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曾莉)6月20日上午,芙蓉区政协在芙蓉区文化馆召开“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调研座谈会,会议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战略部署,深入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让数字化文化建设成果更好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芙蓉区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吴穗,芙蓉区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主任焦益民,长沙晚报社经营管理办公室主任周小华,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副社长张勤繁,湖南龙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史乃栋,芙蓉区政协常委、湖南省企业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长沙市湘潭商会会长谢建军等芙蓉区政协委员出席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前,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芙蓉区文化馆。据介绍,近年来,芙蓉区文化馆大力推进全民艺术普及,馆内常设文化艺术培训、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览、文化讲座、报刊书籍阅览、视听欣赏、文艺辅导、游艺等各类免费开放项目。文化馆新馆运行开放以来,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精心打造的“芙蓉艺术节”、“芙蓉大舞台”、“蓉艺课堂”、“蓉荟大讲堂”等品牌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深受群众喜爱。同时,积极承办“欢乐潇湘 品质长沙 幸福芙蓉”系列活动、“湖南公共文化进村入户·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活动等,将有品质、有内涵的文化活动深入到学校、社区,广受群众好评。

座谈会上,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听取了芙蓉区文旅体局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情况、芙蓉区文旅体云平台建设情况和芙蓉区图书馆新馆数字化项目建设情况的汇报。汇报详细介绍了近年来芙蓉区在建成“三端、两线、两体系”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新模式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与会人员围绕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等方面建言献策。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政协优势,积极参与助力提升芙蓉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要聚焦“三端、两线、两体系”,突出答好“文化+旅游”“文化+科技”两道融合命题。要发挥专门委员会作用,为芙蓉区文化软实力的全面提升、更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委员智慧、贡献政协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建军表示,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已成为提升服务效能、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通过数字化建设,可以突破传统服务模式限制,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他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实践就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跨越性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要巧取他山之石,借鉴成功经验;二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三是要丰富活动内容,满足多样文化需求;四是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五是要构建梯次齐备的数字文化人才队伍。

吴穗表示,感谢各位委员为区政协助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供了大量真知灼见,实用性、操作性强,区政协将进一步梳理总结,逐项深入研究,将好的建议充分吸纳到调研报告中。下一步,区政协将坚持问题导向,广泛征求意见,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为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芙蓉区文化馆为国家一级文化馆,位于浏阳河大道与嘉雨路交汇处东南角,建筑面积5628平方米,内设多媒体视听教室、舞蹈教室、合唱教室、器乐教室、书法教室、美术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直录播室等功能室十余间,400座芙蓉剧场1个,是集社会宣传教育、公益文化服务、文化艺术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文化地标。

为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芙蓉区积极推进建设以区文化馆为总馆,13个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82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基层点的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总分馆服务体系,形成了方便快捷、优质高效、人民满意的“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文化馆新馆运行后,积极开发线上平台,打造智慧文化馆。目前,线上部分通过“芙蓉文旅体云”平台实现了资讯、活动、培训等信息的统一发布和展示。线下部分实现了云视讯教学设备、文旅一体机全覆盖,通过总分馆的智慧联通,将名家讲座、艺术课堂等优质资源覆盖全区,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