没有了前进动力

如果家长再针对孩子的行为催一催、挑一挑毛病,那孩子的心里就会不服气,更多的时候和心思也都用在情绪反抗上了

仔细回想事实,还确实如此

每次陪在孩子身边辅导作业时,但凡孩子有一点问题就忍不住纠正,之后又会毫无意外地陷入唇舌之争

事实上,这样的情绪对抗是毫无意义的,还会让亲子关系变得愈加恶劣

与其如此,不如把时间交给孩子自己规划

最好是手绘一个时间计划表,哪个时间段做哪些作业,每一科作业需要用时多长时间,在对应的规划标识和时间概念影响下,孩子自主意识、包括写作业的效率都会跟着随之提升

所以,辅导孩子写作业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底层逻辑是什么

当我们能带着理解和尊重去重新看待孩子的学习时,就会慢慢明白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

也只有把时间交给孩子、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才能避免很多没必要的焦虑压力

接着,如果再多一点耐心等待孩子优秀,多一些慧眼表扬孩子的进步,你会发现我们的孩子其实也很棒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关于辅导作业需要先弄清楚底层逻辑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