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加强产品碳足迹人才培养。包括大力培养产品碳足迹专业人才,完善相关职业体系。鼓励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开设产品碳足迹相关课程,编制专业教材,搭建“政校企协”共建的人才培育机制。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人才培训交流活动。

实际上,完善碳足迹管理体系离不开专业人才和相关行业从业者的共同努力。在当下,我们该如何定义碳足迹管理体系专业人才,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需要哪些专业人才?专业人才在其中能发挥什么作用?学校及相关社会组织又该如何布局相关学科设计和人才培养?对此,记者采访了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教授马劲风。

中国环境报: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需要哪些专业人才?专业人才在其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马劲风:跟踪和管理碳足迹与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一样,是一个技术过程。与一般的碳中和技术人才相比,碳足迹管理体系方面的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宽泛。

比如,需懂得产品碳足迹通用核算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全面理解和掌握碳足迹核算方法、核算边界、数据质量要求等,特别是对于一些排放数据中的监测方法、误差、不确定性等有深入了解。

实际上,专业人才在碳足迹管理体系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因为产品碳足迹的核算,不仅仅是计算排放量,还要考虑企业采用碳减排技术抵消的排放量,进而能对企业采用何种减排技术给出合理建议。

此外,基于对减排技术的国际标准、规则、发展趋势等的深入理解,专业人才能判断采用的减排技术是否符合国际标准,充分利用国际规则保护国家和企业利益,助力政府、企业超前部署符合国际市场规范及绿色贸易壁垒(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低碳、碳中和产品。

中国环境报:您认为碳足迹管理体系专业人才需具备哪些能力,有哪些特征?

马劲风:碳足迹管理体系专业人才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进行温室气体核算,熟悉温室气体清单,以及对产品碳足迹的准确判断能力。

当然,从《方案》中可以看出,碳足迹管理体系涉及碳中和的所有领域,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方面。所以,碳足迹管理体系专业人才需要在目前碳中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行业的特点和要求来培养人才。

比如,在西北大学等高校联合发起成立的全国高校碳中和人才培养联盟中,不同学校都有自己的典型特征。

浙江农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碳中和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在农业林业碳汇方面的专长,使其培养的人才在涉及农林产品碳足迹方面有特色。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在碳金融、碳管理方面有特色。同济大学碳中和学院在培养既懂“双碳”技术,又懂“双碳”市场机制人才方面有特色。中国石油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则在油气产品中具有更好的掌握勘探、开发、石油化工等全链条碳足迹的特色。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则在陕西以煤为基础的产品碳足迹、企业以CCUS技术实现减排等方面具有特色。而有轻工业学科优势的陕西科技大学碳中和学院,未来会在轻工产品碳足迹领域培养有特色的人才。

中国环境报:目前主要有哪些机构和高校在开展相关人才的培养,侧重点在哪?

马劲风:碳足迹人才培养在国内尚处起步阶段,主要是设置了碳中和相关院系和学科专业的高校在做。目前国内成立碳中和学院、碳中和研究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的高等院校都在培养可以从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专业人才。

以西北大学为例,2021年5月,西北大学与榆林市政府共建碳中和学院。学院聚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经济与碳管理、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氢能与储能、矿山生态修复与生态碳汇等重点研究方向,积极推动有组织科研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协同发展。在全国率先设置“绿色低碳发展与治理”“碳储科学与工程”两个交叉学科,3年来招收硕博士研究生164名。相继获批“陕西省碳中和技术重点实验室”等5个科研平台,入选秦创原首批校地协同创新基地。先后牵头组建全国高校碳中和人才培养联盟、陕西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双碳”专业委员会,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地融合等方面不断探索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中国环境报: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如何加强碳足迹管理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的合作?

马劲风:除了理论知识的储备,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另一项重点。考虑到高等院校教师在温室气体清单核算、产品碳足迹核算方面实践经验的不足,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为此,一些学校加强与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比如,今年初,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就与西安中碳生态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中碳)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开设《碳资产管理与核算》直播课程,并联合出版相关教材,重点学习碳足迹管理体系方面的相关知识。此外,还与西安中碳共同起草了团体标准《农业源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核算与监测指南》(T/CECA—G 0291-2024),并获批发布。而企业专家在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碳足迹核算的丰富经验,能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视野。

实际上,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2023年5月批准,由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牵头组建的陕西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目的就是从市场和产品端推动企业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建立陕西省重点企业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建立碳标签认证制度等。在与地方重点企业开展碳足迹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也能培养不同领域企业需要的碳足迹管理体系专业人才。

高校既通过与企业的碳足迹管理合作,特别是科研项目、标准、方法学、碳减排技术等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碳足迹管理人才。同时,也经常为企业授课,提高企业现有员工的碳足迹管理水平。

下一步,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将与方圆认证等企业共同开发《碳足迹与生命周期评价》课程与教材,面向社会开设碳足迹相关培训工作,加强碳足迹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加快培养碳足迹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同时,积极发挥陕西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推动更多的碳足迹相关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制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自其它媒体,我们尊重原创,本文仅供交流分享,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图文编辑:王女士;联系电话:010-83551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