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17年的夏天,正值暑假,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的校园里,学生们大都已经回家过暑假去了。
只有青年毛泽东和好友萧子升在宿舍里,他们正在商量着要结伴游学。
这两个满怀壮志的青年人带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游学之路,他们去到了许多乡镇,见到了农民、船工、财主等各种人。
途中他们去到了一座古寺,他们与寺里的住持聊得十分投机。
二人临走之前,主持分别给这两个人留下了一个预言,并说让他们数十年之后再看预言是否为真。
二人当时只当主持是在开玩笑,把这两个预言抛在脑后。
那么这两个预言都成真了吗,方丈留下的两个预言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同窗求学,志同道合。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韶山冲风景秀丽,山清水秀,这个小山村四周青山围绕,有几处清澈见底的池塘。
毛泽东的家庭在当地较为富足,他的家里有二十二亩田地,他的父亲毛顺生靠着种植和买卖粮食和猪牛,让一家人过上了较为富足的生活。
毛泽东八岁时入私塾读书,一共在六所不同的私塾就读,在这些私塾里他学习的都是一些枯燥的四书五经,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让他感到枯燥无趣。
父亲毛顺生对毛泽东的期望是让他识得一些字,以后好帮家里做生意。
因此,毛顺生每天还要求毛泽东放学之后帮家里做农活,但是毛泽东每次回家只想着多看点书。
毛泽东从小就喜欢读书,他最喜欢看被私塾老师称为杂书的《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旧小说。
他敬佩里面那些面对不公敢于反抗的人物,他还通过一个维新派教师了解到康梁维新变法,知道当时的中国正在发生着巨变。
一直到17岁,他不甘心在韶山冲待一辈子,跟着父亲做生意,他想到外面继续求学,在众人劝说下,父亲终于同意他外出求学。
毛泽东到了湘乡县城东台小学堂,在这里他学习到了地理,自然科学的新知识。
毛泽东在课外阅读了《盛世危言》《新民丛报》等宣传进步思想的书刊。
他了解到康梁维新派思想,他开始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并尝试思考救国富民之道,他认同康梁对社会进行改良的主张,可以说在东山学堂毛泽东接受了政治启蒙。
除了学识上的收获,在东山学堂他还收获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萧子升。
东山学堂的学生大多家境富裕,相比之下,毛泽东的家庭条件很不好,再加上他是从外地来读书,说一口浓厚的家乡方言,所以毛泽东很难融入这些富家子当中去。
但是萧子升却主动和毛泽东交朋友,毛泽东平常爱好读书,谈吐不凡,喜欢阅读进步书刊,常常发表自己的见解,文章也写得很好。
萧子升觉得毛泽东是一个追求上进的人,他敬佩毛泽东的学识,他就和毛泽东成了志同道合的好友,两个人常常在一起讨论诗词文章,交流对时事的看法。
结伴游学,结交方丈
1913年,毛泽东考入湖南第一师范。
这所学校是当时湖南新思想的集聚地,这里有很多思想开明,博学多闻的老师,还有很多关心社会,怀揣报国之志的进步青年。
二排左三为毛泽东
比如萧子升,蔡和森等人,萧子升较毛泽东早一些进入学校,如今二人又成为了同学。
当时的中国虽然经过辛亥革命,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但是袁世凯的野心没过多久就暴露了,他恢复帝制,张勋又搞出来复辟的闹剧,军阀混战,中国的社会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本来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以为革命已经成功,但是现实让他们陷入失望之中。
他和同学们会热切地探讨救国之道,经常争执到不可开交。
他在独自反思时,经世致用的教诲提醒了他,他意识到坐在学校里讨论是找不到救国之道的,他想要走出去看一看,从实际出发找答案。
