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之智经济原创)

2009年,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拉开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序幕。处于债务危机旋涡中心的五个国家被媒体形象地称为“欧猪五国”(PIIGS),即葡萄牙(Portugal)、意大利(Italy)、爱尔兰(Ireland)、希腊(Greece)和西班牙(Spain)。这些国家在欧洲国家中属于竞争力较弱的一类,经济结构存在失衡问题,缺乏生产能力,出口能力较弱。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负债率与财政赤字率都较高,经常账户和国际收支也处于逆差状态,需要从国际资本市场借钱来弥补资金缺口。然而,这些国家偿债能力较差,当债务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主权债务危机逐渐爆发。

导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不规范举债、经济结构失衡、宏观政策失误、全球金融环境波动等等。从欧洲整体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而言,存在以下两个方面不可调和的矛盾。

第一,存在严重的制度性缺陷,即分散财政与统一货币的矛盾。

每一个欧洲国家作为独立的主权国家,拥有独立的财政政策,财政税收和财政支出能够独立自主确定。然而,由于欧元区国家统一使用欧元,货币政策由欧洲央行行使,意味着每一个使用欧元的国家难以获得独立的货币政策,只能被动遵循欧洲央行的决策。这种政策结构的不平衡导致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难以协调统一,常常产生严重的矛盾。这就使得一些国家难以有效采用宏观经济调整政策应对国内经济问题,主权债务风险持续积累,但却无能为力。

当一些国家为了应对经济衰退,需要采取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由于货币政策已经被动设定,只能不断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其结果就是国家债务负担加重。当出现膨胀压力,同样由于货币政策的被动设定,难以收紧流动性,只能遭受通胀煎熬。当需求不足引起通缩风险,也难以有效运用货币政策抬升物价水平。对于欧元区整体经济而言,虽然货币政策已经统一,但是每个成员国的财政政策并非协调一致,可能有的国家积极、有的国家宽松,那么宏观经济政策就呈现出较为混乱的局面,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抵触削弱,难以形成政策合力。

第二,经济不平衡叠加汇率调节机制的缺失,加重了国家之间的失衡与矛盾。

在欧元区内部,由于所有国家使用同一种货币,不存在汇率波动问题,相当于形成了固定汇率制度。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固定汇率制度有利于增强核心国家的出口竞争力,同时给非核心国家带来了诸多挑战,不但制约了经济协调发展,而且加重了经济失衡。德国、法国等欧元区核心国家的经济实力较强,固定汇率制度使得这些国家拥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能够不断实现国际收支盈余。然而,对于非核心国家来说,他们缺乏资源优势和创新优势,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这些国家往往面临出口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存在持续性贸易赤字,难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如果存在弹性浮动汇率制度,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差异就能够通过汇率变化得以体现和调整,进而实现经济的自动均衡。假设回到欧元诞生之前的情景。如果德国经济持续增长,对希腊产生巨额贸易顺差,那么德国马克对希腊德拉马克就会升值,意味着德国对希腊的出口产品变贵了,希腊对德国的出口产品变便宜了。这就能够一定程度上削弱德国的出口竞争力,而增强希腊的出口竞争力,有助于推动希腊的国际收支改善。然而,在统一使用欧元带来的固定汇率安排之后,汇率的自动调节机制消失了,经济强国与弱国之间的结构性问题日益加深,国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总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一个主权国家调节经济运行的两个最基本、最核心工具,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会有效地对经济运行实施调节。欧元区国家面临宏观政策割裂的现实问题,不但不利于欧洲经济协调发展、形成合力,反而加重了国家之间的割裂,内部经济矛盾处于不可调和的状态。尤其是希腊、西班牙、爱尔兰等国家,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成为难以解决的难题,赤字率和债务总额早已突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主权债务危机不可能根本性解决。

欧洲经济一体化走到了十字路口,无论哪条路都注定不好走。

二战结束后,为了恢复经济和稳定局势,西欧各国开始寻求合作与联合,开启了经济一体化进程。1951年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5年将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统一起来组建欧洲共同体。随后,欧共体不断扩大成员国范围,并逐步推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的全面一体化。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通过建立统一的市场和经济规则,提升欧洲经济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1999年,欧元开始启用,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在货币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形成了经济联盟和货币联盟。

欧洲经济一体化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在近十几年里,由于各种挑战和困难,其步伐显著放缓。经济增长乏力、债务危机、政治分歧等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影响了欧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对其一体化进程产生了负面影响。当前,欧洲经济体制处于极其不稳定状态,统一的货币与分散的财政处于严重不协调状态,就像缺失一只脚的独腿将军。经济一体化进程似乎走到了难以抉择的十字路口,下一步将迈向哪个方向,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继续深入一体化是一条理想道路,但越来越艰难。

最理想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其核心议题在于建立财政联盟,促进财政的一体化。建立财政联盟,意味着欧洲各国在财政政策上的合作和协调将得到加强,货币和财政才能得以统一,实现两条腿稳定地走路,步调才可能协调一致。这种统一将显著增强欧洲整体实力,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提高经济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这也能够有效解决部分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稳定金融市场,防止金融风险和危机的发生。这就相当于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联邦制国家,组建了虚拟的拥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联邦政府。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极其困难,欧洲各国需要克服许多挑战和困难。首先,就经济层面而言,各国之间的利益分歧难以弥合。德国和法国等经济实力较强、财政状况优异的核心国家,不乐意将自己的财政资源免费填补外围国家的政府债务。对于核心国家来说,财政统一意味着一种直接的净损失,是得不偿失的做法。其次,更大的阻力来自于非经济层面,涉及到国家主权、政治分歧、历史遗留问题等诸多方面。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建立财政联盟需要牺牲部分国家的主权权利,不但核心国家持反对意见,外围国家也不可能以牺牲主权为代价获取经济利益。此外,民粹主义抬头和意识形态分裂也对欧洲经济一体化造成显而易见的影响。

不排除走向倒退之路,那就会危机欧元体系的稳定。

由于欧洲经济体制的不稳定性,在各种分歧和压力之下,不排除走向另一条道路,那就是货币联盟瓦解。前几年希腊等国家产生了退出欧元区的想法,试图重新获得货币主权,以实现货币和财政两条腿走路,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改善。少数财政状况良好的国家也有过退出欧元区的打算,例如芬兰就曾表示,宁可退出欧元区也不愿为其他欧盟成员国还债。如果货币联盟瓦解,那将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大挫折,但它并不意味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将就此结束。欧洲各国需要重新审视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和路径,寻找新的合作方式和机制,以适应新的形势和挑战。

欧元体系的非稳定性,还源于主权信用基础较为分散。德国、法国等具有较高主权信用评级的国家是支撑欧元的主要信用来源,但欧元区其他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相对较低,对欧元信用的积极贡献有限,甚至可能形成负面拖累。当欧元区外围国家出现债务风险时,这会引发投资者对这些国家偿债能力的担忧,从而导致资本流出和欧元贬值。这种情况下,欧元的币值稳定性会受到削弱,进而影响整个欧元体系的稳定性。

(原创作品,请关注学之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