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夏至时节的传统是吃面条。然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惯例,关于要吃哪种面条并无严格规定。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为什么夏至要吃面条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夏至吃面条是有象征意义的。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时刻。在食物中,面条是最长的,因此古人选择在夏至这天食用面条,用来表达对“白天短一些”的期望。夏至时的俗语说:“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由此面条成为古人夏天主食的代表。等到冬至时,白天变得最短,人们就改吃象征着“短”的饺子或馄饨,希望白天变得更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冬至饺子夏至面”的风俗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让人们选择在夏至吃面食呢?

首先,夏至时节吃面食有尝新之意。由于夏至时新麦已收获,所以吃面也有尝尝新鲜的意味。

其次,还有避恶之意。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食用热面可以辟邪驱恶。

此外,还有养生之意。小麦性味甘凉,《本草拾遗》记载“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医林纂要》中称其可“除烦,止血,利小便,润肺燥”。夏季有人喜欢在炎热天气里食用热面,促进排汗,以消除体内湿热。当夏季受凉导致鼻塞、发冷、头疼时,煮一碗热面,加葱白和胡椒,趁热食用,具有一定辅助疗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什么面食最适合在夏至时节吃呢?

夏至面又叫“入伏面”,往往是夏季调整饮食的首选之一,也是古代中国南北地区在夏至时的常见食物。夏至时节,各家面馆生意兴隆。无论是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各种面条都极受欢迎。各地面食的制作方法、口味种类有所不同,北方以打卤面和炸酱面见长,南方则面条品种繁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等,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