他对好友萧子升说:
“只坐在书斋里埋头苦思,和同学们交谈是找不到救国之道的,我们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必须要迈开步子,走出校门,实地去探访中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找到真正适合中国现状的道路。”
1917年的暑假,毛泽东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讲的是两个学生徒步漫游中国,一直走到了西昌的打边炉。
这个消息让毛泽东十分兴奋,他自己想去游学的想法有人已经实现了。
当即他就给萧子升写信,邀请他一起去游学,此时萧子升已经毕业到长沙楚怡小学教书,萧子升看到信后欣然同意。
就这样,两个人带了很少的钱就出发了,他们背着装了几件衣服的包袱,穿着草鞋,带了一把伞,这就是他们所有的行李。
左四为毛泽东
一路上,他们靠着给商铺、寺庙、学校写对联换取报酬。
他们还主动去拜访当地有名的学者,二人谈吐不凡,文采飞扬,这些学者文人十分欣赏他们的才华,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就主动给他们提供食宿。
二人先后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5县的一些乡镇,名为游学,实则是考察当时的中国社会,了解民生民情。
在安化县毛泽东看见了地主是如何剥削欺负佃户,这些地主不论荒年还是丰年,都收佃户一样多的粮食,荒年欠收就加上利息累积到下年,这样下去佃户的债务越来越大。
地主还养了一帮打手,横行霸道,看上哪家的姑娘就抢回去做他的小老婆,百姓们是敢怒而不敢言。
毛泽东还看见了旧的仁义道德是怎么吃人的,有一女子婚后不久丈夫去世,他的婆家竟然逼她殉葬,美其名曰是表示对丈夫的忠贞。
受三从四德的糟粕思想的影响,女人婚后遭受丈夫殴打,也不能反抗,无能为力。
毛泽东看到这些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开始了自己的独立思考,他认为必须要用暴力的手段从根本上推翻旧的制度和旧的统治阶级。
但是萧子升却和他有相反的想法,他认为毛泽东的想法太过理想化,他主张循序渐进改良社会,二人在政治上的分歧在这时已经显露出来。
来到宁乡,毛泽东在和当地人交谈中,得知此地有一座沩山,山上有一座密印寺。
这座寺庙历史悠久,始建于唐朝,寺里的方丈是远近闻名的大学者,他精通佛法,对诗词文章也有研究。
方丈为人慈悲,常常在灾年救济附近的村民,当地的百姓都很敬重他。
毛泽东听了之后对这个方丈很感兴趣,想向他学习请教,就和萧子升上山去拜访他。
毛泽东和萧子升说明来意,把准备好的名帖交给寺里的小和尚,希望求见方丈。
方丈接到名帖,仔细看了好一会儿,只见名帖上毛泽东三个大字写得豪迈大气,刚劲有力,一共占了三行。
另一边萧子升三个字挤在一行里,字迹工整,下笔用力较轻。
方丈看完之后,笑着对小和尚说道:
“看来咱们密印寺里要来贵客了,你快去请这两个学生到大殿来。”
小和尚飞快跑到门口,引他们一路来到大殿。
毛泽东一边走一边观察着这座千年古寺,寺里到处种植着竹子,松柏,参天大树遮挡住夏日刺眼的阳光。
松柏特殊的香味弥漫在寺院里,穿过一道门,经过一块高大的石碑,毛泽东和萧子升来到了大殿。
见到方丈,两个人准备上前介绍自己,谁知方丈先开了口,他指着毛泽东说:
“这位施主就是毛泽东吧,另一位就是萧子升了。“
毛泽东十分惊讶,说道:
“您真是神通广大,您说得丝毫不差,学生就是毛泽东,这是我的好友萧子升,您是怎么分辨出来的?”
方丈说道:
“这名帖上面的毛泽东三个字足足占了三行,刚劲有力,可见心胸宽广,有大格局。而萧子升三个字挤在了一行中,字迹规整,下笔较轻,一定是一个性格周正,讲究细节的人。我再结合你二人的长相,自然就分辨出来了。”
毛泽东二人听了,哈哈大笑,说道:
“学生真是佩服,早就听说您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方丈和毛泽东两人畅谈许久,他们聊佛法,探讨诗词,还向方丈请教老子,庄子的思想,一下子就聊到了晚上。
方丈觉得他们才华横溢,谈吐不凡,博学多闻,是两个优秀的青年人,就留毛泽东两人住在寺里过夜。
晚上,方丈同毛泽东两人在书房聊天。
在谈到当下佛教的发展时,方丈问毛泽东:
“毛施主,佛教到现在已有千年,你认为佛教为何能存续至今?”
