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运的是,我从小就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当“学习”这件事本身得到强化学习后,就会产生“继续学习”的意愿,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强化学习的循环,使大脑不断得到锻炼。强化学习的循环越重复越能够得到强化。这种循环是没有界限的,人类可以无止境地进行开放式的学习。例如“阅读历史书”→“分泌多巴胺”后,会使“阅读历史书”这一行为得到强化,强化后会“继续阅读历史书”→“分泌多巴胺”,这种不断的循环使得“阅读历史书”这一行为越来越得到强化。

•神话中的英雄(死后为人所供奉的神与人之间的存在)男扮女装将对手打败。女装英雄的神话并不罕见。北欧神话种的雷神索尔就曾假扮成新娘与偷其圣器的人结婚,趁机将其杀死。日本神话中的日本武尊,在刺杀九州的熊袭族首领时也是男扮女装。

•然而另一方面,近代学科始终以“人类”为中心,却也导致了对自然的过度支配。21世纪的学科发展若想在新的思想形态下,谋求学科的重建,就必须要凭借着质疑的精神跨越近代思想本身。因此,不应再将从古希腊至今的学科的发展历程理解为“理性的进步”,而应将重点放在随着时代的变化,世界是怎么为人类所认知、分类以及秩序化的。

•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学,在诸多继承者们的批判、修正和诠释下不断发展。弗洛伊德注重对“性”的研究,而他的继承者们则多是以他的基础性成果为根本,又呈现出不同的思想。例如,奥地利的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家、社会理论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更加注重社会性研究;瑞士的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则更加关注人类共通的普遍性无意识,即集体无意识的存在。

•人类的知识始终是动态发展的。远古时代知识几乎没有分类,现在知识已经发展成为以学科分类做骨架、各学科知识互相关联的紧密网络。《通识》为我们展示了当前的知识网络。未来,这个知识网络还会不断发展。那些擅于连接跨领域知识、创造出新颖事物的先锋人物,往往能够创造出具有革新价值的研究成果。他们最终会为知识网络添加新的领域分支,拓展人类知识的边界。这也是本书作者期望看到的未来图景。

•其实这本《通识:学问的门类》就是小时候的那本字典,长大后的那本英语工具书,它就像寻找宝藏的那张地图,能够给到指引方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