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4日清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实验室内,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息。洁白的日光灯无情地照亮每一个角落,却无法驱散这里的阴霾。

实验室的角落里,30岁的中国博士生陈慧祥吊在冷冰冰的铁架上,生命已经悄然逝去。昔日那个在科研领域孜孜以求的学霸,如今只剩下冰冷的躯体,静静地悬在空中。

他的同学们聚集在实验室门口,神情各异,既有震惊,也有不解。而他的导师李涛,则站在一旁,脸上浮现出一抹复杂的表情,既有一丝无奈,又隐隐透露着一丝不安。

随着警方的介入调查,陈慧祥留下的一封定时邮件揭示了部分真相。

这封邮件在他去世三个月后自动发送,邮件中他多次提到自己的导师李涛,字里行间充满了压抑与绝望。

邮件的内容不仅让亲友们愤怒,更让人们开始质疑:陈慧祥的死,是否另有隐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之骄子

陈慧祥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随后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作为国内顶尖的工科大学,哈工大汇聚了无数优秀学子。

2013年,临近毕业的陈慧祥,为了继续自己的学术研究,早早地便开始为自己的申博做准备,当其他人在为工作而奔波时,他则专注于自己的研究。

幸运的是,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拿到了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

出国前夕,陈慧祥的家人为他举行了一个简朴的欢送会。

父亲拍拍他的肩膀:“儿子,到了那边好好干,咱们全家都为你骄傲。”

母亲眼含泪水,把一袋家乡特产塞进他的行李:“在外边也要记得吃好、睡好,别让自己太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慧祥点点头,心中既有对新生活的憧憬,也有对亲人的不舍。

此时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这场求学之路竟会如此艰辛,更没有预料到自己会遭遇些什么。

异国求学

初到美国,陈慧祥对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校园环境优美,学术资源丰富,这里有世界一流的科研设施和顶尖的教授。陈慧祥觉得自己找到了实现梦想的舞台。

在浏览学校官网时,陈慧祥注意到一位华人教授李涛。他不仅在学术上颇有建树,而且研究方向与陈慧祥的兴趣高度契合。

怀着一丝期待,陈慧祥给李涛发了一封邮件,表达了想要加入其研究团队的愿望。

李涛很快回复了邮件,热情地欢迎陈慧祥的到来,并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和团队情况。

李涛在邮件中提到,他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但会提供充分的支持和资源。

陈慧祥看到这些,心中充满了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次见面时,李涛对他表现出了极大地善意,他指出大家同为中国人,出门在外彼此帮助是应该的,这样的话让陈慧祥听了心里一暖,觉得自己找到了依靠。

他还指出自己的科研室给得科研经费和奖学金都很高,如果陈慧祥能加入,起码,不必太过担忧博士期间的生活费。

这对陈慧祥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他没有什么犹豫,当即加入了李涛的实验室。

导师压迫与学术压力

初到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时,陈慧祥满怀希望地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发现博士生涯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顺利。

尽管导师李涛在学术上给予了他一定的指导,但更多时候,他感受到的是压力和无理的要求。

但想到李涛在自己初来乍到时给予的关心和帮助,他又告诉自己再忍忍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李涛变本加厉,不仅在学术上予他极大地压力,还时不时地拜托陈慧祥去帮他处理一些生活上的琐事,陈慧祥逐渐感到不堪重负。

他试图与李涛沟通,希望能减少一些额外的事务,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学术研究中,但李涛却不予理会,他决定着陈慧祥能否顺利毕业,自然有恃无恐。

长期生活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中生活,陈慧祥渐渐地从当初那个阳光开朗的男孩,变得内向、悲观。

2018年12月,也是陈慧祥博士生涯的第五年,顶着巨大的压力,他终于完成了一篇论文,并投稿到顶级期刊ISCA。

这本该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大的噩梦。

在核对论文数据时,陈慧祥发现许多数据对不上。这意味着论文存在学术造假的嫌疑,而这些数据正是由李涛提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慧祥惊恐万分,知道一旦学术造假被揭露,自己的学术生涯将毁于一旦。若是现在开始修改,一切都得推倒重来,但2019年3月ISCA便会正式公布中选论文,时间过于紧迫,他根本来不及。

走投无路之下,他决定与李涛坦白,希望导师能够支持他撤销论文。

然而,李涛的反应却让他大失所望。

“撤销论文?你知道这对我的声誉意味着什么吗?”李涛的声音冰冷而坚定,“你自己搞定这些问题,不要想着退缩。”

陈慧祥绝望地看着李涛,感到自己的希望被彻底粉碎。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涛不断施加压力,甚至威胁道:“如果你敢毁了我的名声,我一定会让你付出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绝望的选择

陈慧祥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他的日子变得愈发难熬,实验室成了他逃避现实的避难所。他不敢告诉家人和朋友,因为不想让他们为自己担心。

2019年初,走投无路陈慧祥在电脑前写下了最后一封邮件,他详细描述了自己所经历的一切,以及李涛对他的威胁。

2019年6月13日,陈慧祥的同学们发现联系不到陈慧祥,6月14日早晨,警方在他工作的实验室发现他已自杀身亡。

对于陈慧祥的自身,他的同学们感到既难过又震惊,他们想不通毕业在即,陈慧祥为什么会选择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慧祥死后,许多同学都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了遗憾和哀痛,就连他的导师李涛也在官网上表示了对陈慧祥离去的哀痛。

然而,了解内情的同学却透露,陈慧祥在美国的六年间,承受了巨大的学术压力和心理煎熬。他与导师李涛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的好,陈慧祥的死或许与李涛有一定的关联。

然而同学提供的这些信息并不足以让警方判定陈慧祥的死与李涛有直接关联,直到警方发现了他留下来的邮件,事情的真相才渐渐浮出水面。

真相揭露

邮件被公开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学生和社会各界纷纷开始关注此事。陈慧祥的家人和朋友也积极行动,试图为他讨回公道。面对舆论的压力,学校成立了调查小组,对李涛进行彻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调查,李涛被发现确实存在学术造假和压迫学生的行为。

他被解除终身教授的职位,并被禁止在未来15年内发表任何学术文章。然而,这一切对于陈慧祥的家人来说,已经无法挽回他们失去的亲人。

陈慧祥的悲剧震撼了无数人,也引发了对学术界导师与学生关系的深刻反思。很多人开始呼吁,学术界应当建立更为公正、透明的机制,保障学生的权益,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虽然陈慧祥的生命已无法挽回,但因为他,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导师与学生关系的管理,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许多学生也更加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陈慧祥,这位曾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哈工大学霸,满怀学术梦想,远赴重洋求学,却在六年后被发现吊死在实验室。

他的离世暴露了学术界中一些不为人知的阴暗面。陈慧祥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痛苦,更是对整个学术环境的深刻警醒。他的经历唤起了人们对学术霸凌的关注,促使学术界进行反思和改革,以确保每一位学子的权益和尊严。

这个年轻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坚持和勇敢不会被遗忘。陈慧祥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那些为了学术正义而奋斗的人们心中。

参考资料:

《中国留美博士生自杀,遗书称导师不同意论文撤稿而“无路可走”》——中国新闻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