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中南海办公处。

毛主席办公桌上有一份沉甸甸的牛皮纸包裹,包裹上有一行字,写着:寄件地址——江西井冈山五七干校。

随身警卫员绑上红色绸带线,扎出一个蝴蝶结。又从腰间别出一把小刀,小心翼翼裁剪边料。

“主席,好一大捆书啊,这么多本。马..恩..恩..全...”警卫员结结巴巴念着,有些字,还要再查查字典。

“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你的文化学习还得加深。”主席帮警卫员圆场。后者尴尬地摸了摸头上的军帽傻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主席

“我今天不能去大娃娃的婚礼...他们条件艰苦了点,也不知道送什么,就送这个表达我的心意吧。祝他们新婚幸福,百年好合哦。”喜悦幸福的气氛,洋溢在主席慈爱的脸庞上。

这份礼物,是主席送给最心疼的小女儿——李讷的结婚贺礼。她在工作中相识了一名基层小伙。二人情投意合,自由恋爱。在婚姻大事上,视李讷为掌上明珠的毛主席,不顾李讷母亲的反对,强烈支持他们。

可毛主席万万没想到,结婚一年后,李讷的婚姻破裂了。

得知消息,主席口中不停自责重复:“都是我的错,怪我自作主张啊,讷娃的婚事太草率了,我要负全责。”

沉闷许久后,主席打开了桌上的抽屉,抽出了一叠纸币,将近3000元,交代警卫员:“这些钱你给讷娃寄去,她...”

说到一半,主席又低下头,从一本厚厚的书籍中,掏出一张鼓鼓的信封。

“这些也给她!”

“主席,这可是你全部积蓄啊,整整8000块。”警卫员劝说道。

毛主席沉默地点起了烟,一缕缕思绪随青烟而动。

小爸爸和大娃娃

1941年,延安西柏坡。

办公桌上铺满密密麻麻的文件,主席正奋笔疾书,忘乎所以。

前线战事告急,日军的疯狂扫荡下,八路军损失惨重。部队全被打散了,有些师团一个月都联系不上。毛主席不知疲倦守在桌前,好几天没正常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主席

“小爸爸,乖爸爸,骑大马...”年幼的李讷,骑上了主席的脖颈。

此时,李讷1岁,牙牙学语的她,把爸爸当成了木马玩具,肉嘟嘟的小手,不时扯下几根头发。

主席一阵刺痛,刹那后,又乐呵呵笑起来,背着李讷转起圈圈,挠痒痒,吐舌头,玩了好一会才放下。

他明白,自己又不知通宵了几夜,很久没见过外面的太阳。李讷的出现,肯定又是警卫员,借李讷来催促自己休息的,这不是第一次了。

但主席没有生气,心情多么烦躁,多么抑郁,见到李讷,糟糕的心情皆会烟消云散。天真活泼的李讷,仿佛一阵春风,刮进主席的心坎里。

1940年,47岁的毛主席,中年得女,孩子便是李讷。主席一生的孩子有许多,毛岸英,毛岸青,李敏...

李讷是幸运的,他不同哥哥姐姐,从小受到的疼爱最多。三个哥哥姐姐,分别出生在1922,1923,1936年,从小在动荡不安的局势下长大,和主席吃过不少苦。

主席对他们是愧疚的,从未真正关爱过孩子的成长。为了革命,孩子得到的父爱也比较少。

李讷出生时,主席年近半百。所谓五十知天命,漂泊半生的毛主席,安定了许多。八路军在西北站稳了脚跟,党也确定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

李讷的降生,使他能好好品尝做父亲的滋味。李讷的淘气,调皮,撒娇,卖萌,无一不触动老父亲的心。

毛主席打心里发誓,要不遗余力教育这个孩子,让她做一个无忧无虑,招人喜爱的人。

父亲的教育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李讷的名字取自其中,意思是:君子要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毛主席望女成凤,希望李讷言行合一,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李讷从小是依偎在父亲怀中长大的。

