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讲堂获悉,眼科手术机器人研发商「衔微医疗」近日完成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百赢汇才基金领投、中喜基金(旗下中余同航基金)跟投。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团队建设、推进睑板腺设备和眼科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和临床注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机器人大讲堂了解,衔微医疗【全称:北京衔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眼科手术机器人及干眼症治疗、手持微型辅助机器人等创新设备和器械研发,致力于成为一家眼科创新型精准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 。

在核心团队方面,衔微医疗的核心成员均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发团队中硕博比例高达70%,其中首席科学家杨洋教授更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机械设计与控制研究室的杰出博士导师。杨洋教授领导的团队在眼科机器人领域已经深耕十多年,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技术研发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衔微医疗核心团队也已经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超过30篇高水平SCI及EI论文,其部分研究成果在2020年被世界手术机器人权威专家联合撰写的《Handbook of Robotic and Image-Guided Surgery》(Elsevier出版社)所收录,成为国内唯一入选该手册的眼科手术机器人研发团队。

在技术创新方面,衔微医疗核心团队已申请眼科机器人与眼科智能器械方面的发明专利20余项,并成功获得授权15项,已在机械结构设计、机器人软硬件开发、控制算法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了完全自主研发,并掌握了包括先进机器人机构、精密驱动技术、微力感知技术、人工智能算法与先进控制技术等在内的全球领先平台型技术。这些技术的融合使得衔微医疗在精度控制和力反馈精度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在产品研发与业务拓展方面,衔微医疗核心技术根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致力于将前沿科技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

目前目前,衔微医疗精心规划了三条产品管线,以覆盖多元化的眼科治疗需求:

眼底显微手术机器人,精准执行视网膜下、视网膜血管的穿刺注药操作,为黄斑病变、视网膜血管堵塞等疾病提供有效治疗;微型手持辅助机器人,通过独特结构和算法,主动抑制医生手术时的手部抖动,极大提升撕视网膜增殖膜等复杂操作的精确性和安全性;睑板腺治疗设备,针对睑板腺堵塞引发的眼部不适,可有效缓解眼睛发干等症状。

同时,衔微医疗还在眼科术后姿态监控仪、眼底蛇形机械臂以及家用睑板腺治疗设备等领域进行了前瞻性研究,以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衔微医疗研发的眼科手术机器人已迭代至第三代,成为国内唯一实现三代迭代的眼科手术机器人,技术实力国内领先。该眼科手术机器人集成了先进的机器人机构、精密驱动技术、人工智能算法与先进控制等技术,从结构到算法均实现了完全自主研发。同时,得益于衔微医疗在机器人末端感知和精密制造等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该手术系统技术指标持续与世界一流水平保持同步,体积小巧,精度和稳定性均能满足大多数眼内微创手术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衔微医疗创新性开发的智能眼科手持辅助机器人,可无缝匹配眼科常用显微手术器械。该机器人能够精准感知医生的手部颤抖和操作力,实现颤抖补偿和微力控制,从而显著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可记录眼内微力和手部颤抖数据,为手术效果的评估提供定量支持,帮助医生不断优化手术技能。

据天眼查显示,在此前,衔微医疗已总计进行过3轮融资,获得伟豪控股、元和资本、北航天汇孵化器、丹麓资本、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等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

如需报道企业融资信息,欢迎联系堂博士(13810423387,手机与微信同号)提供相关资料,机器人大讲堂将提供免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