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从波音公司的“星际客机”接二连三的传出泄露问题后,世界上不少人的目光都盯在了这件事上,包括英国。

英国媒体《每日邮报》独家披露了关于波音飞船目前的困境,根据披露内容表示:

国际空站目前倒是食品充足,但却出现了燃料不足的情况,因此,波音飞船必须在45天内离开国际空间站,否则将无法返回地球。

可以看出,星际客机如今已经到了“生死一线”的困境,那么,美国对此究竟是怎么打算的?两名宇航员又该怎么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网:波音飞船载人首飞不断推迟惹众怒,美媒集中批评安全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音飞船陷入绝境

众所周知,美国波音公司的飞船“星际客机“在发射前就发现了氦气泄露的问题,但波音公司和NASA仍然决定强行发射。

结果可想而知,飞船在对接过程中28个推进器中有5个出现了故障,因此,飞船原定的自动对接程序被迫改为人工操控。

好不容易对接成功后,大家虽然能够暂时松一口气,但问题并没有就此结束,飞船在国际空间站上遭遇了多次氦气泄漏和发动机故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氦气可不是普通的气体,它是飞船发动机燃料和氧化剂的压力源。

如果氦气泄漏超过阈值,发动机的推力就会不足甚至无法启动,这对于飞船的返回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更糟糕的是,波音飞船最多只能在国际空间站停靠45天,如果泄漏问题无法解决,飞船将无法安全返回地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届时,两名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他们虽然有充足的食物,但如果燃料耗尽,他们将永远地留在太空中。

波音公司对此次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航空航天巨头,波音公司理应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安全文化。

据媒体报道,早在飞船发射前就有“吹哨人”向NASA和波音公司发出警告,他们强烈建议不要进行第二次发射,因为存在灾难性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NASA和波音公司对警告不闻不问,他们一意孤行的坚持最终让自己引火上身,给自己找了一系列的麻烦,从这次事件来看,NASA在监管上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足。

这场太空危机不仅仅是波音公司和NASA的问题,更是整个商业航天行业的一个警示,随着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涉足太空领域,安全和质量问题必须得到更多的重视。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在这次事件中意外地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作为波音星际航线飞船的竞争对手,SpaceX的载人“龙”飞船在各方面都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NASA决定派遣飞船执行救援任务,SpaceX的“龙”飞船无疑是最佳选择,这不仅是对“龙”飞船性能和可靠性的认可,同时也将成为SpaceX的一次绝佳的“活广告”。

现如今,对于身陷太空的两名宇航员来说,救援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目前,国际空间站上的食品还够他们维持一段时间,但燃料的短缺却成为了最大的隐患,如果救援行动不能及时展开,他们将面临返回地球的重重困难。

那么,这件事最终美国方面究竟会选择怎么解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
环球网:美媒:波音“星际客机”飞船返航时间又推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返回时间一再推迟

对于身处国际空间站的两名宇航员来说,返回地球的日期似乎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原本星际客机飞船预计在6月14日返回,可如今这个返回时间已经一再推迟,因此,返回时间变得越来越不确定。

根据官方公布的消息所称,这两名宇航员是布奇·威尔莫尔和苏妮·威廉姆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搭乘波音星际航线飞船来到国际空间站,原计划执行为期一周的任务,然而,由于飞船的种种问题,他们的太空之旅已经不得不延长了数周。

据悉,波音公司正在全力解决飞船的燃料泄漏问题,但进展并不顺利,工程师们日夜奋战试图找出泄漏的根源,但每次测试都无法完全排除故障。

与此同时,飞船的停靠时间也在不断消耗,留给宇航员们的时间越来越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两位宇航员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作为经验丰富的宇航员,他们深知太空任务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但长时间的太空停留,加上返回日期的一再推迟,难免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影响。

幸运的是国际空间站上的食品还算充足,根据英国媒体《每日邮报》的独家报道,他们披露了如今波音飞船所面临的窘境。

根据英媒报道:“国际空间站上并没有因为多了两位宇航员而食品不足,但却出现了燃料不足的情况,波音飞船必须在45天内离开国际空间站,否则将无法返回地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以飞船目前的境况来看,两名宇航员并没有太多的时间。

随着返回日期的一再推迟,外界对波音公司的质疑之声也越来越高,作为NASA的商业航天合作伙伴,波音公司承担着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运输服务的重任。

有航天专家指出,波音公司在飞船设计和测试方面存在缺陷,对风险的评估和应对也不够充分,这次事件无疑会对波音公司的声誉造成重大打击,同时也让人对其能否胜任商业航天任务产生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太空危机再次凸显了航天事业的风险和挑战,不过这个挑战与风险似乎是美国波音和NASA自己“找的”?

