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期

清听大神说

如何科学认识听力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耳朵,不仅是聆听世界的窗口,更是人们感知美好、享受生活的重要感官之一,它关乎着人们生活的质量和社交互动,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现代生活中噪声环境的加剧、个人不良听力习惯的形成等因素,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听力损伤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5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听力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挑战,需要我们迫切关注。

常见的不良用耳习惯:

长期佩戴耳机

易引发外耳道炎,如果音量过高,对内耳道造成的损伤将更大,由于内耳毛细胞不可再生,因此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

棉签清理耳朵方法不当

不但不能把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清理出来,还可将其推向耳道内侧,由于耵聍本身具有一定酸性,如靠近鼓膜,则易对鼓膜造成损伤,影响听力;

捏紧双鼻用力猛擤

当人患感冒或鼻炎时,不正确擤鼻有可能将鼻腔分泌物经过咽鼓管进入中耳易引起中耳炎。

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

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且不带防声耳塞或耳罩,易患噪声性聋;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吸烟饮酒,不参加体育锻炼,不积极防治心血管疾病,会加速老年性耳聋的发生。

如何判断自己的听力是否健康?

通常测试耳朵听力是否正常,可进行听功能检查测试,一般包括纯音听阈测定、声阻抗测听法和耳声发射检测。

纯音听阈测定

纯音听阈测定,一直是听力检测的核心技术。它通过患者的主观行为反应来测得其气导及骨导听阈,可提供有关听力损失的性质(即传导性、感音神经性、混合性及中枢性等)、程度及侧别信息。我国目前主要采用世卫组织推荐标准,依据听阈结果将听损程度分为正常听力、轻度听力损失、中度听力损失、重度听力损失、极重度听力损失几个级别,这也是我国确定听力残疾的重要依据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3月3日WHO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中,提到了最新听力损失分级,根据0.5kHz、1 kHz、2 kHz、4 kHz气导平均阈值,将听力损失分为以下几级:

分级

好耳的

听力阈值

(dB)

多数成年人在

安静环境下的

听力体验

多数成年人

噪声环境

听力体验

正常

听力

<20dB

听声音

没有问题

听声音

没有或几乎

没有问题

轻度

听力

损失

20至

<35dB

谈话

没有问题

可能

听不清

谈话声

中度

听力

损失

35至

<50dB

可能

听不清

谈话声

在谈话中

有困难

重度

听力

损失

50至

<65dB

在谈话中困难

提高音量后

可以

正常交流

大部分谈话

都很困难

重度

听力

损失

65至

<80dB

谈话大部分

内容都听不到

即便提高音量

也不能改善

参与谈话

非常困难

重度

听力

损失

80至

<95dB

听到声音

极度困难

听不到

谈话声

完全

听力

损失

/全聋

≥95dB

听不到言语声

大部分环境声

听不到言语声

大部分环境声

好耳<20dB

差耳≥35dB

除非声音靠近差的耳朵,否则不会有问题,可能存在声源定位困难

可能在言语声、对话中

和声源定位

存在困难

▲2021年WHO听力损失分级标准

声导抗检查

声导抗检查,利用一定声压级的低频纯音导入外耳道,引起鼓膜、听骨链、鼓室腔、咽鼓管等结构的振动或变化,它可以帮助我们检测中耳病变的位置,辅助诊断听觉神经等疾病。在听力学和耳科学常用“声导抗”测试作为耳声阻抗测试、耳声导纳测试或二者的通用术语。声导抗测试是通过声刺激所引起的中耳传音结构生物物理变化来观察听觉系统功能状态的一种客观测试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年人外耳道容积正常值为1.0~1.5mL儿童外耳道体积正常值为0.7~1.0mL。外耳道耵聍栓塞时,外耳道容积明显变小,可以仅为0.3~0.5m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耳朵的结构

纯音听阈测定

耳声发射检测(OAE),通过检测耳蜗释放的声频能量来评估听力状态。利用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能够对耳朵的听力进行检查,从而判断听力是否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临床特点,耳蜗功能正常的人均可记录到EOAE;OAE受外耳和中耳功能影响,正常人耳的OAE反应无明显的两性差异,正常人双耳间的EOAE反应阈差值小于10dB;OAE反应易受对侧声刺激影响,OAE反应幅值和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减小;SOAE有人种差异;PTA大于40-50dBHL时,OAE消失(蜗后病变除外)。

通过这些方法的检测,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听力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和治疗措施。

老年人听力健康需重点关注

青少年听力健康问题突显

听力障碍又称“听障”,即听觉系统功能的减退或损失。世卫组织发布《世界听力报告》,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其中4.3亿人听力较好耳朵有中度或以上听力损失,而且这个数据还在逐年上升,2050年预计四分之一的人存在听力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听力障碍残疾人数约2780万,听力障碍可覆盖全人群,其中老年人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老年性听力障碍人数已经占到总听力障碍人数的34%,75岁以上的老年人,一半以上都有听力障碍,老年性耳聋占据我国听力残疾致残原因的首位。

然而,耳聋已不单单常见于老年人群体。近几年,随着无线耳机等产品的大量普及,年轻人包括青少年在游戏或听音乐时缺乏听力保护意识,噪声的暴露强度、时间及个体易感性差异是目前公认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青少年较其他年龄阶段人群更热衷于参加各类娱乐活动,所以娱乐性噪声暴露(如频繁使用个人音频设备,如耳机、播放器、游戏机,以及接触各种强声刺激,如经常到KTV、摇滚乐等娱乐场所)是青少年这个特定群体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听力健康蓝皮书:中国听力健康报告(2021)》认为,青少年群体的听力管控目前属于监控盲区,基层耳科及听力学水平尚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基层青少年的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力健康是“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尚未如视力健康一样引起大众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保护听力健康,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听力健康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听力防护意识。此外,也要加强对听力障碍患者的关怀和治疗,利用相关科技帮助听损人群实现日常沟通与交流,为听力障碍人群创造更加友好的社会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静操场系统

教室均衡声场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慧科学健身指导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炸街车抓拍系统

高速/隧道定向语音警示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音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音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