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为正文

6月21日至22日

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

走进安康

两天来,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求是杂志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20多家中省媒体50多名记者组成的采访团,先后走进安康市南水北调环境应急处置中心、安康市水电厂、瀛湖生态旅游区、汉阴县凤堰古梯田,深入采访我市在水灾害防治、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经验探索和丰硕成果;实地感受安康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升级之路,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幸福安康,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和光明前景。

牢记“国之大者”,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安康承担着南水北调63.18%的供水量,境内水环境保护成效关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安全大局。为提升水污染应急处置能力,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了环境应急处置中心指挥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指挥平台的大屏前,采访团成员们紧紧围坐在一起,认真听取工作人员介绍,详细了解安康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打造汉江流域环境监控保护的智慧中枢,同步破除水利、气象等信息数据通联壁垒,实现“一屏管全域”的水质保护大网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平台共接入420个视频监控点位和128个在线监测点位,可对汉江水质和重点排污企业实行全天候视频监控和在线数据监管,并与中、省、市、县环境应急指挥实现互联互通,全力打造安康‘环保110’保障汉江出陕断面水质始终安全达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台运行以来,已转办在线监测超标异常数据840起,受理信访投诉16398件,化解环境舆情873件,成功处置汉江水质污染突发环境事件22起。”听着安康市南水北调环境应急处置中心副主任何勇的介绍,记者们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

从“一湖之治”到“流域之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蓝天白云,水清岸绿。夏日的瀛湖游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在瀛湖生态旅游区,采访团一行登临安康水电站大坝,深入探询我市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变迁;乘坐旅游观光船,观碧波荡漾、鱼翔浅底、岛屿棋布,沉浸式体验瀛湖水韵之美,感受安康上下呵护青山绿水用心之切;步入耕读民宿,倾听岛上居民,为了保护汉江水质,亲手拆除养殖网箱,二次创业继续走好致富路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统计,10年间,库区共拆解网箱31533口,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助力400余户渔民上岸发展生态产业。“老百姓弃渔上岸后,种枇杷,种杨梅,利用闲置房屋改建民宿,日子也越过越红火。”瀛湖生态旅游区党工委书记张峰说,安康人对水的爱护深深刻写在基因里,周边村庄的群众每到汛期还会自发打捞水面漂浮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在大家的精心呵护下,瀛湖水环境持续向好,并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然而,这只是安康治水护水的一个缩影。从“一湖之治”到“流域之治”已经成为每一个安康人的共识共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求是杂志社综合编辑部组长盛玮,在了解我市在水生态保护领域的巨大投入后激动地表示:“亲眼看到安康在绿色高质量发展和水资源保护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汉江和瀛湖的生态环境保护为‘南水北调’作出了积极贡献。我来自北京,从我个人来讲,非常感谢安康的付出。”

“在文物上种田”,古遗产焕发新光彩

夏雨初霁,云遮雾绕。一阵山风拂过,薄雾缘山而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凤堰古梯田若隐若现。记者们纷纷被眼前盛景吸引,连连称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凤堰古梯田,采访团一行边走边问,从田坎小路到精品民宿,从梯田历史到“山水林田湖草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从全面保护到水利风景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全方位领略安康利用灌溉工程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汉阴县依托古梯田资源,积极打造集乡村旅游观光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民美好家园于一体的客家梯田农业综合旅游示范区,带动群众就业增收。2023年,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年收入1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顺着山势层叠连绵的梯田,新华网记者唐斓兴奋地说:“我第一次来到安康,第一次看到梯田。这里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在文物上种田’。因为梯田都是文物遗产,依靠文物来让村民们致富,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调研行程,采访团成员深入践行“四力”,认真倾听、踏实采访,在田间地头、山河湖泊、百姓身边获取了大量饱蘸汗水、沾泥带土的新闻素材。大家纷纷用生动的笔触、隽永的画面、鲜活的镜头,倾情向外界展示着安康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民众用心用情用力呵护水生态,向“新”逐“绿,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含绿量”“含金量”,全力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良好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日报记者 韩鑫:此行的主题是绿色发展,我觉得从这两天的采访经历来看:安康或者汉阴都是陕西绿色发展最好的佐证。我觉得随处可见满眼的翠绿,更在于它背后治水、护水和生态改善绿色发展的思路,我觉得这是值得深入挖掘、报道和写作的。我们此行也会用“四力”、笔尖和镜头去报道好陕西安康绿色实践的故事,希望这边也能继续由绿变美,借绿生金,让绿色真正成为当地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行程接近尾声,50多名记者们依依不舍,纷纷表示,纵然采访结束了,宣传还将继续,他们会持续关注安康,持续把安康高质量发展的讲给全国人民听,讲给全世界听。中央广播电视台CGTN采访部记者杨景皓:“安康生态环境非常优美。安康经验、安康实践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会借助我们的平台,把这些介绍给国际受众。

请关注安康综合广播官方视频号

2024陕西高考录取分数线出炉!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来源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中配图、文字等均来源于网络,并已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平台删除。如未告知,视为版权所有人同意我方使用。

记者:张振业、王仁玉、张莹 通讯员:刘渊、李俊

编辑:红庭

责编:海涛

审核:马莉

©安康综合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