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次暴雨红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于24日10时更新暴雨红色预警。这是中央气象台在现行暴雨预警实施以来第三次发布全国级暴雨红色预警—而前两次分别是2011年台风纳沙与2023年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在华北地区引发强降雨时,这也是首次因梅雨锋强降雨发出暴雨红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25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预计,6月25日至27日,江南北部、江汉东部和南部、江淮以及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南部、贵州北部、广西等地仍有持续性强降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地发生洪涝灾害

进入夏季汛期以来,暴雨洪水新闻频上热搜,多地发生重大洪涝灾害,给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6月中旬,暖湿空气北上,撞上北方南下的小股冷空气,造就了这场格外猛烈的龙舟水。今年龙舟水有三大重灾区:粤闽赣交界处,浙闽边界和广西北部。

洪水过后的三泰村(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在粤闽赣交界,入汛以来,梅州市平均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多,达1033.8毫米,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多86%。洪峰过境时,水位甚至有3层楼那么高,以至于全市多处山洪暴发、山体滑坡,多个镇村成为“孤岛”。

在浙闽边界,浙江丽水和福建南平,多条河流超警戒水位。浙江庆元县暴雨红色预警持续了50多个小时。

广西北部,桂林的洪灾尤其严重,漓江发生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浊黄的漓江洪水倒灌桂林市区,城市交通停摆,桂林火车站因积水停运。

6月下旬,暴雨覆盖从贵州、湖南一直到长三角地区,尤其是皖南雨势最为凶猛,多地达到大暴雨量级,湖南、江西、安徽省多地相继受灾。

降雨还在持续,各地还需要密切注意降水引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做好实时监测、防汛预警和转移避险等防范工作,而降水减弱的灾区则需要重视灾后的重建、消杀消毒和防疫。

洪灾威胁居民饮水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水一般来得迅猛,水量大,其中夹杂的漂浮物和颗粒物多,快速冲击供水管网、下水道、垃圾处理系统之后,会将对人体有害的病菌和有毒物质扩散传播。受灾群众如果饮用了“不干净”的水,不仅会导致细菌性痢疾、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的发生,还可能会造成重金属超标,水污染中毒等危险的发生。

洪灾过后,我们应该及时对饮用水水源进行检测,对不达标的水源地进行全面彻底清洁和消毒,预防和杜绝由水污染风险造成事故发生。争上科技游研发的饮用水水质智能监测系统,不仅能为监管部门实时提供动态水质数据、监管水质安全提供技术手段,而且有助于供水企业与水质监管机构实现水质快速监测、识别饮用水水质异常情况,建立饮用水水质监测预警体系,是保障供水水质安全的有力工具。针对洪灾过后的水质监测,争上游科技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受灾情况灵活增加如大肠菌群、重金属、余氯等相关指标,实现更有针对性的水质监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经济发展,二次供水、现制现售水已经成为比较常见的供水方式,洪灾除了对水源会造成污染之外,也会对供水设施及其周边造成一定的破坏,所以洪灾之后对二次供水、现制现售水的监管也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供水监管需要监管人员到现场查看运维记录,同时还要粘贴多种公示信息,现在争上游“供水系统管理平台”解决方案“一码搞定”,监管人员和用水群众都只需要扫码进入“争上游水管家”小程序,就能看到供水设备的具体信息公示,包括设备名称、所属单位、相关证件(营业执照、涉水证件、检测报告)、设备运维人员的健康证明、设备状态等;以及设备的运维记录,包括日常运维、水质快检及更换滤芯等信息记录。系统充分满足监管部门和供水单位对供水设备设施的日常管理运维需求,可以应用于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现制现售水的监管。

洪涝后两个月内是疾病高发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涝灾害发生后,可能会面临街道一片狼藉的情况,各类生活垃圾遍地漂,积水、死亡的动物尸体、垃圾、粪便等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极易滋生蚊虫,加上灾后群众免疫力低下,安置受灾人群相对来说比较集中,长时间的密切接触更有可能加速传染病的扩散。霍乱、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腹泻、结核病、皮肤病、上呼吸道感染、疟疾甚至鼠疫都是洪灾过后可能出现的疫情。例如解放前的1931年,大范围洪灾曾对各地水源造成持续污染,从而导致了1932年中国陕西爆发了大面积霍乱疫情,最终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

如何规避“大灾后有大疫”?

防控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是暴雨洪灾后,不发生或少发生传染病疾患的重要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灾后的传染病预防,除了及时对受灾地区进行环境消毒消杀之外,还要格外注意受灾群众的日常健康监测情况。为此,争上游科技提出了“传染病防控监测预警平台”方案,对灾区出现腹泻、呕吐、发烧或其他传染病症状的疑似病历和聚集性疫情,医疗卫生机构和学校等重点场所等可以通过平台及时上报。监管部门通过平台快速汇总灾区周边的防疫数据,结合周边社区医疗和医院的传染病防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提高疫情监测的及时性、准确性,一旦有异常上升能有效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平台以信息化的手段协助灾后安置点建立每日症状监测机制,上报监测信息,排查群众健康状况,筑牢群众健康“防控墙”。

灾害无情人有情,相信在国家和政府各级力量的救援下,群众的生活也最终会归于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