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网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日本经济新闻记者提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近日发表世界核弹头数量的推算结果。该报告分析指出,中国的核弹头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0枚,据推算(总数)有500枚,其中24枚核弹头有可能已开始安装在发射装置上,您对此有何评论?林剑表示,中方发布的《新时代中国国防》的白皮书,明确阐述了中国自卫防御的核战略,相关的战略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延续性和可预测性,建议你可以认真阅读。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表的年度报告表示,随着地缘政治局势紧张,截至2023年初,数个国家可用核武库增长。报告不出意料点名中国,不过承认其他核武国家也持续进行核武库现代化改造。中国军事专家表示,该报告对中国核能力建设的估算并不靠谱。这篇年度报告针对美俄中法英五国,加上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以及以色列四国的核武情况进行评估。需要注意,SIPRI的统计数据把全球核弹头总库存跟可使用的储备区分开,总库存包括将被拆除和淘汰的老旧核弹头。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和以往一样,SIPRI报告提到的所谓“中国核弹头数量”并没有得到中国官方的承认。对于西方媒体炒作的“中国核威胁论”,其实就连SIPRI报告中的相关数据都足以“打脸”。例如西方媒体重点报道的所谓“中国首次部署了高度战备状态的核弹头”,美国和俄罗斯处于部署状态的核弹头分别为1770枚和1710枚,英国和法国为120枚和280枚,而中国只有24枚。由此可见,中国核弹头即便如报告所言“已经有少部分处于高度战备状态”,数量也远远少于其他四个核大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略核力量的真实数据,属于国家最高机密,一般都是很少被公开的。我国在最新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里,已经明确表示将增强“三位一体核力量”,将“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因此中国并不是毫无原则地扩张核武库,而是将核威慑力量的建设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中国没必要追求冷战时期美苏那种万枚核弹头的超级核武库。但是,中国完全可以把核弹头数量发展到美国目前的水平,也就是1500枚左右。相信8年以内就能做到。

SIPRI的报告看似客观中立,其实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比如,报告称中国的核弹头数量已经增加到了500枚,较去年增加了将近百枚。这个数字听起来很惊人,但仔细推敲,却发现其中的猫腻。SIPRI并未说明这一数字的来源和依据。核武器作为目前世界上威力最为恐怖的武器,能拥有的国家知识寥寥无几,而核武器也一直都是每一个国家最不可告人的秘密。智库发布的文中也还指出,我国目前正处于战备状态,核武器也第一次被我国纳入其中,甚至连我国自己都不知道我国正处于战备状态。

对于最新发布的世界核武器库变化,也有一种声音认为我国在核力量方面构成了威胁。实际上,这样的声音早已不是首次出现了,几乎每年在核武器数据统计时,都会听到类似的声音。事实上,分析西方媒体炒作我国核弹头数量增加一事的原因,其实并不难。美国军方长期以来一直通过渲染和夸大其他国家的威胁,来达到增加军费预算的目的。简而言之,美国军方如果宣称其他国家的军舰强大,就能获取更多用于舰船建设的资金,核武器领域亦是如此。

中国作为一支实行战略防御政策的国家,其核战略并不追求数量上的优势,而更加注重战略威慑和国家安全。因此,即使核弹头数量在增加,也不一定意味着中国会采取侵略性的行动或威胁他国的安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国防需求的变化,中国的核武器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这种调整既是对国际安全环境的回应,也是中国国防现代化的一部分。中国一直倡导核裁军和全面禁止核试验,积极参与国际核裁军谈判。因此,中国的核武器数量并非是一个静态的数字。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回应记者提问时明确表示,中方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已经阐述了中国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并且这一战略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延续性和可预测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在核武力问题上的一贯立场和原则。多年来,无论是在中美战略对话还是其他国际场合,中国一直强调,它将始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将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所需要的最低水平。中国的核武力建设并非为了与其他国家展开军备竞赛,而是基于自身的防卫需求而进行的必要投入。

