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信息由浙江德凡律师事务所郝小青律师整理分享,信息来自于网络

事实经过::原告因头疼四天,每次30分钟许,CT检查提示腔隙性脑梗死,已经符合入院指标,入院后诊断为后循环缺血,被告在诊疗过程中符合治疗常规,并无欺诈。原告认为自己未病是对保健知识的缺乏,对医生诊断的误解,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本院经审理认定事实如下:2024年3月6日,原告因头痛至被告神经内科门诊就诊,门诊病史记载,主诉:头痛4天。现病史:主要为左侧头部痛,无耳鸣及听力下降,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成双,无肢体乏力及肢体麻木,无肢体抽搐及大小便失禁。无发热及感冒腹泻不适。既往史:高血压,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言语流利。两肺呼吸音粗,未见明显干湿罗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双侧额纹及鼻唇沟对称,伸舌不偏,四肢肌力5级,双侧针刺痛觉对称,双侧共济试验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当天头颅CT平扫,诊断为:1.双侧基底节区腔隙灶;2.老年脑改变。初步诊断:头痛。处理意见:门急诊用药。本科门诊密切随访,不适随诊,一周复查。程某专家门诊(周一全天,周五上午),赵爱云专家门诊(周二全天,周三上午),秦桂华专家门诊(周四下午)住院治疗。当日,门诊医生向原告开具住院登记单。原告自行办理入院手续后,在被告处住院治疗。原告入院后,诊断为:后循环缺血、高血压3级很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入院后,原告又进行了胸部CT平扫、心脏超声检查、肝胆胰脾彩超、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彩超、颈动脉颈内静脉椎动脉彩超、上肢动脉上肢静脉彩超、甲状腺甲状旁腺颈部淋巴结彩超、下肢动脉下肢静脉彩超、头颈部增强CT、心电图、脑电图等系列检查。被告给予原告扩血管、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银杏叶提取物、倍他司汀)、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稳定斑块(阿托伐他汀钙片)等治疗,于2024年3月11日出院。出院诊断为:后循环缺血、高血压3级很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窦性心动过缓。

法院判决:驳回原告卫某的全部诉讼请求。

法理分析:于2024年3月6日因头痛至被告神经内科就诊并住院治疗,双方形成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服务合同纠纷。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本案中,原被告的医疗服务合同并不符合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之特征。医疗服务合同关系不同于消费关系,医疗行为面对的系极复杂的个体生命和健康,故医疗服务合同中仅强调方法、手段的正确,不强调结果的确定性,而消费关系强调的系结果的确定性。因此,原、被告之间的医疗服务合同关系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郝小青律师|浙江德凡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