李讷出生时,身体羸弱,毛主席就把她放在身边照顾,衣食住行一手操办。工作再忙,每天也会抽空几个小时陪着李讷嬉笑玩闹,晚上会读一些诗词歌赋给她听,当作睡前故事。耳濡目染,李讷从小养成了看书读报的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主席和幼年李讷

毛主席喜欢运动,尤其热爱游泳。他喜欢一头扎进水里,像只鱼儿在水中遨游。年幼的李讷,常常被他抱在怀里,感受水花溅起,江河涌动。后来,李讷长了个子,能独立下水,毛主席要求道:不准带上救生圈。

李讷就这样,逆流而上,学习游泳技巧。偶尔呛了几口水,扑腾双脚,毛主席也不会立马去帮助她,直到她克服困难,调整好姿势。

主席希望,李讷能不怕困难,自信自强,勇敢面对人生的风浪。

外人看来,主席对李讷过分严格。却不知道,主席对李讷的温存。

1947年,国共内战。胡宗南派20万大军,进军延安,直逼中共中央腹地。当时解放军主力分布在各大城市和交通要地,镇守延安的警备旅不过2万人,无法正面迎敌。迫于形势,毛主席不得不离开深耕多年的延安根据地,与敌人进行游击战。一路辗转各地,军民同行,用独轮车搭载生活用品,过着风餐露宿的日子。

但主席对李讷是十分心疼的,害怕七岁的李讷受不了汽车颠簸,主席就将她裹在怀里。有时候行军一天一夜不能休息,主席仍然不会松手,累了就瞧一眼怀中的李讷,看着她熟睡时红扑扑的脸蛋,可爱又迷人。

有时候,敌人的飞机发现队伍,投下炸弹轰炸。在一阵惊慌的喊叫声中,毛主席安静地对她说:“听,这些炮声。你不要害怕,这是对你的一种锻炼。”

眼前到处是飞沙走石,滚滚硝烟。李讷窝在父亲的胸膛里,天真又胆怯。

李讷15岁前,极少和父亲分别,印象最深的那次是转战陕北。

迂回一段时间后,毛主席决定,留在陕北,率17000人的西北野战军,同几十万国民党军周旋。他提出了“蘑菇战术”——以小部队,同敌方主力周旋消耗,达到“敌进我退,敌疲我打”的目的,等敌人疲惫松懈后,调动主力将其歼灭。

作战需要长距离的奔袭,不能让年幼的李讷受苦,于是主席将她寄养在山西,让一位叫李若的阿姨帮忙照料。

分别后,父女都十分思念对方。毛主席作战间隙会给女儿写信,询问她的健康问题,吃得怎么样?有没有水土不服?

李讷也很懂事,她想念父母,用小手涂抹了一幅幅简笔画。画中有父亲、母亲、哥哥姐姐。见画如人,给主席平凡枯燥的军旅生活,增添了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主席和李讷

李讷7岁,到了读小学的年纪。根据地没有正规的学校,主席请韩桂馨作为家庭保育员,来到家中,一边照顾李讷起居,一边教她读书识字。韩桂馨只有高中文凭,只简单教了一些拼音笔画和基本的加减乘除。

等进城后,毛主席正式把李讷送到育英小学,作为插班生读了四年。学校离家很远,一个星期才能回家休息。李讷身体不好,总会感冒发烧。毛主席无奈,只能通过写信来诉说内心想念:“娃娃,我很想你。你的病好了吗?外面的大雪你能看见吗?”