如果有人真的对战略安全问题感兴趣,可以关注美国对战略核力量的投入,以及美国与盟友所展现出的战略核威慑能力。外交部的回应,一来戳穿西方关切中国核力量的真正目的,二来将威慑推给美国,点出美国才是在核方面投入最多的国家,直接反将外媒一军,可谓妙哉。况且,关于中国核弹头数量的问题,目前并没有确切的公开官方数据证实中国拥有500枚核弹头。核武器的数量属于高度机密信息,各国通常不会公开具体数字。而瑞典所谓报告,也只是推测,没有实际证据可言。

美国不仅在亚太地区进一步推动核扩散,还与英国和澳大利亚组成了“奥库斯”联盟,在美国有意进行核扩散和制造核对峙的背景下,全球局势必然会紧张,核风险也在不断加剧。虽然中国一向以自卫防御为主,从不参与核军备竞赛,但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美国始终渲染中国威胁论,并将中国视为最大的对手。美国拥有5000枚核弹,而我们仅有500枚,数量远远不够。因此,我们有必要适度增加核武库,增强我们的三位一体核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国家安全,并震慑不友好的国家。

就核战略而言,中国既有陆上的,也有海上的。中国的核开发策略不是为了搞军备竞赛,而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所以,中国拥有核武器,更多的是起到了保护国家主权与安全的战略威慑作用。与此同时,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最后武器,核武器的危险性也是有目共睹的。核爆所产生的冲击波与高热,将会在顷刻间摧毁大量的建筑及基础设施,并导致大量的生命损失。另外,核爆所产生的辐射量很大,能够渗透到人类的身体组织中。

中国战备核弹头中约346枚被分配给陆基弹道导弹,中国500枚核弹头中,有24枚处于部署状态。退一万步说,就算中国真的如他们所说的那样,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部署比例上,都是远远少于美俄两国的。再者,报道称全球处于“高度战备状态”的核弹头为2100枚,这一数字明显少于处于部署状态的核弹头总数。那么按照这个比例,所谓中国处于“高度战备状态”的核弹头数量,肯定比24枚还要少。也就是说,大部分都是美俄的,而其中美国更是大头中的大头。

近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军控的高级官员瓦迪表示:“美国正改变核战略,将在未来几年部署更多的核武器,用于对抗中俄朝等对手,因为中国快速扩张核武库,美国需要有所应对。拜登总统已经签署了关于使用核武器条件的最新指令。”据统计,目前核弹头数量排名前三名分别为俄罗斯、美国、中国,其中俄罗斯共有6375枚,美国为5800枚,中国虽说排名第三,但不到500枚的数量明显与前两名相差一个量级。投送能力方面,美国也是在部分领域领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事实角度来说,美国导弹数量虽然较多,可是面对现实战争时,不能仅依靠数量来分析一些情况,更多的则是高科技以及信息化的比拼。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反舰弹道导弹和网络战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具备对美军的非对称打击能力。在核威慑、经济相互依赖、盟友关系和军事技术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美国即便在导弹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也不敢轻易与中国开战。中美之间的导弹差距固然存在,但这种差距,并不足以促使美国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

核武器不仅是军事问题,更是国际政治的复杂体现。它们的存在,既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也是国际关系中的一种博弈工具。在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核武器的分配和控制成为影响国际稳定的重要因素。核不扩散条约(NPT)是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成果,旨在防止核武器的扩散,促进核裁军。随着一些国家退出或威胁退出NPT,这一条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也是推动国际社会重新审视核政策,加强合作的机遇。核武器对人们的心理影响和社会认知也是不容忽视的。

核武器不仅会在爆炸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破坏,同时还会造成上万度的高温,即使是幸存者也会饱受核武器的折磨。并且核弹还会在爆炸之后造成严重的核辐射,导致爆炸地区几十年的时间内都不适合人类居住。尽管在国际社会对于裁军以及销毁核武器号召之下,各国持有核弹头数量不断减少,美俄公布核弹数量,还是令世界人民感到惊慌!美国目前拥有共计1357枚服役核弹,俄罗斯更是拥有1456枚服役核弹,这累计2813枚核弹,会对全球城市的安全造成威胁!

