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品|网易财经ESG

作者|周淼

近日,“快递一哥”顺丰控股(002352.SZ )赴港上市迎来新进展。根据公告,顺丰控股已获得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拟发行不超过6.25亿股H股。在业内看来,“A+H”两地上市,也意味着顺丰控股的ESG治理或将面临全新挑战。

事实上,作为行业龙头,顺丰控股的ESG表现亦走在前列。今年5月,2024年《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揭晓,顺丰连续三年荣登《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也是唯一入榜的快递物流公司。在华证指数等ESG评级中,顺丰的评价亦优于其他同行公司。

此前不久,顺丰控股发布了《2023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下称“ESG报告”),报告排版精美,篇幅长达147页,内容饱满详实。不过网易财经ESG注意到,作为ESG排头兵,顺丰控股却并非最“绿”的企业,其在“碳排放”、“员工权益”等方面的表现仍有待提升。

被称为碳排放“大户”

众所周知,“碳减排”是ESG环境维度下的重要议题。不过据MSCI ESG评级,顺丰控股在该议题的评级为“BBB级”,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不可否认,顺丰在环境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在信披上,顺丰仍有待完善。

据了解,快递物流对包装的高损耗一直是被诟病的环保痛点。对此,顺丰在ESG报告里介绍了其可循环、可降解包装的使用情况,如关于其全降解包装“丰小袋”,顺丰虽然披露其累计投放的情况,但却缺乏年度包装使用总量等效果数据的对比。

此外,在双碳目标的制定上,顺丰控股在2021年发布了《碳目标白皮书》;2023年,顺丰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并承诺在2050年前实现价值链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但对于长期如何减排,顺丰尚未明确。

另一方面,从碳排放量来看,顺丰控股也一度被称为碳排放“大户”。据相关统计,在快递行业目前发布ESG报告的7家头部企业(顺丰、中通、韵达、京东物流、极兔、申通、德邦)中,顺丰控股2023年的碳排放量虽有所下降,但仍排在前列。

数据显示,从范围1-2看,2023年顺丰碳排放总量为411.8万吨CO2e,是京东物流的1.5倍,远超其他企业。如果纳入嘉里物流的排放量,顺丰控股总量约442万吨CO2e。在范围1-3排放上,顺丰2023年碳排放874.9万吨CO2e,仅低于京东物流。

与2022年相比,2023年,顺丰控股范围1、范围2碳排放分别同比下降15.6%、18.8%,但范围3同比增加9.3%。据了解,范围3相对复杂,快递企业需要进一步深化与自身主营业务密切相关的排放类别的核算,扩大其统计范围。

与此同时,顺丰控股的单件快递碳排放(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总件量计算得出)亦远高于其他同行。从范围1-3的排放强度来看,顺丰控股单件快递的碳排放量为730.9gCO2e,而披露该数据的极兔、中通则仅有87.4gCO2e、64.4gCO2e;

究其原因,或与顺丰控股的运输方式不无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在各种运输方式中,航空运输的碳排放明显高于公路、铁路。而顺丰的航空运输量占比远超其他企业,或是导致其碳排放高的因素之一。

劳资纠纷拖累“S”维度表现

在社会责任(S)方面,近年来,快递员的“员工利益”成为快递行业关注的焦点,“快递员讨薪”、“快递员工伤”等报道频现。有分析指出,“员工权益”亦是顺丰控股需要提升的方面。

网易财经ESG注意到,顺丰控股在其2023年ESG报告中称,公司从“保障基础福利、提升关怀温度、助力长期发展”三大方面为工提供福利关怀。对于骑手,顺丰亦在报告中称,于2023年举办了首届“幸福小哥节”暨“第四届文化艺术节”.

同时,顺丰控股亦在报告中提及,将结合预测件量、小哥专业能力、小哥休息意愿等因素提供智能化的末端资源规划与动态调度建议。不过同花顺ESG评级数据显示,顺丰并非在社会管理方面做得最好的快递企业。经梳理得知,顺丰近年已多次因劳资纠纷引发争议。

2023年5月,一则“顺丰53岁员工猝死家属称公司拒担责”的话题登上热搜。据海峡都市报报道,涉事主体公司为顺丰速运福州公司,该公司之所以拒绝担责,给出的理由是涉事员工为第三方公司的派遣员工;最终,还是当地人社局作出了“予以认定为视同工伤”的结论。

事实上,早在2021年,类似的剧情便在顺丰上演。据《河北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有35岁的顺丰兼职骑手不幸猝死,而在此次风波中,涉事的顺丰公司便以该名员工是与第三方公司签署劳动协议为由拒绝了家属的赔偿诉求。

在业内看来,以上种种劳资相关的舆情,都拖累了顺丰ESG中“社会责任”维度的表现。除此之外,作为业务量巨大的“快递一哥”,顺丰亦曾因“快件纠纷”被外界聚焦。在ESG报告中提到,顺丰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差异化服务竞争力;

具体而言,在客户满意度方面,顺丰按季度开展客户满意度及NPS(净推荐值)调研,调研内容涉及快件时效、快件安全、揽派服务等6大维度40多项细分指标。从调研结果来看,顺丰客户满意度和NPS持续稳步上升。

不过另一方面,顺丰却频频陷入保价纠纷。2022年,顺丰曾因“寄丢11000元手机仅赔1000元”、“寄丢20克黄金保价八千只赔两千”等话题引发热议;而今年年初,顺丰再度被指”5.59万全额保价单只赔1万”。

参考文献:

[1] 《顺丰即将“A+H”两地上市,ESG却露馅了?》;BT财经数据通

[2] 《快递业ESG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以顺丰控股为例》;财会月刊

[3] 《快递行业ESG报告哪家强?》;BT财经数据通

[4] 《快递企业碳排放排名,最“绿”不是顺丰》;虎嗅

[5] 《一场马拉松式的工伤赔偿案!顺丰速运中转场工人猝死后续》;海峡都市报

[6] 《顺丰的ESG之路》;时事财经