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华与智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各类文化活动让人们受到文化的熏陶,不断坚定文化自信,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社会善治,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一要挖掘文化资源,打造重点项目。各地区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立足自身鲜明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坚持以项目谋划和建设为抓手,促进传统文化与产业发展有机接轨,打造特色文创和城乡文旅产业,倾力打造传统文化特色品牌,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要整理红色资源,开展革命遗址、革命文物排查、登记等工作,对革命旧址进行修缮,稳步建立健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机制,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可以在真实体验当中,感悟当年革命先烈们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和崇高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当中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

二要加强文化保护,增强传承水平。各地区坚持对文化遗产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开展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保护工作,不断提高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水平,同时充分利用文化空间,让历史的味道弥漫城市,让城市的人群感受历史的底蕴,增强广大群众的历史文化认同感。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强传统遗产文化保护,实现科技赋能文化,进一步挖掘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核,积极融入前沿技术,以融媒传播、云展览等新型方式,打造沉浸式的视觉体验,使观众足不出户便能“穿越时空”,给人以视觉震撼,漫游在历史文化长河当中。

三要完善协调机制,抓实制度保障。传统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实物见证,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滋养。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长足进展。但是应当看到,当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力量相对薄弱,历史文化遗产合理利用亟待破解诸多体制问题,历史文化遗产安全依然面临诸多挑战。要加强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增强对传承文化发展重大问题的协调和论证,进一步加强督查调研,不断提高保护利用传承发展水平,陆续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逐步建立健全法律保护体系,为历史文化遗产提供制度保障。(王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