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中以来,A股持续弱势震荡,红利资产在行情轮动中始终保持相对出色的表现,尤其是能源、公用事业等高股息概念受到投资者热捧,由于央国企盈利稳定性和盈利能力突出,派息力度大,股价得到的支撑也更强。

高盛分析师Kinger Lau等在6月24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红利资产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在政策、自由现金流、降息等因素的催化下,高股息概念有望继续冲高,红利资产受追捧可能成为一个结构性的长期趋势。

红利资产——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兴主题

在过去3年里,中国上市公司每年通过派息和回购向股东返还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现金。

高盛指出,自2021年以来,由于海外利率处于高位,因此A股的红利主题一直是一个回报丰厚的策略,高股息相对于低股息策略的超额收益高达70%,高股息收益率总回报相对于MSCI中国指数产生了22%的超额收益。

高盛认为,高股息概念的出色表现有望延续,原因有五点:

a)与《国九条》和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目标一致,改善股东回报的政策推动和实施力度强劲;
b)47%的上市国企市值由政府相关实体持有,派息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可增加230亿人民币的财政收入;
c)上市公司向股东返还现金的能力前景好——派息率较低(30%以上),但现金余额(1800亿人民币)和自由现金流(23财年:260亿人民币)均创历史新高;
d)中国国内利率正在下降,提高了即时现金回报的吸引力;
e)在投资组合中股票比重偏低的国内机构投资者可能对稳定收入有结构性需求。

根据高盛的最佳情景假设,如果中国公司在股东回报政策、公司治理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度等方面能够显著改善,并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中国股市可能会获得显著的估值提升,平均重估收益可能达到38%左右。

中国企业具备提高派息率的能力

2023年,中国企业通过分红向投资者返还2.4万亿人民币现金,虽然这个数字看起来很高,但事实上,中国企业的派息率在全球排名极低,分别落后于除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按过去10年的中位数计算)。

高盛强调,中国企业实际有充裕的资本派发股息:

与人们的普遍看法略有不同的是,在资本支出下降和融资渠道仍然宽松(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帮助下,中国企业去年的自由现金流(FCF)创下了历史新高(2.6万亿人民币,不含金融企业)。
中国上市公司(除金融业外)的资产负债表上坐拥18万亿人民币现金,占市值的23%。换句话说,企业优化资产负债表、为股东释放价值的空间很大。

此外,分析师还认为,随着房地产去杠杆、利率下行等因素影响,机构投资者需要更稳定的收益,保险等长期资金对高股息股票的配置需求有望提升。

总的来说,高盛认为高股息主题在中国正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随着相关政策推进和市场机制完善,这一主题有望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投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