毛泽东思考片刻,答道:
“自然是百姓都相信它,他们相信佛祖会消灾降福。”
方丈摇了摇头说道:
“还是太简单了。佛教之所以能长久不衰,第一,佛教是一种人生哲学,它涵盖人生间所有的道理,它引导人做善事,克制自己的欲望,这些道理是普遍的,是和老百姓的想法一致的。第二,佛教还是一种统治的工具,统治者会利用他去稳定社会。”
毛泽东听了,突然感觉自己的思路被打开了,他对于佛教乃至宗教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毛泽东又和方丈探讨中外宗教异同,他说道:
“中国没有类似其他国家的宗教战争,几个宗教和谐共存,对国家来说不是坏事。”
方丈笑着说道:
“只望毛施主记住今天我们的谈话,日后不要忘记,未来中国的佛教就要靠你了。”
毛泽东听了,只觉得方丈是同他开玩笑。
第二天一早,毛泽东和萧子升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他们去到方丈的书房向方丈告别。
方丈留他们用过早饭后,亲自去送他们,快到大门时,方丈突然叫住萧子升,说道:
“萧施主,这几日与你交流,你性子沉稳,对佛法理解很透彻,我想你可以考虑留在这古寺当中,日后潜心修佛,研究佛法。我也可以得一个知己。不知你意下如何?”
萧子升听了,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没想到方丈会主动邀请他留下来。
思考片刻,他答道:
“方丈,谢谢您的好意,学生确实对佛家思想很感兴趣,但是学生志不在此,当下中国处于危难之中,学生还是想凭自己所学,实现救国富民的理想。”
方丈看他如此坚定,也不好挽留,只说了一句:
“萧施主此番不留在这里,恐怕日后也不好留在中国。”
萧子升听了一头雾水,二人急着赶路,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就离开了。
第一个预言成真:毛泽东终成一代伟人。
从1917年到1949年,32年过去了。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给百姓带来了光明。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学生变成了中国的最高领导人。
毛主席对于宗教的态度十分开明,他认为宗教里的一些价值观是值得提倡的,对社会有益的,因此他提出宗教自由的原则,保障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宗教活动的进行。
另外,为了避免宗教之间的冲突,他提出要容许各派宗教存在,佛教不仅没有被当作封建迷信被取缔,还发展壮大,一直存续下去。
因此,当年密印寺里方丈的第一个预言实现了。
第二个预言成真:萧子升远走乌拉圭。
多年之后,老僧的第二个预言也实现了,萧子升离开了中国,客居乌拉圭,一直到去世。
当年二人游学结束回到长沙,萧子升和毛泽东联合发起了新民学会,吸引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加入,他们志在探寻一条让中国摆脱黑暗的道路。
后来,萧子升去到法国留学,在法国他吸收到了大量革命思想。
萧子升在法国深受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他主张通过温和的改良方式去改造中国。
而在中国的毛泽东则认为要组织成立共产党,通过武装斗争去推翻旧的阶级,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他经常同工人农民在一起交流,他看到中国的广大工农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必须发动广大无产阶级,进行彻底的革命。
1921年3月,萧子升回到长沙,同毛泽东进行了一番讨论,二人分歧严重,进行了激烈地争吵,不欢而散。
后来,毛泽东去参加中共一大,在去上海的船上和萧子升住在一起,那天晚上,毛泽东劝萧子升加入中国共产党,同他们一起改变中国。
萧子升没有被打动,二人就此分别,之后再也没见过面,两个好友就此分道扬镳。萧子升之后投靠了国民党,为国民党做事。
1932年,萧子升退出政坛,又在法国的中国国际图书馆任职,之后随着图书馆搬迁到了乌拉圭。
从此,便一直定居到乌拉圭,1976年在乌拉圭去世。
结语
老僧的两个预言神奇地实现了,其实并不是老僧有什么神仙本事,而是老僧通过观察两人的性格,仔细思考得出的。
年轻时毛泽东的性格坚强勇毅,格局宏大,不拘小节,展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格局,而萧子升为人拘谨,性格稍显懦弱,害怕困难,总是畏手畏脚。
二人的性格决定了他们一生的命运:一个坚定地进行革命,终于实现自己的目标。
一个害怕失败和困难,选择退缩放弃。本是好友,却因为性格的不同,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你认同这句话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