虽然是插班生,但好在李讷从小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四年的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

1953年,新中国成立四年。13岁的李讷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读书,只有周末才回家一次。多年独自求学的生活,李讷渐渐学会了照顾自己的起居。主席在辅导基础学科的同时,开始对李讷的思想教育操心。

1959年,李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这与父亲长期的文化熏陶密不可分。

毛泽东和李讷都喜欢古典文学,常一起交流书中词句的精髓。毛主席对她说:“读书要由浅入深,厚积薄发,下定决定搞好一门学问。同时你要记住,你不过是毛泽东的女儿,要戒骄戒躁,不要搞特殊,不要自以为是。”

李讷的文学功底打好了,但二十出头的年纪,人生观念有待提高。

建国后,主席重视起干部子弟的教育问题,很多大院出生的子弟,患有贵族阶层思想——比谁家父母官大,互相攀比自家的汽车,保姆,住的宅子。

主席对此作出了严重批评:“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千万不要学李自成!”

主席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教育。毛岸英被分配到工厂工作,融入工人阶级。毛岸青在中央宣传部担任俄语翻译,认真踏实做着文学工作。

唯独两个女儿,年纪较小,必须矫正好政治观念。

北大位于北京西郊,离家几十里,李讷回到家后已到半夜。警卫员李银桥发现这一情况,擅作主张,偷偷开车接送李讷回家,有时还给李讷捎去饼干、糖果、奶粉等零食,李讷也瞒着父亲,没有拒绝。

主席知道后,当着李讷的面,狠狠教训李银桥:“为什么我三令五申,还要搞特殊!”

李银桥委屈地说:“天太黑了,她一个女孩子离家又远,不方便....”

主席听完,将报纸重重砸在桌子上,斥问:“自己的孩子就是孩子,别人家的就不是了?我的孩子有手有脚,为什么不能自己回家?”

一旁的李讷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羞愧的脸恨不得缩进衣服里。从此,北京街头出现一道亮丽的风景,青春朝气的李讷骑着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往返学校和中南海。

独立的孩子

“父亲,你在睡觉吗?你一定睡得很香吧。大学生活过得不错,除了学校的饮食。食堂定量太少,油水不够,我上课时肚子老咕噜噜叫。学习上我也有些头痛,有些忧伤,一些历史问题背后的含义没有搞懂,还望父亲能多多指教我。”

“讷娃,收到你的信,喜慰至极。你的痛苦忧伤是好事,痛苦后就有希望。”

父女二人,自陕北第一次分别后,多年来一直保持书信来往。身为父亲,主席再也不能像儿童时期那般关爱自己的孩子。唯独书信文字力量最深,将思念付诸纸上。李讷会倾诉自己的忧伤苦闷,而父亲靠书信,灌注了全身心的“亲”和“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主席和李讷

李讷体质较弱,是主席一块心病。

1958年,正在读大二的李讷突发急性阑尾炎,疼痛难耐,必须手术。发病时,母亲去广州出差,不在北京。毛主席身为父亲,此刻公务繁重,抽不开身。他心急如焚,亲自联系北京医院院长,安排外科手术。电话挂断,主席瘫在椅子上,神色黯然,不知所措。

手术工程中,主刀医师发现,李讷身体里残留了小时候打针断在肉里的针头。研究过后,决定取出针头,同时进行两次手术。这对李讷来说,是身心上的双重折磨。

阑尾炎手术很成功,可取出针头成了一件难题。年头久了,断了的针头陷进肉里,位置发生偏移,怎么也找不到。最后医师决定,把李讷抬到X光室,一边通过X光扫描位置,一边动手术。因为不是在无菌环境下动的手术,李讷的伤口感染,高烧一直不退。

远在办公室等待消息的毛主席,坐立难安,得知女儿又起了高烧,写信安慰女儿:

李讷。
念你。害病严重时,心旌摇摇,悲观袭来。一定要锻炼意志。你以为如何?妈妈很着急,我也有些。再熬几天,不要怕。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祝你胜利,我的娃!

