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有一个神秘职业,不用任何保护措施,在峭壁上飞檐走壁,而且还要背着一具尸体,并将其送到悬崖上安葬,这就是传说中的背尸人。

黄小宝就是村里仅剩不多的背尸人之一,他因为速度快、身手敏捷,将陡峭山崖当滑滑梯,而被大家称作“蜘蛛人”。

然而这份工作并不能为他带来很多的收入,反而会导致手脚畸形,而且每安葬一具尸体都要忍受三天三夜的饥渴。

当人们感到困惑时,他却说:“如果我们这一脉再不干,崖葬就真的没有了。”

那么,所谓的崖葬究竟是什么?它又为何存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崖葬习俗

黄小宝的工作地点位于贵州格凸河的燕子洞,其中的溶洞高到难以见顶,上方时不时还会飞过一行燕子。而在光不常照进的地方,有两个对立的山崖,在崎岖的崖壁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棺材,它们悬挂在崖壁上,错落有致。

虽然这场面很壮观,但很容易让人寒毛直竖,当地人见状也早就习以为常,然而对于来贵州游玩的游客而言,见到这画面就仿佛置身于恐怖故事中的场景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小宝身穿苗族的传统服饰,甚至连鞋子都没穿,徒手在长满青苔的山崖上攀爬,在寻常人眼中全部是高难度动作,但在他敏捷的动作下,却如履平地,对地形熟悉到似乎闭着眼都能爬,非常地信手拈来。

很多来此地旅游的游客在路过这里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驻足观看,想看看黄小宝是如何完成这项极限工作的。

不过往往在这个时候,黄小宝都会示意大家保持安静。因为根据当地的习俗,人即使下葬了,仍然还有亡魂存在,如果声音太大是会惊扰到他们安宁的,所以尽量保持安静,就是对逝者的尊重。

其实黄小宝的工作内容并不复杂,他只需要把去世的人放在一块木板上,再由他将木板用绳子绑在身上,然后攀到山壁上选位置安葬,但难度恰恰就在于他需要爬上这座高高的、陡峭的山壁。

要知道,这种崎岖不平的地形,哪怕是一个成年人爬上去尚且都不容易,更何况还要再背上一个几十公斤的人?

在大家的注视下,黄小宝先在上面找到合适的位置,再组装木板,这是因为按这处山崖的地形,并不好搬运大体积的棺材,反而不如人工搬上去更省事。

在别人眼里,黄小宝的动作非常轻盈,而且手脚并用,踩在崖壁上的窟窿里,动作非常灵活,宛如燕子,又像蜘蛛。

所有游客都在为黄小宝而揪心,但黄小宝早就习惯,只见他一个窜步,游客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已经爬上了几十米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他将棺材做好后,再从上方下来,将尸体背上去,在完成这一步时,黄小宝的神色非常严肃,他不仅要全神贯注的攀爬,还要保持对逝者的尊重。

快要消失的崖葬

根据黄小宝的介绍,他这份工作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他是从小要拜师父学习,有点类似当地独特的功夫。

他的师父名叫罗发科,在他之上,还有六个传人,就这样,他们一代又一代,将这套功夫传承了下去。

其实黄小宝小时候患有小儿麻痹症,身体状况并不好,罗发科也不想传授他,怕他支撑不了。

但黄小宝很坚持,他苦苦哀求很久才说服罗发科收下他当弟子。

截止到2022年,整个苗寨里包括黄小宝在内就只剩下4名背尸人,可以预想得到,如果未来他们都爬不动,或不在了,崖葬的手艺就会彻底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年轻人不愿意学习,都觉得太累了,而且对工作本身的接受度就不高,此外他们把逝者运到上面去后,还需要承担安抚亡魂的责任,需要在溶洞里生活三天,期间不能喝水不能进食。

除了三天不能进食外,背尸人还需要用酒泼洒在地面,悼念逝去的亡魂,然后用刀尖指向地面,绕着自己划上三圈,也意味着将生人和死者分割开来,这一步骤非常的重要,因为他们起到了保护亡魂、驱赶邪祟的作用,所以这时的黄小宝也被称为“东郎”。

