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是个作战指挥能力超群,性格独特的共产党将领。有统计显示,我军在近4年的解放军战争中,共有134次较为重要的战役,歼敌超3万的合计38次,其中由粟裕担任指挥的就有12次,歼敌超5万以上的23次,粟裕指挥的有8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对于夸赞粟裕这件事,毫不吝惜,他曾当着英国蒙哥马利元帅直言:粟裕是最会带兵打仗的人。

刘伯承元帅也做出过评价称粟裕是解放军中,百战百胜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和粟裕卓越战绩交相辉映的,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鞠开早先担任过粟裕的秘书,他曾在回忆录中写道:解放战争期间,粟裕大将曾先后三次“斗胆直陈”,为扭转战局,推进全国解放立下汗马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6年夏,中央军委下令山东、太行解放区主力部队,外线出击向南作战,应对国民党军队进犯。同年6月26日,粟裕收到上级指示,命他率领华中野战军主力陈兵淮南,配合山东野战军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级指令下达部队后,针对外线作战和内线作战的问题,粟裕结合战场实际情况,展开深入分析研究,最终得出结论,作战初期应着重先解决苏中当面之敌。6月27日,粟裕首次“斗胆直陈”,以个人名义向上级发去电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担心表述力度不够,他又争取到华中分局领导支持,再次联名向中央去电。中央军委上下乃至毛泽东,都对粟裕发来的电报十分重视,经过开会讨论最终一致同意采纳相关的建议,也正因此才有了“苏中战役”的七战七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中野战军当时在粟裕的指挥下,势如破竹,仅用一个半月就强势推进歼灭5.3万敌兵,尤其海安一战,更是以200伤亡歼敌3000有余,开创了敌我死伤15:1的奇迹,各解放区军民因此士气大振。

8月28日,毛泽东在发往各战略区的电报中力推苏中战役经验,嘱咐首长们仿照办理,并转知所属一体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中战役打响后,为确保胜利,粟裕曾先后三次向中央去电,希望调派淮南五旅赶赴苏中支援协作,其中第三封电报以斗胆直陈、尚祈明示结尾,而这也就成为粟裕首次斗胆直陈的由来。

1948年初,中央为将战争引向蒋管区,扩大战略进攻,决定派粟裕亲率华野三个主力纵队渡江南下,开辟江南战场,分散敌军兵力,配合刘邓大军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指令下达后,时任华野副司令员的粟裕并没有急着行动,而是细致总结我军作战经验,客观分析敌我力量对比,统览全国战局,他认为随着敌我兵力的消长和战略战术的变化,解放军应该在长江以北发起更大规模的歼灭战,此举会更加有力的推动胜利进程。

元月22日,经过反复军事推演的粟裕向刘邓去电,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动中原大决战”的建议。鉴于此事关乎战略全局,粟裕在电文最后用“管见所及,斗胆直陈”八个字以示自己的慎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番,毛泽东将粟裕发来的电报进行逐句圈点批注后,特意转给陈毅、周恩来、任弼时三人传阅。不过,中央的最终商议结果是维持原定决策,将战争引向敌后方。但粟裕此举还是为后续的二次直陈打下了基础。

元月27日,粟裕收到行动指令,中央命他制定渡江的具体时间、地点和方式方法,做好准备率三个纵队组成东南野战军,渡江南进,吸引敌军回防江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道理来说,中央已经确定的战略决策,粟裕不该再继续“固持己见”。但身为指挥员的他认为三个纵队渡江南进,虽会给敌人以相当的震惊、威胁和牵制,但是难以实现预定的战略企图,于是,粟裕在坚决贯彻上级指示,认真研究渡江方案着手准备南进的同时,还在研究改变中原战局,发展战略进攻的最佳方案和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长达两个月的反复思考,粟裕在4月17日二次去电中央军委,还是建议华野3个纵队推迟渡江南进,以便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开展大规模歼灭战。电文最后,这次除去斗胆直陈,尚祈指示外,还加了句话“我们对南渡准备仍积极进行,绝不松懈。”

针对粟裕多次来电坚持中原决战,毛泽东当即下令让陈毅和粟裕赶赴河北中央驻地进行当面汇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五大书记到场,粟裕汇报结束后,众领导当场拍板决定采纳他的建议,并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代理司令员兼代理政治委员。上面当时还给粟裕定了作战“指标”,要在4到8个月内,歼灭敌军6到12个旅,粟裕拍着胸脯应了下来。

1948年,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先后发起了豫东和济南两场战役。

华东野战军在豫东前线,不仅开创我军史上首次一役歼敌9.4万的惊人战绩,还有效扭转了中原不利战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息传回中央后,毛泽东高兴的表示:解放战争就像爬山,但现在我们已经度过最吃力的爬坡阶段。

不久之后,国民党军对在淮海战役中再次落败,大批主力被我军歼灭于长江以北。毫不夸张的说,粟裕的斗胆直陈,为我军渡江南进,降低江南富庶地区的战争损失,推进全中国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授大将军衔时毛泽东直言,无论功劳、资历、才干还是德行,粟裕都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可见毛泽东对粟裕的评价之高。然而,粟裕最终却并没有拿下元帅军衔。这到底是为什么?主流说法是,并非中央不给,而是粟裕推让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另有观点认为,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不只是单纯的战功评比。授衔既是解放军正规化的重要历程,也代表着对开国将领过往革命生涯所做贡献的肯定。

按条例规定“元帅军衔的被授予者,是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上溯到红军、八路军时期,达到军团级、师级的干部,才有可能授予元帅军衔,要是以这项标准来看,年轻的粟裕大将资历还是略显不足。1955年被授衔的10位元帅,也的确都在红军建立之初,就参加了革命,而且多以领导层为主。

其次对于粟裕大将辞让元帅的说法,除去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的回忆录中有记载外,目前的公开档案资料里,很少发现相关内容。要知道,粟裕时任总参谋长职务,在解放军乃至新中国的地位举足轻重,按理讲他的言行都会有相关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者,评定军衔过程中,其实有许多开国将领都曾主动提出过降低自己军衔的要求,例如徐向前和罗荣桓都认为自己对革命贡献较少,请求不授予元帅军衔,但对于这些将领的要求中央一概没有答应,所以粟裕因为谦让就错失元帅军衔的可能性很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全军授衔仪式在中南海举行,不过在这里参与授衔的都是大将和元帅,而元帅授衔时间在大将之后。粟裕是第一个上台的,当周总理喊出他的名字后,粟裕立刻起身整理着装上前。

周恩来笑着把大将的命令状交到粟裕手上,而后感慨的说道:你多次死里逃生,可以说是真正的不死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周恩来所言,粟裕在他的军事生涯中层数次遭遇生死危机,光重伤就有六次,其中两次都是头部中弹,差点就丢了性命,直到1984年粟裕去世,家人还从他的骨灰中发现三块弹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粟裕的讣告中有一句前所未有的赞誉“尤其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这在全党乃至全国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