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公号文章,一年只有两个惊叹号的配额,今年第一个献给姜萍。

上一篇 ,有几个朋友表示异议,还有人自称看不懂,更有人断定我接了某方面的公关投放,故为之曲护。

我告诉一个绝对信任我的朋友说,我没收钱。他似乎更愤怒:那你自带干粮还这么卖力?

我擦,这就是阴谋论的可爱之处。只要你坚持做世人的判官,天大的谎,窦娥的冤,都可以随便往人头上砸。和组织一样,你会永远正确。

疑我砸我,并不能刺激我体内某个脏器发炎,害我再去躺一个星期病床(),更不能减损我银行账户余额一分一毫。希望这些朋友可以公开在朋友圈说我收了钱,但必须转发原文,那篇点击太少了,我不开心。

我没有标榜过我写作的目的多纯粹,包括写这个号,主要也是练笔,分享思考和情绪,接一些广告用的。

我才不标榜开启民智呢,民智混沌,脑残遍地走,才会让我多一点生存竞争的优势,这是好事呀,我为啥要去唤醒群氓,况且我也没那个分贝。

回到公关技术层面,甲方和乙方都应该明白,姜萍话题自从登上热搜后,就没有回头路了。躺倒挨锤是最明智之选,反过来拷问质疑者的身份、动机和数学涵养,只能激起更悲愤的反弹。

是的,悲愤也是人被愚弄后的常见反应,对于高智商群体更是如此。所以有人悬赏500万争输赢,有38位选手公开发声求真相,连方舟子也开启韩寒代笔战第二季,每天更新剧集。

做砸一件事,然后做砸更多事来救场,大政府和大公司都一直在这么干。不用奇怪,很多狗屁工作唯一存在的理由,就是有人在那个岗位上不断砸场和救场。

孟子曾总结人生有三乐,压轴的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阿里达摩院组织的数学比赛,恐怕就有这份心思在里面。如何包装这份心思,并尽可能上热搜,传天下,就成了某些打工人的KPI。

但群众早已厌倦了精英故事,更喜欢“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的少侠传奇。你要跟爽剧抢流量,就得祭出“爽剧都不敢这么写”的剧本。从去年外卖员参赛开始,这场数学比赛就走上了人设崩塌的不归路。

从这个角度看,姜萍有没有作弊一点都不重要。跟一部爽剧较劲儿,并不能让你有任何收获。我昨天在抖音上看到一部穿越剧,太子手持AK47守卫皇城,咱要不要也去打个假?

互联网大厂都有不少这研究院那智库的,干的其实都是公关和政府关系的脏活累活,说白了就是渗透公众和领导的认知,传达品牌对于社会国家的服从、善意和责任感。这些机构能产出的,除了折子,就是段子。

据说释永信对阿里和马云就有点意见,认为他们滥用“达摩院”之名,不尊重达摩祖师和禅宗祖庭。

知道了这些背景,你再把段子当真或当回事,那就是你的不对了。至于先轻信再暴怒打假的人,更像是在揭发同案犯。我一点都不支持他们。

在事实和观点都被污染再污染之后,这事的要害就不在于真相了,而是这事本来就是一个屁,没必要捧着嗅上十天半月,研究屁主是否吃多了大豆。

要说造假,一个村委会选举舞弊比这事都更值得追问。

姜萍有没有作弊?没有答案,或者说有很多答案,但争来吵去,人们最终要伸张的价值我却看不到。求真?在一个纯PR项目里,求的毛真?就是求来了几分真,又能做毛用?

而且目前质疑姜萍的人,很多从一开始就不相信,人家又没有愚弄到你,而公众又愿意看爽剧,这比赛又跟公共利益攀不上亲戚——阿里达摩院办比赛,又给优胜者发奖金,都是企业的钱,不是从国库拿的。

再说说姜萍,我倒是很同情她。都什么年月了,还住那样的破房子,更糟糕的还有一个好赌的母亲。

我宁愿看到她因为配合作弊炒作而过上好日子,也不想她安安分分做个中专生,俯身上套,去执行体制和社会为她那个群体定制的牛马命。

在整场风波中,姜萍一直是那个最需要帮助的人。数学天才?工具人?骗子?不管她占哪条,现在最需要的肯定不是批斗。希望她的生活尽快恢复平静。

还是那句话,建议她好好学服装设计。神童这口饭,在中国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