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国“星际客机”首飞本该是一次令人振奋的里程碑事件,但事与愿违,这艘飞船不仅问题频出,如今甚至还危及宇航员生命安全。

因此,美国执意发射的决定引发各方质疑,究竟是怎样的故障,能够让这艘耗资巨大的飞船陷入困境?宇航员又将面临怎样的生死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
中国经济网:波音“星际客机”飞船返回地球时间再被推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音执意发射飞船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对于美国“星际客机”来说开头似乎比“难”更难。

这艘由NASA和波音公司联合研制的新一代载人飞船,原计划于2017年首飞,却因种种原因拖延了7年之久。

在这期间,它经历了两次无人飞行测试,花费近6亿美元,但问题仍然接踵而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2023年6月,“星际客机”终于迎来了首飞的机会,但就在发射前两小时,工程师检测到飞船存在氦气泄露问题。

按理说,这种问题应该立即停止发射并彻底排查原因,但NASA却认为泄露量在可接受范围内,不会影响飞行安全,于是他们决定按计划发射。

然而,NASA的乐观很快就被打脸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际客机”虽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但它在飞行过程中,宇航员发现了更多的氦气泄露点,这些泄露导致推进系统部分装置失灵,飞船的飞行存在极大风险。

原本飞船在太空突遭泄露就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毕竟上面还有2名宇航员,但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面对接连出现的故障,NASA的处理方式令人费解。

要知道,航天器发射前出现任何异常情况都应该及时停止发射,排除故障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一次NASA却执意要发射,哪怕问题已经出现,这种做法不禁让人怀疑NASA是否为了赶工期不惜忽视飞行安全?

事实上,在“星际客机”的研制过程中,波音公司就多次面临技术难题和进度延误。

作为NASA的合作伙伴,波音承担了大部分研制费用,但同时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一旦项目延期,就意味着成本的进一步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波音近年来在其他项目上也出现了较多问题,因而亏损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波音是否存在为赶进度而降低安全标准的情况?

从“星际客机”首飞的种种问题来看,美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似乎正面临严峻的考验。

考验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技术难题频出、进度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安全意识淡薄、管理存在漏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星际客机”的后续飞行,同时也将给美国航天事业的未来蒙上阴影。

对于NASA和波音来说,“星际客机”首飞的教训是深刻的,他们必须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扎稳打地推进项目进展。

毕竟,航天事业容不得半点马虎,宇航员的生命安全更是高于一切,那么如今既然最坏的打算已经发生了,美国又打算怎样弥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白玉京:波音的尴尬,从大气层内到了大气层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宇航员艰难的回家之路

“星际客机”首飞过程中,最令人担忧的问题莫过于反复出现的氦气泄露,这种泄露问题不仅影响了飞船的正常运行,更是对宇航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早在发射前,工程师就检测到“星际客机”存在少量氦气泄露,但NASA认为泄露量在可控范围内,不会影响发射安全。

然而,当飞船进入轨道后,宇航员却发现了两处新的氦气泄露点,这意味着泄漏问题比预想的还要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令人不安的是,氦气泄露导致推进系统部分装置失灵,宇航员不得不手动控制飞船,太空中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酿成大祸,因此,宇航员面临的风险可想而知。

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宇航员返回地球的时间也一再推迟。

之前,他们的原计划是在6月14日返回,但NASA不得不将其推迟至不早于6月26日。

信息来源:
北青网:波音“星际客机”飞船返回时间被推迟至6月26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最坏的打算到目前已经结束了,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更坏的情况出现了,在对接空间站时,工程师又发现了氧化剂分离阀故障,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两名宇航员的生死安危,成为了此次事故最受关注的焦点。

他们不仅要应对飞船的种种故障,还要面临返回地球的重重困难,氦气泄露问题可能会影响飞船再入大气层时的制动,而这正是整个返回过程中最危险的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NASA来说,如何确保宇航员安全返回是一个两难的抉择,让宇航员继续驾驶有故障的飞船返回,无疑是在拿他们的生命冒险。

但如果让他们长时间滞留在太空,补给和生命维持系统又能支撑多久呢?

