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可谓是内忧外患,战火连天。

俄罗斯总统普京刚结束了他在朝鲜和越南的出访之旅,本想着回国能喘口气,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国内外接二连三的恐怖袭击。

这不禁让人感慨,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和平来之不易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内信源来自(澎湃新闻等),并掺杂部分个人观点,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先说说普京此行的收获吧。

在朝鲜,"普金"兄弟俩亲密互动,场面十分和谐。

金正恩亲自到机场迎接,两人热情拥抱。

朝俄双方还发表了加强军事和经济合作的联合声明,看来是要抱团取暖,共同对抗西方的制裁了。

普京此行显然意在打破西方对俄罗斯的孤立围堵,拓展"朋友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普京又访问了越南。

近年来,俄越关系不断升温,两国已建立起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此次会晤,双方进一步巩固了这一关系。

看来在亚太地区,俄罗斯也不是孤家寡人嘛。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普京刚刚志得意满地回到祖国,却迎来了一连串的袭击事件,让人唏嘘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3日,乌克兰军队发射了5枚美制"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导弹,有4枚被俄罗斯防空系统成功拦截。
但不幸的是,仍有一枚漏网之鱼,落在了克里米亚的一个海滨度假区。

当时正值旅游旺季,海滩上游人如织,男女老少都在享受黑海的美景和夏日的温馨,而死神突然降临。

导弹装有集束炸弹,爆炸后无数小型炸弹四处飞溅,造成惨重伤亡。

据报道,至少有4人死亡,151人受伤,其中不乏无辜的儿童和妇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如此残忍的袭击,俄方自然反应强烈。

克里姆林宫指责美国直接参与策划了这次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美国应该为平民伤亡负主要责任,看来美俄关系又要降至冰点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就在同一天,俄罗斯南部的达吉斯坦共和国接连遭遇恐怖袭击。

当地两座东正教堂、一座犹太教堂以及一个警察哨所成为了恐怖分子的目标。

持枪歹徒见人就杀,甚至残忍地割开了一位66岁牧师的喉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数小时的激战,有15名警察殉职,数十人受伤;冲突中的恐怖分子集团暴戾极端,丧尽天良。

目前,俄罗斯当局正在全力侦破此案。

初步调查显示,这次袭击很可能与臭名昭著的"伊斯兰国"恐怖组织有关。

近年来,该组织在中东地区几乎被肃清,残余分子为了求得生存,正试图向其他地区渗透扩散。

而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一直是其觊觎的目标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情报显示,袭击达吉斯坦的恐怖分子曾在叙利亚接受"伊斯兰国"的训练和资助,后潜回本土,伺机发动袭击。

他们企图利用宗教矛盾制造混乱和对立,破坏俄罗斯的社会稳定。

而达吉斯坦复杂的民族和宗教结构,也为恐怖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对于"伊斯兰国"这样的极端组织,国际社会早已达成共识,对其予以严厉打击和谴责。

联合国安理会多次通过决议,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

然而在某些大国的纵容和利用下,恐怖主义依然成为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之一。

看来,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依然是全人类的公敌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国内外接连不断的袭击,俄罗斯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严厉谴责美国"直接参与"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并警告说这样做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更是怒斥,制造这些惨案的美国和乌克兰都将"下地狱",搞恐怖主义的人必将受到正义的审判。

乌克兰军队发射导弹袭击克里米亚,与此同时,达吉斯坦共和国又接连发生恐怖袭击,这一系列事件在时间点上的巧合,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和猜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分析人士指出,这背后可能存在某些关联,值得高度警惕。

乌克兰局势自2014年以来持续动荡,俄罗斯和西方国家在乌问题上的对峙也愈发激烈。

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后,局势进一步升级。

俄乌战事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各方势力纷纷介入,试图影响战局走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克里米亚和达吉斯坦几乎同时遭遇袭击,难免令人生疑。

一些观察人士推测,西方国家可能在背后操纵,企图制造混乱,在俄罗斯境内制造动乱,进而牵制其军事力量,缓解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压力。

事实上,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就不断加大对乌军事援助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为乌克兰提供先进武器装备、情报支持和军事训练,旨在提升乌军的作战能力,延缓俄军的推进步伐。

而此次克里米亚遭受袭击的导弹,正是美国提供给乌克兰的新型远程武器。

另一方面,在叙利亚、阿富汗等地,美国也曾被指支持反政府武装,利用恐怖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在地区制造混乱,谋求地缘政治私利。

在俄罗斯看来,达吉斯坦恐袭案可能也有美国及其盟友的影子。

毕竟,北高加索地区长期以来就是恐怖势力活跃的温床,也曾被外部势力利用,对俄安全构成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战略角度看,乌克兰战事已经严重消耗了俄罗斯的国力,也暴露了其军事体系的一些问题。

对西方而言,在当前时点对俄罗斯施加更大压力,无疑有利于削弱其“长远威胁”。

通过在俄周边地区制造紧张局势,可以迫使俄不得不分散兵力,从乌克兰战场抽调资源,进而影响战争进程。

然而,这种做法无异于在刀尖上行走,风险极大。

一方面,刻意制造的混乱很难控制,一旦失控,就可能酿成大祸。

恐怖主义是一把双刃剑,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1年"9·11"事件已经充分说明,恐怖主义的危害是全人类的公敌,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最纯粹的恶不可驯化,就像美国一手扶持起来的本拉登,15年前的“对苏兵器”,《时代周刊》封面上的“英雄人物”,酿造了属于美利坚在21世纪的最大恶果。

另一方面,大国之间的博弈如果完全撕破脸皮,以至于不择手段地相互伤害,只会让世界陷入新的动荡和分裂。

冷战时期的教训表明,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对抗,不仅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会加剧矛盾,引发更多冲突和苦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今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只有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

面对乌克兰战事引发的震荡,以及国内外接连发生的暴力事件,普京政府无疑面临巨大挑战。

一方面,频发的袭击和恐怖活动必然会加剧民众的恐慌情绪,如果处置不当,很可能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影响政权稳定。

俄罗斯需要尽快控制局势,力挽狂澜,重塑民众信心。

另一方面,国际局势的错综复杂,也对俄罗斯的外交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克兰战事已经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的国际形象,也加剧了其与西方的矛盾对抗。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如何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又能缓和紧张局势,重塑大国关系,将是一个重大课题。

对于普京而言,如何在国际博弈和国内治理之间寻求平衡,尽快控制局势,夺回民心,将是一个重大课题。

毕竟,内忧外患之下,执政者的压力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