在此期间,黄小宝还需要用古苗语来歌颂祭祀歌曲《亚鲁王》,这首祭祀连当地人都很难听得懂,更不要说年轻人。

而且在很多地区,对死亡一事是非常忌讳的,这个忌讳有可能是触碰逝者,也可能是担心对逝者大不敬,以及对死亡的恐惧。

大多数人会认为,生人如果碰到了阴间的东西,不论是逝者还是什么,都是不详的,会吸走活人的阳气,严重的还会破坏风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职业,还有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份工作的工资非常少。

过去从事这项工作的大多数是家境不好的人,但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都有了更多的选择,不仅如此,人们也变得更加现实,如果钱不到位,这份工作就是单纯的苦活。

如今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的年轻人微乎其微,黄小宝早就到了可以收徒弟的阶段,可惜的是,从未有人主动找过自己,这也就意味着,未来这项手艺,或者说崖葬这个习俗也将会面临消失。

那么当初崖葬是如何兴起的呢?

崖葬的起源

很久以前,苗族人的祖先和别族战斗后铩羽而归,狼狈的从长江中下游的故土迁徙到格凸河的河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他们的内心深处仍然认为自己的家乡仍然是长江,还坚信他们一定会回去,但现实非常残酷,在回归的过程中,他们仍然没有逃过敌人的纠缠,很多人在迁徙的过程中不幸去世。

当时去世的族人都会被埋在土地里,没错,就和汉族的墓葬方式是一样的,然而,过去因为没有那么好的墓葬手艺,尸体埋的不深,很容易就能被附近的野兽挖出来,尸体也会被残忍的吞食,而且还有不少因为战争而损毁的尸体,他们往往到最后都变得残缺不堪。

族人们无法忍受同胞被残忍的对待,而且在他们看来,人的肉身虽然是载体,但在死亡后,三魂七魄还会寄在肉身里等待轮回转世,所以过去的人都会尽量保证尸体的完整性,因为只有完整的尸体才能更好的完成转世,如果肉身坏了,灵魂也会破碎。

于是,苗族人选择改变丧葬的形式,将土葬改成了悬棺葬,将逝者放在悬崖上,这样既能躲避野兽的侵袭,还能躲避战争的迫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悬棺葬的方式就这样被苗族人保存了下来,它们也不需要任何的遮蔽物,而且放置的位置大多是在风景秀美的地方,他们越来越认可这种方式,并逐渐将其当作是苗族的传统。

但不知道从何时起,这种传统的丧葬方式,也开始有了不同的寓意,比如有不少人认为,如果将棺材放的位置越高,逝者在转世投胎后,所获得的地位也会越高。

为了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也是为了表达祝福,很多人在为家人准备悬棺葬时,都会特意选在很高的位置,然而这个信息的真实度并不确定,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当地丧葬的传统习俗,悬棺葬被一直保存了下来。

起初几乎没有外族的人会发现这里,但随着时间的增长,再加上当地的自然风景美丽和壮阔,使得这处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当地特色,并且随着当地人的积极推广,有不少游客都喜欢到当地去旅游,欣赏当地美景,久而久之,旅游生意成为了当地最挣钱的经济之一。

其实除了苗族人以外,在一些少数民族里也有类似的传统,不过他们会根据当地的环境和地形有微妙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彝族古老的习俗树葬,最早是起源于汉代,彝族的先祖孟获妻子去世,孟获选择用树葬的形式将其安葬。

和别的葬俗不同的是,孟获还会让其他人一起围着树唱歌跳舞,用一种欢乐的方式送葬,而当逝者的肉身彻底腐化消失,只剩下骨头后,就会把它包起来装进桶里,然后在树上挖个洞存放,因此也被叫做鬼桶。

其实这个葬俗在以前可能看着非常奇怪,但在现在却已经成为了新的葬俗在被广泛推广。这是因为土葬的方式并不环保,管理也是混乱的,一般来说,缺乏管理的土葬会破坏地下水,从而导致生态污染,最严重的还会传播疾病。

另外土葬也会挤占人类生存的空间,尤其是耕地面积,所以相对而言,树葬的性价比更高,也更加环保。

除了树葬外,火化的方式也很受欢迎,只是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中,火化和树葬都不如土葬更加符合人们的观念,毕竟入土为安,在很多以前流传下来的观念里,只有将逝者葬在地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