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焦点访谈:区域经济新格局 必须作答的时代命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焦点访谈:区域经济新格局 必须作答的时代命题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治国如弈棋,既要谋局更要谋势。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世所罕见。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5日,一条超级高铁环线开通,从上海出发,途经长三角19个站点之后又回到上海。这条大环线让小城市与大城市间的联系更便捷、更紧密。

不仅有超级环线,还有“最长地铁”。前不久,有粤港澳大湾区“最长地铁”之称的一条交通动脉贯通运营,它由多条城际铁路组成,横跨广州、佛山、肇庆、东莞、惠州五座城市,全线实现公交化运营。城铁地铁化,同城化效应也更明显。

无论是画成圈还是连成线,从根本上讲都是要助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周毅仁:“交通设施对区域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过去讲要致富先修路,交通设施适当超前建设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党的二十大以来,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第8场聚焦区域发展战略的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主题涵盖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等。

周毅仁:“区域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要追求共同富裕,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总书记高度重视区域发展,连续召开了若干次区域座谈会,不断谋划各个地区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特定的区域发展任务,我国区域战略重点与规划重心多次调整和演变,逐渐形成了二十世纪末的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决策。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当时整个中西部地区都处在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通过在这些地区布局项目、建设重大工程,特别是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等等,较大程度上改善了这些地区的发展环境。但是限于当时发展理念上的局限性,更多还是聚焦于各个地方如何去缩小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发展过程中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破坏。也有一些地方,随着人口流出加剧,差距非但没有缩小,还进一步在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如何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如何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让各地区群众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董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那就是看基本公共服务是不是均等化、看基础设施的通达程度是不是比较均衡、再看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是不是大体相当。也就是说,赋予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更加丰富的内涵,同时也在衡量区域之间发展差距的时候,不再简单使用国内生产总值一个指标去衡量。”

实现各区域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既是当下区域协调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所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政策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杨开忠:“比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这是我们国家经济和人口最为集中、最为发达的地方,代表我们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第一梯队。所以这些地区的潜力优势能否发挥出来,对能否实现现代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总书记说把它们上升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因为长江经济带人口、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家40%左右,黄河流域对国家的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洞悉全局,才能精准落子。

区域协调发展,首先就是为了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土地面积超过21万平方公里,承载了超过1亿人口,多年来,一面是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突出,一面是京津周边地区过于“瘦弱”,呈现显著差距。京津冀发展的不均衡不协调,彼此的隔阂与分割,都明摆着。

杨开忠:“京津冀协调发展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北京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所以总书记2014年在北京召开座谈会的时候,就特别强调要疏解北京的一些非首都功能,要使首都功能更加升级,打造世界级的高精尖经济结构。因为京津冀这个地区是北方人口、经济、技术、人才各个方面最为集中的地方,是北方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所以把这个地区搞好,就能够更好去带动北方腹地的发展。”

协调之于京津冀是在经济、文化、民生、体制机制等多方面齐心协力一起向前。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邃思考,为这片广袤大地谋划了发展的无限可能。

区域协调发展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就来到了改革开放高地广东,他提出,希望广东联手港澳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周毅仁:“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一个整体来谋划发展,能更好地发挥内地跟香港、澳门各自独特的优势,来促进共同发展;另外香港、澳门也都面临发展瓶颈,比如澳门一业独大;香港也是如此,香港也地盘不大,实体经济比较薄弱。所以粤港澳大湾区,香港、澳门融入内地的发展,这实际上对保持香港、澳门的繁荣也是有巨大的好处。

从广州到深圳的珠三角地区,集聚大批从事互联网、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公司。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企业从全球范围内“引进来”更多技术与资金。港澳也不仅仅发挥“前店”作用,还可以作为桥梁沟通广东乃至整个内地与国际市场要素流通。

董煜:“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更加强调制度性开放。在这个区域相对来说,体制机制和港澳地区之间进一步衔接;相对来说,对外开放的水平也是比较高的。也就是说不同区域,赋予它的战略使命是不一样的,它们在发展当中路径各有特色。”

尊重客观规律,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这些区域重大战略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区域协调发展,也是为了生态安全、绿色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数中国人,都能脱口说出自己与长江的具体交集。长江流域不仅涉及地区多、牵涉面广、环境复杂多样,而且发展不均衡、生态环境“欠账”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资源要素流动面临各种阻碍。

董煜:“长江上游对于中国生态安全格局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破坏上中游的生态,对母亲河来说是不可承受的;对整个中国的生态格局来说,都会是一场灾难。”

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横贯东中西部,连接大江南北,只有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理,坚持共抓共治共享的思路,才能做好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董煜:“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了。总书记及时去调研、及时提出新的思路,实际上就是扭转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原有的做法,而是赋予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全新的使命。”

“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思路、制定举措、推进落实。”

两条母亲河、三大城市群、四大经济区,在全国一盘棋中遥相呼应。这是一盘着眼全局、纵横联动东西南北、统筹联通国内国际的发展大棋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毅仁:“在这样大的格局下面,如何更好因地制宜发挥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最终实现各个地区之间协调发展、怎么样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怎么样来提高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区域协调发展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区域协调发展,关乎统筹一域和全局、前沿和后方、发展和安全。精准把脉、深远谋划,映照出洞察一域、洞见全局的深谋远虑。“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发展的不平衡是普遍存在的,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解决问题。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也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路径。那么,如何下好区域协调发展这盘大棋?我们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