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日,香港的一间普通病房里,97岁的庄世平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周围环绕着家人和亲友。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平和的微笑,仿佛已经做好了告别的准备。

临终前,庄世平将价值2000亿的全部资产无偿捐给了国家。香港繁华的街道上,人们在忙碌地生活,仿佛并未察觉到一位传奇人物即将离去。

对于父亲的选择,庄世平的长子庄荣叙最终选择了尊重。他曾说,父亲留给他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食其力。

街头的车流依旧川流不息,庄荣叙的出租车穿行其间,不时地停靠,载上匆忙的乘客,继续前行。每当有人问起他的身份时,他只是微微一笑,不多言语。只是在夜深人静时,他也会想起当年父亲的教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洋求学,心怀家国

庄世平出生在1911年的广东省普宁县果陇村,这里是一个宁静的小村庄,四周绿树成荫,村里的生活节奏慢而祥和。

庄家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侨商之家,家族世代经营商业,家境殷实,这为庄世平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庄世平从小学开始便在汕头上学,汕头在当时算是一个十分的重要港口城市,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给了庄世平更多的见识和机会。

在汕头,庄世平不仅接受了严格的学术训练,还接触到了革命思想。

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起义军9月24日来到汕头市,并在此停留了7天,潮汕群众将其亲切地称之为“潮汕7日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7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却播撒下了红色的种子。庄世平便是在这时深深地被起义部队的革命精神所感动。

在汕头求学期间,庄世平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常常聚在一起讨论时局和国家的未来,这些昂扬向上的青年心中都有一个强国梦。

投身革命,心系家国

中学毕业后,庄世平进入了北平中国大学,学习经济。大学期间,他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并在学校里担任学生会的骨干。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破了中国的大地,庄世平和同学们义愤填膺,纷纷走上街头,高呼抗日救国的口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庄世平站在台上,目光炯炯有神,“同学们,我们不能坐视国家被侵略,作为中国的青年,我们有责任站出来,保卫我们的家园!”

会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所有人都被庄世平的激情所感染,纷纷表示愿意为抗日救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33年,庄世平大学毕业,毕业后他来到了泰国,担任新民中学的副校长,同时兼任《中原日报》的记者和编辑。

在这里,他积极组织华侨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为祖国的抗战事业筹集资金和物资。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庄世平发起成立了“泰国各界华侨抗日联合会”,团结了大批侨胞共同抗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动员大家为前线筹集物资,他站在讲台上,声音铿锵有力,“同胞们,现在是我们最艰难的时刻,我们必须团结起来,为祖国的抗战贡献我们的力量!”

此后,庄世平一直在西南地区从事经济工作,为抗战事业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尽自己的一份力。

抗战胜利以后,他在泰国创办了安达公司,专注于自己的事业。

回国创业,贡献巨大

新中国成立以后,庄世平在香港创办了南洋商业银行。

1949年12月14日,南洋商业银行开业当天,庄世平亲自升起了一面五星红旗。

当时,香港尚未回归祖国的怀抱,庄世平升起的是香港地区的第一面五星红旗,这背后的意义不言而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南洋商业银行的开业典礼上,庄世平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的嘉宾和员工,目光坚定,“今天,我们的银行正式成立了。这不仅是我们华侨的银行,更是我们祖国的银行。我们要为祖国的经济建设,为华侨的利益,贡献我们的力量!”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庄世平的心中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他深知,作为一名华侨,他的使命不仅是发展经济,更是为国家的繁荣和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严父教子,严苛却充满爱

对外,庄世平是受人尊敬的爱国华侨,他为祖国经济的发展所做出了贡献让人赞叹,但对于他的孩子们来说,庄世平却算不上是一位慈父。

在子女教育上,庄世平始终秉持着朴素的生活作风和严谨的家教。他深信只有通过艰苦的磨练,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庄世平的大儿子庄荣叙就深受其影响。20世纪50年代,庄荣叙被送回内地上学,这段时间内地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庄荣叙因为环境的落差,全身水肿,不得不回到香港疗养。

然而,庄世平却坚持让儿子在治疗结束以后迅速返回内地继续学业。

只是内地的生活对于庄荣叙来说还是太难适应了,实在忍受不了这种落差的庄荣叙偷偷回到了香港,但他并不敢向父亲求助,因为他知道父亲并不会帮自己。

为了生存,庄荣叙什么活都肯干,他在农场喂猪、进工厂当过工人,甚至还学会了织毛衣。后来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他一边工作,一边考驾照,又靠着攒的工资买了一辆二手汽车,当上了出租司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庄荣叙的弟弟妹妹们在稍大一些以后也同样被送到了内地,他们虽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但却并未养成豪奢的生活习惯,反而早早地学会了自力更生。

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成长,庄家的几个孩子也确实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努力工作,不依靠家族的财富,过着普通但充实的生活。

无偿捐献,世人敬仰

随着庄世平年事渐高,他开始考虑自己的身后事。2007年,97岁的庄世平在香港去世。去世前,他将自己名下价值2000亿元的财产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庄世平在遗嘱中写道:“财富是社会的财富,不应私有。我希望这些财产能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做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庄世平去世后,享受了国葬待遇。李嘉诚、董建华等人亲自为他扶灵抬棺,表达了对这位爱国企业家的崇高敬意。

他的灵柩上盖着五星红旗,这不仅是对他一生贡献的认可,更是对他爱国精神的最高礼赞。

庄世平的去世和捐献行为,让庄家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庄家的子女们并没有因此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大儿子庄荣叙依旧开着他的出租车,尽管他知道自己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但他选择了平凡的道路。

庄世平的其他子女也依旧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他们没有利用父亲的名声和财富去谋取利益,而是选择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力量。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庄荣叙谈到:“我父亲选择将所有的财富捐献给国家,这是他一生的信仰和追求。我尊重他的决定。”庄荣叙的这番话,道出了他对父亲决定的理解和支持,也彰显了他独立自强的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庄家的这种态度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人对他们的选择表示钦佩。庄世平的一生,无论是作为企业家、社会活动家还是爱国侨领,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他的子女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

结语

庄世平,这位爱国企业家,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何为无私奉献。他将价值2000亿的家产无偿捐献给国家,这一壮举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怀,更体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无限期许。

庄世平的子女们,均选择了平凡的生活,这种选择凸显了他们对父亲精神的尊重。庄世平一生的光辉成就和他对子女的教育理念,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无私的爱国者的风范。

庄世平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财富在于精神的传承和对国家的无私奉献。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庄世平,这个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激励着无数后人。

参考资料:

《一老功勋邦国重,万人追仰惠泽深——庄世平》——汕头市侨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