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全军野战部队进行大整编,正式形成了兵团编制,共有16位兵团司令员,这16人都是久经沙场、功勋卓著的猛将,在各大野战军大都是深孚众望的宿将。

唯有四野的第四位兵团司令的人选有些出人意料,原因就是他的过往经历,与其他15位相比,他更像一位政工干部,与专司作战指挥的兵团司令似乎并不贴合。

一、四野幸福的烦恼

与其他野战军相比,四野的猛将极多,多到功力稍微欠一点火候、稍候一仗没打好,就立即不进则退被挤到二线。

像一纵司令李天佑、二纵司令刘震、三纵司令程世才与韩先楚、四纵司令胡奇才、六纵司令洪学智、八纵司令小黄同学、十纵司令梁兴初等等。

四野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单就作战指挥能力而论,似乎很难说胜得过上述任何一位。

看看过往经历更是难以理解。邓华红军时期以政工干部身份登门入户,1928年在红四军31团担任营委干事。此后相继在红一军团担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八路军115师担任685团政委,是标准的政工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察冀时期当过分区司令员兼政委,那时干部太缺,一些干部赶鸭子上架当司令,在建设根据地方面有一些优势,不过最终都要接受战争考验,被淘汰的大有人在。邓华一直没有被淘汰,似乎证明他的能力不止政工方面。

这种经历和黄克诚有点像,区别是比黄克诚级别低的多。

1945年11月,邓华随同十万大军闯关东,来到沈阳后即告别政工干部身份,担任东北保安司令兼沈阳卫戍司令,并没有立即指挥主力部队,而是东拼西凑弄出来四个保安旅,由这个保安司令部指挥。与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批主力纵队的前身相比,邓华的起点并不耀眼。

那么为什么到了1949年初林罗首长要把邓华拔擢到兵团司令的高位呢?

有的军史爱好者习惯于简单地以出身定江山,说邓华是标准的双一出身,即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四野四大兵团司令,三个都是双一出身。

笔者以为,这可以算作是众多缘由中的一条,但不是全部,也不是最重要的。否则,李天佑以双一出身、平型关战斗主攻团团长、东野一纵司令、曾任松江省军区司令等身份资历,样样都强于邓华,若他硬套资历,该他来做十五兵团司令,何以李只做了十三兵团副司令,而邓华是正的呢。

所以说资历出身论站不住脚。

1949年初长江以南还在国民党军掌握之中,远未到天下大定、功臣老将们论功行赏的时候,用人还是更多看本事。

邓华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让林罗、东北局乃至中央军委看中他呢?

兵团司令的任命权限在中央军委,东北局有很重的建议权,其中林罗首长作为四野一二号,建议权分量最重。个中缘由,还得从东北战局说起。

二、邓华的强项

邓华的强项之一是拉队伍能力。

分析这个,是我们研究历史的现实意义所在。

任何成熟团队都有两种骨干不可或缺,一是带队伍的,二是做主业的。

邓华拉队伍带队伍,最大成绩自然是带出来七纵。七纵与其他纵队相比有其特殊意义,几乎从零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文我们说了进东北之初的东北保安司令部指挥四个保安旅,邓华七纵的核心底子就是保一旅。

我们说的特殊就特殊在这,七纵底子太薄了。

四个保安旅,是从挺进东北的冀热辽军区、晋绥军区、陕甘宁边区部队各1个团抽出来组建的。比比人家一、二、三、四、六纵,基干主力是山东的5个主力师和新四军三师。起点就差了很多。

有多差?东北保安司令部撤销后,邓华手里只剩保一旅,带到西满军区。这个旅的渊源不太好查,似是吕正操从冀中带过来的一个小团,只有600余人。

后来又加上不断拉起来的军区武装,保安二旅(空架子团的干部加新征兵员)、西满独立师,勉强凑起来纵队的架子。不到一年半时间,邓华硬是在几百人的老部队基础上,带出来一万多人的辽吉纵队,后升级为七纵。

就像当年长征过草地,先头部队好走一些,采摘能吃的野菜相对容易,越到后面的部队越难,能吃的全都吃光了。邓华就是后到的部队,没有大好机会直接收编伪军部队,也没有成熟主力可用,一点点做最基础的工作,按照当年在晋察冀的经验,土改、建立乡村政权、梯次建立武装、建立坚强的根据地、整军等等,多管齐下。

辽吉纵队逐渐扩大、具备升级成主力纵队的条件,就是邓华一点点干出来的。

东北扩军、建设根据地有三个大行家,一位是罗荣桓,一位是黄克诚,邓华位居其一。

只从正面说可能看的不是那么清晰,我们对比着看看南满(辽东)军区。

当邓华闷声在辽吉建设主力时,南满根据地坐拥两个主力纵队和数万军区武装,却被国民党军打得连连失地,只剩四县之地,军民渐失立足之地,若不是关东洲撑着就垮掉了。后来军区主要领导人中,除了萧华做到开国上将,其余都境界有限。韩先楚上将当时只是配角,不用为南满失利担责。

当然这也有国民党军用兵方向不同的因素,西满方向受的压力没有南满那么大。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比较一下,在萧劲光和陈云两位大佬到南满之前,那里确实没有邓华这种类型的干部,遇到压力顶不住。曾克林当年以1500余人的关内部队,到东北迅速扩编,滚雪球一样发展到3.5万余人,比新四军三师主力部队还多,后来大多数溃散,并没有形成南满有效的战斗力。这么好的条件,放在他们手里算是浪费掉了。

未完待续。

联系笔者VX:13676349524,加军史群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