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邹城市坚持以帮助残障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创新实施“艺童益行”残障儿童帮扶计划,以艺术兴趣培养为媒介,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守护体系,推动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教育资源投入助残服务,促进残障儿童身体康复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让残障儿童在艺术熏陶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会有需求,政府有响应

精准对接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成长需要

系统排查,摸清“底子”。采取摸底调查和活动选拔相结合的方式,对残障儿童文化艺术体育教育需求“把脉问诊”,依托镇街残联、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对全市18周岁以下1782名残障儿童的兴趣特长进行全面了解,发掘有绘画、手工、声乐、舞蹈、诵读等兴趣爱好的残障儿童559人。举办特殊青少年运动会、绘画海选、文化艺术展演等活动,169名参加残障儿童体验舞蹈、绘画、声乐等项目展演,选拔出特长人才63人,为因材施教、重点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有的放矢,找准“路子”。聚焦“艺童益行”帮扶项目的资金、场地等制约因素,多层次、多途径挖掘潜力。在资金募集上,采取“线上+线下”宣传方式,举办慈善募捐赶大集、义卖、深入企业宣传等活动,发挥融媒体、部门网站和移动媒体宣传优势,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艺童益行”帮扶项目的积极性,募集社会爱心资金。在场地利用上,与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市青少年宫、保利剧院达成战略合作,发挥教学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文艺活动丰富的优势,提升帮扶指导能力。

因材施教,育好“苗子”。探索“独立举办+联合举办”“中心+康复机构”“项目+特长培训”等服务方式,引导各类教育机构从残障儿童的共性与个性、弱项和优势出发,建立“一人一案”培养方案,制定特殊儿童的IEP计划,对有文化艺术体育天赋的残障儿童开展“定制化”培养,引导他们在文化熏陶中提升自我、在艺术活动中陶冶情操。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各类活动16次,惠及残障儿童1700余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响应有速度,落实有态度

积极构建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守护体系

加强资源整合,建好工作网络。建立“市镇村”三级助残服务体系,发挥党建助残联盟引领和社会助残联盟示范作用,凝聚部门、镇街、社会组织、企业等各界力量,320余个党支部与助残事业结对,将文化、体育、医疗、教育等领域优质资源、先进思路引入“艺童益行”帮扶项目,形成“四位一体”服务残障儿童的工作网络,志愿助残由“单兵突进”向“组团共进”转变,推动残障儿童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联合助残机构,建强综合平台。推动成立“艺童益行”特殊青少年文化艺术中心,联合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7家专业机构,打造集残障儿童救助、体育美育培训、成果展览展示、善款募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各类形式新颖、参与性高的文化活动,为残障儿童提升文化艺术水平、展示文化艺术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带来新机遇、提供新舞台。

强化业务指导,建优专业团队。以志愿服务为主,以购买服务为辅,深化与孟子大剧院保利童声合唱团、非凡之星等专业艺术团队合作,广泛招募具备文艺类专长的社会志愿者和热心人士,吸纳艺术指导、公益讲师、康复老师等专业技能人才30余人。邀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康复研究中心、山东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等16名专家,举办残疾儿童康复专业技术人员专题培训6次、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2次,培训全市各康复机构专业技术人员1100余人次,服务残障儿童能力持续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支持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助力实现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自我价值

依托艺术展演活动,拓宽儿童成长成才通道。组织全市儿童康复机构、市特殊教育学校等单位,持续开展文艺展演、运动比赛等活动,助推残障儿童体育竞技、文化艺术水平提升。2023年,在济宁市第一届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中,12名体育特长残障儿童获得金牌15枚、银牌2枚、铜牌3枚。在首届山东省残疾人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在第八届全国残疾少儿和平海报作品征集活动中,获得二等奖2个、三等奖9个。

依托优质医疗资源,推进康复服务提质增效。探索残联与医院深度合作模式,依托兖矿新里程医院、邹城市妇幼保健院,深入推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实施肢残儿童矫治手术、脑发育不良残疾儿童功能性神经外科手术等救助项目51例,7名残障儿童回归正常生活,44名残障儿童自理能力显著提升。2023年,邹城市人民医院被评为首批省级规范化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

依托文旅文创资源,促进“非遗+创业+就业”。深化邹鲁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项目发掘、利用,全面调查摸排文化旅游领域重点企业、非遗传承人、技艺大师等情况,结合“山东手造·邹鲁尚品”特色品牌打造、“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精心遴选木雕、剪纸、面塑等非遗技艺项目12个,培育扶持残疾人“文创工坊”2处,帮助160余名适龄残障儿童学习非遗技艺,让他们能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多价值,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社会服务的提供者、邹鲁文化的传承者和宣传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