更令人不安的是,事后调查发现,氦气泄露源于推进系统输送管道的密封件问题,这种问题本应在地面测试中被发现和解决,但NASA和波音却似乎对此视而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际客机”的氦气泄露问题,再次凸显了美国载人航天工程面临的严峻挑战。

目前,对于NASA和波音来说,确保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应该是第一位的。

他们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彻底反思和改进现有的技术和管理体系,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美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广大公众而言,我们也要对航天事业保持理性和警惕。

探索太空固然令人向往,但任何探索都不能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以安全为先,人类才能在浩瀚宇宙中走得更远。

虽然这件事看起来NASA的做法错的很低级、离谱,但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犯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
中国小康网:卫报:37年前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七名航天员遇难 最近又寻获残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航天事故频发

“星际客机”首飞的种种问题绝非孤立事件,纵观美国航天史,类似的事故屡见不鲜,这背后反映出美国航天工业管理体系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美国是世界航天强国,但也是航天事故大国。

从“挑战者号”到“哥伦比亚号”,从“火箭发动机熄火”到“货运飞船爆炸”,一系列事故的背后,无不暴露着美国出管理上的疏漏和缺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时爆炸,7名宇航员不幸遇难。

调查发现,工程师在发射前就发现了固体火箭推进器O型密封圈的缺陷,但NASA高层却强行要求发射。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时解体,同样导致7名宇航员丧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是发射时外置燃料箱的隔热泡沫脱落,击穿了左翼前缘,但NASA却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置。

这些惨痛的教训无不反映出NASA在安全管理上的失职,他们似乎更看重发射进度和成本控制,而忽视了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和预防。

除了NASA自身的问题,美国航天工业的管理体系也存在诸多漏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天器的研制涉及众多环节,从设计、制造到测试的每一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但在实际操作中,美国在各环节的衔接和协调却常常出现问题,比如责任界定不清、信息沟通不畅等,最终酿成大祸。

以“星际客机”为例,它是NASA和波音公司合作研制的产物,但在研制过程中,双方在技术标准、进度要求等方面存在分歧,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这导致了飞船在设计和制造上的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测试阶段又没能被及时发现和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令人不安的是,一些重大问题还存在瞒报和隐瞒的情况。

据媒体披露,波音公司在“星际客机”研制过程中就曾隐瞒推进剂阀门故障等问题,没有及时上报给NASA。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基本的诚信原则,更是给飞行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种事实表明,美国航天工业的管理体系需要改革和完善,一方面要加强对航天器研制全过程的监管,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和安全预警机制。

另一方面要促进NASA与商业公司之间的紧密合作,建立透明、高效的信息共享和问题协调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当然,至于怎么管理、怎么合作这都是美国内部的事情,毕竟他们一向“狂大”惯了。

我们的好心提醒,他们也未必放在眼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ASA能否吸取教训?

“星际客机”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NASA必须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

回顾历史,NASA曾经创造了无数辉煌,从“阿波罗计划”到“航天飞机”,从“哈勃望远镜”到“火星探测车”。

一个个里程碑见证了人类探索宇宙的不懈努力,但与此同时,一次次惨痛的失败也警示我们太空探索绝非儿戏,稍有闪失就可能酿成大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的悲剧让NASA付出了惨重的代价,14位宇航员的生命换来了航天器设计和管理流程的改进。

但“星际客机”事件表明这些教训并没有被完全吸收和落实,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管理漏洞依然明显。

NASA应该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救援机制,太空探索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任何意外情况都可能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宇航员在太空中遇险,地面指挥中心必须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并启动应急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宇航员的安全。

更重要的是NASA需要在全体员工中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每一个参与航天项目的人,都要把宇航员的生命安全放在心上。

这意味着,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秉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不能有任何侥幸和懈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际客机”首飞的种种问题,再次将美国航天事业推到了风口浪尖。

从氦气泄露到推进系统故障,从管理疏漏到安全隐患,这一系列问题暴露出美国航天工业在技术和管理上的诸多短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美国一开始漫不经心的态度,如今引起了“熊熊大火”,不知道他们若是提前预见了今日的困境,NASA和波音还不会坚持发射“星际客机”。

不得不说,美国这次的行为完全没有把宇航员的生命放在心里,似乎在他们心里,宇航员也只是“实验”的一部分。

希望美国能够明白,航天发展需要尊重,更应该要尊重每一位愿意为航天站出来的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