目前,他们究竟决定怎么接两位宇航员回家还没有具体的回应,但不少人却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在波音的衬托下,似乎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那么,这又是从何而说的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航天界“鸽王”首次载人飞行,“星际客机”与波音军工之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paceX或成最大赢家

在波音公司的星际航线飞船陷入困境之际,马斯克的SpaceX公司似乎成为了这场太空危机中最大的赢家。

作为美国商业航天的另一个重要玩家,SpaceX的载人“龙”飞船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都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据航天业内人士透露,如果NASA决定派遣飞船执行救援任务,SpaceX的“龙”飞船无疑将是最佳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波音飞船相比,“龙”飞船在设计和测试方面都更加完善,不仅如此,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事实上,SpaceX在过去几年中已经成功完成了多次载人飞行任务,他们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了多批宇航员。

其载人“龙”飞船采用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如自主对接、触屏控制等,这个技术大大提高了飞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重要的是SpaceX在发射和回收火箭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所研造的可重复使用的猎鹰9号火箭已经成功完成了数十次发射和回收,大大降低了航天发射的成本。

这种低成本、高可靠的发射方式,无疑为SpaceX在商业航天领域赢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

相比之下,波音公司在商业航天领域的表现就相形见绌了,尽管波音公司拥有悠久的航天历史和雄厚的技术实力,但在星际航线飞船的研制过程中却频频出现问题和延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仅影响了NASA的航天计划,同时也让人对波音公司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产生了质疑。

如果SpaceX能够成功执行这次救援任务,无疑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商业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不仅是对SpaceX技术实力的认可,也将成为其开拓商业航天市场的一个重要机遇。

要知道,随着国际空间站时代的结束,各国都在加紧布局下一代空间站和月球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NASA已经提出了“阿尔忒弥斯计划”,他们计划在月球轨道建立“门户划”空间站,而我们与俄罗斯等国也都在积极推进自己的月球探测计划。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航天公司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可以为政府航天项目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射和运输服务,也可以独立开展商业航天任务,如太空旅游、卫星发射等。

SpaceX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该公司的星链计划旨在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而太空旅游项目也已经吸引了大量的潜在客户。

相比之下,波音公司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布局就显得有些滞后了,可以看出,波音这原本急功近利的行径,却无意间把自己的路堵得更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全是航天的生命线

这场太空危机再次凸显了安全在航天事业中的重要性,航天安全不仅关乎宇航员的生命,自然也关系到整个航天事业的兴衰成败。

无论是政府主导的航天项目还是商业航天公司的独立任务,安全都必须始终放在第一位,然而随着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相比政府航天机构,商业航天公司在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往往存在更多的漏洞和不足,成本压力、进度要求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公司在安全方面有所松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近年来商业航天领域的安全事故频发,从火箭发射失败到航天器在轨故障,再到这次波音飞船的燃料泄漏,无不暴露出商业航天在安全方面的短板。

目前,美国商业航天领域的监管主要依赖于FAA(联邦航空管理局),但其监管重点主要在航天器的发射和再入方面,对在轨运行的安全监管还比较薄弱。

而NASA作为政府航天机构,虽然对商业航天公司有一定的监管和要求,但在执行中也存在不少漏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商业航天公司来说,安全文化的建设也至关重要,公司高层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并将安全视为公司发展的生命线。

对于政府监管机构来说,美国航天方面则要加快完善商业航天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明确监管职责和权限、加大监管力度和频次。

同时,NASA也要加强与商业航天公司的沟通协调,建立常态化的安全信息共享和问题整改机制,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这次事件也反映出国际航天安全合作的重要性,航天安全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需要各国航天机构和商业航天公司的通力合作。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享安全技术和经验、建立航天安全国际标准和规范才能更好地应对航天安全挑战,维护全球航天活动的安全与秩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从波音的一意孤行再到如今两名宇航员被困太空,不得不说,美国的航天管理存在巨大的漏洞和管理规范。

原本大家都可以避免这个困境的发生,但波音和MASA之前毫不在乎的态度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另外,这也从侧面突出了美国在太空发展上面的“好胜心”,谁不知道他们自从看着中国的航天发展一步步壮大,开始心急如焚。

可如今这样不顾航天员生命的胡闹玩法,真的是将美国的虚伪体现的淋漓尽致,不管如何,还是希望两名无辜的宇航员能够平安归来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