1960年,李讷又是大病一场,无奈在家休息一年。1962年元旦,大病未愈的李讷恢复学业,回校学习,只给父亲寄去一张贺卡聊表心意。

1月9日,主席回复李讷:

收到贺卡,高兴。你为什么不写信给我呢?你不爱爸爸了是吗?我知道你是爱我的,是我缺乏对你的关爱,我们长期没有交过心。你给我来封信吧。祝你上进。

收到回信的李讷,心里酸酸的。她理解父亲的工作,但冥冥中二人的联系也渐渐变少。或者说李讷已经慢慢独立,成为一个大人了。

1965年夏,李讷完成大学学业,分配到《解放军报》当编辑,穿上了军绿色工装,英姿焕发,成为一名积极向上的革命工作者。她开始真正脱离父母的怀抱,走入社会,开始自己的人生。

不久后,李讷在毛主席身边从事文员工作。有次主席吩咐李讷找一些自然科学杂志的书,李讷抱着书籍,来到办公室后,突然对主席说道:“爸爸,听说越南战场还在打仗,很多同志远赴越南,帮助工作。我也想去,你同意吗?”

话毕,主席手中的笔停滞住了,不可置信看着自己的娃娃。只见李讷灵动的双眸中,满含期待与信念。

沉默过后,毛主席双眼泛红,背过身去。听到女儿李讷要赴越作战,他的心如同破碎的窗台,摇摇欲坠。1950年,自己的大儿子毛岸英,也曾向自己请缨去朝鲜参加战斗,一年后,主席没有收到家书,收到的是一张阵亡通知书。

岸英离世的消息,让他悲痛欲绝,经过一番难以想象的心理建设才走出来。他无法再亲眼目睹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重蹈覆辙,他的心经不起第二次暴风雨的侵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李讷和毛主席

“爸爸,我这一生真平淡,何时可以马革裹尸啊?”李讷又坚毅地问道。

主席抹掉眼中热泪,厉声说:“我不同意!你首要目标是做好现在的工作,此事勿复言。”

李讷有些失落,但望着爸爸低落的神情,又似乎懂了。

李讷离婚

时间一晃,到了1970年。

为了更好锻炼李讷,毛主席将李讷送到井冈山“五七干校”工作劳动。李讷从小生活在高干家庭,难免有些清高、自负,骄纵的性子。把她送去基层劳动学习,正想借此克服李讷的坏毛病,让她能真正走向平民大众。

临别前,主席对李讷交代:你要忘记你是主席女儿的身份,那里都是普通的人民群众。你也到了结婚的年纪,如果遇到一个踏实肯干的人,可以和他恋爱,我不会反对。

毛主席这番话不假,李讷已经30岁,到了而立之年。作为父亲,他怎会对女儿婚姻一事两耳不闻?李讷在北京时,母亲为她安排过几次相亲,可惜都没有擦出爱情火花。

他知道女儿从小接受的教育,让她成为了一名进步,有学识的女青年,婚姻大事自然不可儿戏。主席认为,李讷一定要找一个值得托付的人,门当户对并不重要。他相信,李讷有自己的判断,他不会过多干涉。

在井冈山劳动的日子里,李讷辛勤工作,任劳任怨。同她共事的同志说:她干起活来有一股狠劲,化粪池距离施肥地有两公里,李讷一人能挑起七八十斤重的粪桶,从不喊脏喊累。

李讷谨记父亲的教诲,隐藏身份,只干实事。

夏日炎炎,酷暑难耐。平淡又燥热的日子里,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局面。

从小孤独寂寞的李讷,第一次有了心跳加剧,小鹿乱撞的感觉。一名姓徐的小伙,毫无防备闯进了她的心房。

小徐是招待所的服务员,高高壮壮的,笑起来温暖又阳光。劳动中,小徐对李讷十分在乎。担子重了,李讷挑不动,小徐不知从哪出现,二话不说拎着就走。工作后,李讷一个人喜欢在河边散心,小徐会远远跟在身后,害羞地望着李讷的身影。

