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天前,黑龙江省终于公布了2023年统计公报,至此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版图的最后一块拼图,齐了。

据榜单显示,常住人口排名前十的省份依次是广东、山东、河南、江苏、四川、河北。由于湖南人口持续减少,于2023年被人口持续流入的浙江省取代,至此,浙江第七,湖南滑落至第八名。安徽第九,湖北第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31个省份中,有11个省份常住人口呈现正增长,它们分别是浙江、广东、海南、上海、江苏、新疆、贵州、北京、天津、宁夏和西藏。

浙江人口增量全国第一

人口跟随财富流动而流动,哪里有钱赚,哪里能赚到钱,人口就会流向哪里,这是自古以来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藏富于民方面,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前20城市,浙江独占9个。浙江下辖的11个城市,无一不是财富的聚集地。即便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最低的丽水,也在全国名列前茅,位居第39位。这样的成绩,足以让人对浙江的富庶心生敬畏。富裕如斯,谁还敢轻易与浙江人比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如此,浙江也成了2023年人口增量最多的省份。数据显示,2023年末,浙江常住人口6627万,较去年再增50万,增量连续三年领跑全国。

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活跃的经济提供了广大的就业机会,使得大量的劳动力流向浙江。同时,完善的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体系,也为来到这里的人提供更多留下来的理由。

广东出生人口最多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广东的出生人口高达103万人,这一数字不仅显示了广东作为经济强省的活力,更体现了其人口繁荣的盛况。紧随其后的是河南,其出生人口为69.5万人,山东则以61万人的出生人口紧随其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已经连续四年成为全国唯一出生人口超过百万的省份。与此同时,广东更是连续六年蝉联第一生育大省的桂冠,这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其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完善的教育医疗体系以及优越的经济发展条件。

在出生率方面,广东同样展现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去年,广东的人口出生率达到了8.12‰,这一数字在全国范围内都名列前茅。

虽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广东地区的生育意愿也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但受传统的生育文化影响,相较于其他地区,广东在生育意愿上仍保持着相对较高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部六省首次集体出现人口减少

中部六省的人口统计数据揭示了令人瞩目的趋势:河南,这个历史悠久的省份,其人口规模在过去的统计周期中悄然缩减了57万,这一数字背后或许隐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迁移等复杂的社会现象。而湖南,这片湘江的流域,也未能幸免于人口减少的浪潮,减少了36万人。

山西,这个煤炭大省,虽然资源丰富,但近年来也面临着人口流失的挑战,减少了15.36万人。江西,赣江之畔,也未能独善其身,减少了12.97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徽,这个地处长江中下游的省份,虽然风景秀丽,但同样面临着人口减少的压力,减少了6万人。湖北,千湖之省,亦未能幸免,减少了6万人。总体来看,中部六省合计减少的人口数量高达133.33万。这一变化不仅影响着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也牵动着亿万人民的生活与未来。

针对当前的人口变迁态势,多位人口学领域的资深专家纷纷发出警示。他们指出,随着各省份纷纷迈入人口负增长的门槛,未来人口再生产转向“缩减型”已然成为全国各地不可逆转的共同趋势。这一趋势并非短暂的波动,而是深层次的、结构性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背景下,若各级地方政府仍寄望于通过人口流动或迁移的方式来填补本地人口负增长的空白,恐怕会陷入一个微妙的困境。人口流动,这本是市场经济下资源优化配置的自然现象,但一旦成为政府缓解人口压力的“救命稻草”,便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可预见的后果。

一方面,为了吸引人口,各地可能会展开激烈的竞争,从政策优惠到资源倾斜,无所不用其极。这种恶性竞争不仅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加剧社会不公,使得原本就脆弱的社会保障体系雪上加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当某些地区通过吸引人口暂时缓解了人口负增长的压力时,那些人口流失严重的地区可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人口流失不仅意味着劳动力的减少,更可能导致经济的衰退、社会的萧条,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面对人口负增长的趋势,各级政府需要审慎思考,寻找更为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