近年来美国的核武策略已经从单纯的翻新转为追求更加雄心勃勃的目标,开发全新或经过重大改装的核弹头。这个计划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增加生产新弹芯(即核武器的钚芯)的能力。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是美国试图通过核策略升级,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尤其是对中国的忧虑。在当前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武力冲突绝非解决分歧的正确方式。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美国和西方国家应当放下其偏执的对抗心态,与中国实现共同繁荣。

在拜登的核政策中,美国以往承诺的“不首先使用核武”以及“只发动核反击”的承诺发生改变,变成了“美国不可承受的风险”发生时,美国将动用核武器。这等于说是模糊化了美国动用核武器的标准,这种不可承受的风险,究竟是什么风险并没有明确,因此美国在动用核武器的问题上有着更多且更大的活动空间。简而言之,拜登政府修改核战略,不仅极具模糊性和欺骗性,同时也是全球减少核风险的不稳定性因素。而在核武建设问题上,美国更是大力推动本国的核武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手握大量核弹头之外,美方也没有停下研制新一代核武器的脚步。在今年5月的时候,美方宣布在该国内华达州的一处核试验场,进行了一次亚临界试验。实验本身确如美方所说,没有违反《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但国际社会也都清楚,这种试验本质上仍是一次对于核武器有效性、安全性的测试。与此同时,美方在国际场合挥舞“核大棒”,对其他国家进行核威慑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在白宫方面指责中国扩张核武库前几天,美国空军还在本土进行了两次“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的测试。。

瑞典智库报告还说,好几个核国家都在更新核武库,多数核弹都准备好了,新武器也在2023年纷纷亮相。全球核弹头总数是降了,但能用的却多了,1.2万枚里头,9500多枚都处于战备状态,还有2100枚是高警戒的。印度、巴基斯坦、朝鲜这些国家也在忙着扩充核武。全球这架势,核战的风险是越来越高。而这一系列紧张局势的背后,美国领导的北约集团可是脱不了干系,他们还在一边使劲鼓捣自己的核能建设,一边还一个劲儿地抹黑中国,说咱们发展核武器这不对那不好。

一些专家认为,美国加大发展核武器及其运载平台的力度,旨在通过领先的核弹头来维持其作为大国的地位。换句话说,随着经济制裁和常规军事威胁相继失效,美国已显得愈发无力,核武器成为其最后的倚仗。从这一角度而言,西方媒体更应谴责美国,因为一旦核战争爆发,其后果将无法想象。不过,他们仍旧选择了置若罔闻。希望西方媒体不要本末倒置,应该清楚认识到,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制造者是美国。美国是导致核战争风险最大的国家。

全球核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并非来自中国,而是美国的核武器现代化计划。美国不仅在增加核武器的数量,还在提升核武器的性能和毁伤能力。新型核弹头和运载平台的研发,加上核武器产能的提升,使得美国在核武器领域的优势更加明显。这种核武器的升级和扩展,加剧了全球的核军备竞赛,增加了核冲突的风险。与此同时,美国还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核武器扩散政策,通过对盟友的核保护伞和核共享安排,进一步扩大核威慑的范围。

事实上,中国一直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并将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从不参加任何形式的核军备竞赛,更不会对其他国家构成核威胁。中国在核领域的一举一动都是高度负责和可控的,绝对不会给全球核安全带来任何隐患,也不会成为其他国家进行核扩散和核竞赛的借口。因此,美国所谓的“中国核威胁”不过是为自己扩张核武库、谋求压倒性战略优势寻找借口,同时还想通过炒作“中国威胁”来转移国内外的矛盾压力,以此来达到一己私利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中俄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逐渐增强,美国愈发将两国视为其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这种趋势不仅体现了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也预示着未来可能的竞争与挑战。鉴于当前国际形势,拜登政府在演讲中特别提及中俄,明显表明美国对两国的战略定位已发生显著变化。此举旨在加强对中俄的遏制,巩固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确保其权威不受挑战。我们始终坚守承诺,无论何时何地,绝不首先动用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