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Severn

日前,印度财政部表示:

“至2027年印度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近年来,印度在全球疫情蔓延、局部战火不息的情况下,连续多年保持着全球第一的经济增速。

在此基础上,印度制造业得以被迅速拉动,印度人畅想中的“世界制造工厂”地位似乎正在被落实。

种种迹象表明,印度正在沿袭着中国崛起的道路,即将复刻中国奇迹。

那么这一切真能如印度所愿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加速,带动制造业繁荣

印度,一个饱受国际社会重视,发展潜力巨大的国家。

尤其在西方国家眼中,印度的崛起不可阻挡,未来势必成长为世界一极。

而从近些年印度的经济表现来看,外界预测并非空穴来风。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印度经济长期保持在7%的增速,位列世界第一。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印度与世界其他地区经济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使其从全球经济复苏中受益,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其短期内经济稳定增长。

2023财年,印度在全球战乱不断、经济形势总体下行的情况下,仍保持了7%的GDP增速,并以3.49万亿的经济总量,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目前,印度经济发展状况依旧保持迅猛势头。

亚洲银行对印度2024财年经济做出预测,认为其GDP增速仍能维持在6.7%。

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此的预测为6.3%。

而印度方面经济专家则乐观估计,2024-2025财年印度仍能实现7%的GDP增速。

莫迪政府更是表示,印度将在2027年超越日本和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并在2047年成为发达国家。

西方金融机构也纷纷预测,基于印度庞大的人口红利和在科技领域的创新,印度有望在2075年超越美国,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种言论和预测都表明,印度的经济腾飞只是时间问题。

而在印度经济发展火热的情况下,其制造业也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2024年1月30日,印度政府宣布将手机塑料、金属制件、SIM卡插槽等零部件的关税,从15%降低至10%。

此前,印度出于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极少做出主动减免关税之举,更多情况下是频繁加码关税。

此次减税行为,明显凸显着印度政府助力制造业发展的倾向。

据印度手机和电子协会方面透露:“这是莫迪政府为提高印度手机制造业竞争力采取的措施,利用低进口关税扩大规模,将印度打造为全球电子产品制造中心,是印度制造业走向繁荣的关键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方多家标普机构预测,至少未来三年印度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印度能否抓住这个机会,一举成为下一个全球制造业中心,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和机遇。

而莫迪政府对手机和电子产品的减税扶持,就是印度开始着力发展制造业的一个缩影。

除经济快速发展、制造业一片繁荣之外,近些年印度政治与军事层面的崛起,同样引人注目。

上世纪40年代独立后,全面继承西方民主制度的印度,一度因国民识字率低、经济发展滞后、语言多样性难题,难以将民主制度推向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实践,印度人显然已经将从英国殖民时期继承下来的自由民主原则,融入到印度特有的政治环境中,并塑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民主政治。

军事上,印度拥有庞大的军队规模、持续增长的国防开支、先进的武器装备、不断增加的核武数量,以及国防生产发展的强劲势头。

尽管在军事科技自主研发领域,印度一直饱受外界诟病,但这并不能否认印度的军事实力突飞猛进、已位居世界前列的事实。

纵观印度各个领域的发展,印度人仿佛正在复刻中国崛起的老路。

然而事实真如印度人所期待的那样吗?答案显然并非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发展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印度当前经济发展速度和总体经济规模,的确有超越日本、德国,乃至美国的潜力。

但更加不容忽视的是,印度经济前行道路上必须面对的几大难题。

首先,印度存在极大的贫富差距。

印度是一个由少数且富有的精英阶层和大量贫困人口组成的社会,这种巨大的贫富差距在某种程度上会阻碍其经济发展。

为了改善贫富差距过大的情况,印度政府近些年已经采取了加强教育、给下层民众提供更多工作机会、调整税收等政策。

但从结果来看,社会贫富差距现象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印度在

1994至2012

年期间,成功地使

1.33亿

人摆脱了贫困,极端贫困人口大幅下降。

然而,目前全球四分之一的极端贫困人口仍生活在印度。

导致印度贫富差距难题无从解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印度社会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

再比如独立之初印度一味强调发展工业,对农业发展忽视,导致大片土地掌握在上层社会手中,贫苦农民获利甚少,长年徘徊在贫困线附近。

再加上印度对初级教育投入的不足、税收政策的失衡,最终导致贫富差距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印度经济发展看似一片欣欣向荣,实则正面临着产业结构严重失衡问题。

