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独角兽去哪儿了?要么S了,要么RUN了。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天知道答案!

原创 | 天府财经
撰文 | 潘谈

美国芯片业巨头英伟达在全球引发了AI狂潮。

在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突破困局之际,中国网民以一种复杂得多的心情,看着英伟达与台积电。

2023年中国市场在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占比约为20%至25%。

但受美国对华芯片限售政策收紧影响,今年2月发布的第四季度财报中,中国市场在数据中心业务占比仅为4%至6%。

高端芯片对于发展科技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我们半导体行业可以靠自行研发寻找出路,但芯片开发是耗时至少五到10年的长期投入。

有朝一日,当中国芯片像服饰国货一样崛起,人们当然可以向英伟达说“不”。但在此之前,我们要学会向科技实力低头。

5月23日在济南召开的一场企业和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有人听到关于创新与投资的发言后追问:“我们的独角兽企业新增数量下降的主因是什么?”

新闻报道中没有进一步透露会议是否围绕这个话题进行过讨论,只是模糊地提到:“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清单’亦是‘改革清单’。”

所谓独角兽企业一般上是指成立10年以内,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非上市初创企业。

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常常被视为一个经济体科技创新活力的体现。

在独角兽领域,中美一度呈现两强争霸的局面。胡润研究院在2019年10月首次发布全球独角兽榜单时,中国以206家位居榜单之首,以微弱优势领先美国的203家。

不过,随着chatGPT的时代到来,过去五年美国不仅反超中国,而且在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上,与中国的差距越拉越大。

胡润《2024全球独角兽榜》,美国以703家独角兽企业一骑绝尘,虽然中国仍位居第二,但只有340家,数量不及美国的一半

从增长的角度看,美国在过去五年培育了500家新的独角兽企业;中国只增加了134家,而新增的这些独角兽企业中,多数是在2020年和2021年出现的。

为何最近这几年中国独角兽增长放缓?

面对这个问题,互联网上有很多抱怨声,归纳起来,多数指向“G进M退”的大环境、政策大开大合的不稳定性、民营企业经营环境的恶化,以及社会缺乏鼓励创新的宽松氛围等。

在互联网浪潮褪去后,中国也涌现出一些新的独角兽,例如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行业的明星企业。

但对于民企的发展,始终没有解决企业参与的公平机会,以及如何实现“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二元问题。

独角兽跑哪儿去了?有的S了,有的RUN了。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天”知道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Writer | 潘谈

视觉Vision | 赵兮 编辑Editor | 晴川

天府财经网站:www.wetf.cc

欢迎投稿:wetime@163.com

(文中图片视频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若侵权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