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突然发生了 180 度大转变,引发外界广泛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几天前,针对中菲南海撞船一事,菲律宾还在指责中国“蓄意攻击”,但

现在却改口称这可能只是“误会或意外”

。菲律宾国家海事委员会主席贝尔萨明表示,

如果中国愿意合作,这件事可以很容易地解决。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PCG)也发表声明,称导致 7 名菲律宾军人受伤的事件不能被定义为武装袭击。PCG 强调,

中国的行动意图是为了确保补给任务能够顺利进行,因此没有理由将其视为一次武装攻击。

更值得注意的是,PCG 还表示,6 月 17 日的事件不会触发 1951 年菲律宾与美国签署的《共同防御条约》(MDT)。这一表态与美国此前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曾表示,该条约适用于对菲律宾武装部队在南海任何地方的武装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菲律宾态度的转变背后,或许与美国的态度有关。

据悉,菲律宾此次挑衅前,美国罗斯福号航母从南海撤出,北上至日本南部海域。而中国海军 055 型驱逐舰则抵达菲律宾大后方,驶过菲律宾沿岸。

在经济方面,菲律宾似乎也在寻求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菲律宾国家经济与发展局局长阿塞尼奥·巴利萨坎在东京表示,

菲方对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国家”的投资和贸易持开放态度,不会设置不必要的贸易和投资壁垒。

他还补充说,

为了经济增长,菲律宾“需要获得投资和出口”,他希望“将经济和政治分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显示,中国是菲律宾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场。2023 年,尽管中菲贸易额比 2022 年下降了 17.1%,但仍达 719 亿美元,中国对菲全行业投资 1.7 亿美元。

相比之下,美国在 4 月份的美日菲三国峰会上承诺对菲律宾投资 1000 亿美元,但这笔投资预计在未来 5 到 10 年内兑现。5 月底,菲方曾公开喊话“要钱”,显示出对美国承诺的担忧。

菲律宾贸易与工业部长帕斯夸尔曾表示,“菲律宾只有保持经济安全,才能加强国防”。这似乎解释了菲律宾为何在政治上与中国对抗,却又希望获得中国的经济支持。

然而,想要实现“政冷经热”并不容易。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往往是密不可分的。菲律宾一边希望获得中国的投资,一边又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对抗,这种做法难免让人质疑其真实意图。

菲律宾这次态度的大转变,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中国坚持立场的重要性。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过度的让步和谦卑并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反而可能被视为软弱。只有坚持原则,展现出坚定的立场,才能赢得应有的尊重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