印度在部门或产业间的经济增长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一方面是服务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一直居高不下,而工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整体来看,印度产业不平衡主要受制于劳动力教育程度不高,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

印度人口众多,而且农村人口占比很高,但农业产值却一直很低。

印度的产业结构失衡导致就业岗位严重短缺,据统计印度每年至少有1000万个就业岗位的需求,而印度自身每年只能提供约100万个就业岗位。

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就业机会支撑,印度的“人口红利”就有可能转化为“人口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印度经济看似增速飞快,但其国内的基础设施长期落后,时间一长势必会拖累国家经济增速。

一国或地区基础设施的配备状况,深刻影响着其制造业和农业的发展。

世界银行曾指出:基础设施建设的数量增加10%,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将增长0.7%至1%。

但就目前印度的基建情况来看,交通、能源、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的发展,均不尽如人意。

以印度交通为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铁路系统庞大、运行繁忙,是世界上最大的铁路系统之一,但由于建造年限久远,各线路普遍面临设备陈旧、故障频发等问题。

因此,目前公路承担着印度高达60%的货运和85%的客运量。

其中,高速公路只占不到全国公路网的 2%,并且只有四分之一的国道是四车道。

在印度所有类型的道路中,只有约占 47.3%的公路铺好了路面,此外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村庄没有全天候公路,城市交通也非常拥挤。

海运方面,由于印度海岸线很长,因此港口很多。

不过其港口普遍很小,且设施陈旧,港口设施卸载货物的速度非常缓慢,通常平均需要三天时间。

总体看来,印度交通基建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其经济增速,这个问题会在印度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逐渐凸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造业繁荣假象

不光是经济发展问题重重,印度繁荣制造业的背后,同样存在诸多桎梏。

不同于传统发展路径,印度人走的是一条跳过工业化,直接从农业转向服务业的“捷径”。

这是一种服务业优先发展,以迅速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

截止目前,印度服务业在其GDP占比中一度超过50%,而制造业比重只有15%左右。

这种“倒挂式”的经济结构,虽然短期内能迅速拉动印度经济增长,可劣势同样十分明显。

站在印度产业结构角度,服务业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工业发展,却无法替代工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持续性贡献。

而制造业若长期处于劣势,不单会阻碍服务业升级,还会导致印度经济结构进一步失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扭转这种局面,印度早在2014年就提出了所谓的“印度制造”宣言,誓要在2025年将制造业GDP占比提高到25%。

为此,印度人还制造了一系列详细计划,设定了一个又一个目标。

然而从结果来看,印度的制造业比重非但没有任何提升,反而逐步下滑。

2021年,印度制造业占据GDP的比重仅为14.3%,远低于25%的目标。

印度制造业发展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在与内部外部双重制约。

就内部经济而言,印度妄图依仗的“人口红利”没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国内民众受教育水平限制,难以大批量投身中高端制造业岗位。

同时,“倒挂式”经济结构本就难以像传统工业产业那般,向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就业机会,从而导致印度大量劳动力,为了养家糊口,又转投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制造业良好生态系统的缺失,也是印度制造业难以真正腾飞的一大制约因素。

印度制造业本就基础薄弱,供应链不完整,无法形成灵活的中小企业生态系统。

以印度电子产业为例。

尽管印度在大力鼓励发展电子制造业,可本土缺少元件、模具的现实情况,导致其根本无法在国内打造完整电子产业链。

连基本的零部件都要靠进口,印度又谈何营造制造业良好生态?又凭何崛起为制造业大国?

充其量,也只能成为一座世界组装工厂。

站在这一角度,“印度制造”2025目标想要实现,仍旧任重道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经济增速全球第一、制造业发展欣欣向荣,本就发展潜力十足的印度,看似一副即将腾飞、复刻中国崛起道路的姿态。

但只要稍加推敲就会发现,印度经济持续增长的背后,仍面临着产业结构失衡、巨量人口难以转化为人口红利、贫富差距无从缩小等难题。

表面上繁荣发展的制造业,同样因为缺乏良好生态环境和工业化基础,面临着基础零部件短缺,必须长期依赖国际市场等问题。

而在以上种种难关没有被攻克之前,印度的崛起仍只存在于理论中。

参考资料

姚萌. 国家能力视野下的印度崛起[D].云南大学,20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春豪.浅析印度崛起的制约因素[J].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4(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