后来,两人相爱了。

革命年代的爱情来得很快,二人相爱不久,有了谈婚论嫁的打算。

李讷写信给父母,表达了自己对小徐的喜欢,坚定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希望父母能同意这桩婚事。

父母那边,第一时间查询了小徐家的家庭情况,得知他父母是地地道道的东北农民后,主席大手一挥:批准。

李讷母亲对此事却严厉拒绝。小徐初中毕业,文化程度不高,二人在学识,性格,背景,原生家庭上,有着天壤之别。母亲认为,门当户对更容易幸福,李讷和小徐的爱情只能昙花一现,一定要结婚的话,无异于一场赌博。

在父亲的大力支持下,李讷还是和小徐结婚了。婚礼当天,毛主席分身乏术,没有参加女儿婚礼,李讷有些失落。几天后,李讷收到北京发来的包裹,打开一看,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有十几本,包括各个国家的翻译版。李讷不禁弯起嘴角,幸福地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李讷

婚后一段时间,二人你侬我侬,过得还算幸福。李讷初入婚姻殿堂,对爱情充满了向往。

随着时间流逝,两人在生活习惯和三观上渐渐产生了分歧。

李讷喜欢阅读,闲下来会专心研究琢磨,一读就是一个小时。丈夫从一开始的不在意,到后来的不理解,最后抨击她的行为,说:读这些书是浪费时间,李讷只能偷偷落泪。

1972年,李讷和小徐离婚了。

消息传到了主席耳中。得知李讷离婚后怀有身孕,主席难受了很久,愧疚之情挥之不去。李讷带着身孕回到北京后,担心李讷作为单亲妈妈,生活会十分拮据,毛主席将多年的积蓄8000元,默默托人送给李讷。

父亲无声的援助,深深击中李讷脆弱的心灵。她眼含泪水,重拾信心,开始了独自抚养孩子的生活。

主席的8000元积蓄从何而来?

主席一生节俭,他曾在中央强调:严格杜绝拜寿,办生日宴等行为。主席每月工资404.8元,他援助李讷的费用,全部来源于自己的稿费,没有拿国家一分一毫。

如此做法,正因为他不仅是全国人民心中爱戴的主席,更是一名父亲。父亲对女儿的情理,无关国家。

女儿婚姻失败,作为父亲,期盼女儿能平安喜乐,幸福安康。他多么希望李讷可以收获美满的爱情,自己也就知足了,可惜事与愿违。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辞世。36岁的李讷痛彻心骨,心如刀割。看着父亲安详的遗体,音容如昔,思念的泪水不争气地滚下,她趴在父亲床前,发声痛哭。

毛主席走了,李讷最敬爱的父亲走了。

“你要坚强...你要勇敢面对人生中的风浪...不要害怕,这是对你的锻炼。”

追悼会后,李讷脑海中频频浮现父亲的教诲。是啊,不要害怕。

后来,李讷终于从丧父之痛中缓和过来,她还有一个孩子,也是一位母亲。她放下职位工作,一门心思投入到教育儿子的事业中。这件事过后,李讷有了直面惨淡人生的信心。

1984年,44岁的李讷和57岁的王景清结婚。

王景清在中央警卫团工作过,负责过毛主席的警卫工作,和李讷有过来往。

王景清会做饭,会书法绘画,文化底蕴不错,和李讷般配。两人的婚礼简单,仅有李银桥,韩桂馨等人参加。李讷离婚多年,心智成熟许多。她要求不高,只希望有一个知心人为伴,相濡以沫。

王景清为人忠厚老实,性格温顺。李讷身体不好,他体贴入微照顾李讷的起居。李讷喜欢读书,他会在一旁静静聆听,安静守护。二人幸福美满地度过了一生,直到2021年,王景清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李讷和王景清

作为毛主席的女儿,李讷一生从未搞过特殊。她经历过失败的婚姻,被病痛折磨,但顽强的意志使她屹立不倒。

她永远记得毛主席送她的诗: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